发布时间:2008-10-24 08:00 |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07年 09月 03日 07:29 | 查看:3853次
这是李岳生在实验室工作(资料照片)。
“洞庭湖的‘瘟神’不送走,我永远不会离开这里。”归国科学家、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李岳生34年痴心不改送“瘟神”,甘做洞庭血防人,用自己实际行动实践了当初的诺言。新华社发
这是李岳生(右)在洞庭湖边查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网长沙8月31日电(记者黄兴华)“洞庭湖的‘瘟神’不送走,我永远不会离开这里。”归国科学家、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李岳生34年痴心不改送“瘟神”,甘做洞庭血防人,用自己实际行动实践了当初的诺言。
1973年,21岁的李岳生从湖南医学院毕业后来到洞庭湖畔的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有女莫嫁血防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郎回家,还得帮他洗衣裳。”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洞庭湖乡,芦蒿遍地,钉螺横行,到处都是血吸虫窝子。
“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到围着疫区转的‘泥腿子’,我的心里也存在巨大落差。” 李岳生说,“特别是我和所有同事一样,感染了血吸虫病后,对自己的工作一度产生了动摇。”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出身农家的李岳生决定放弃原来的想法,凭自己的知识去改变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患者的命运。一次,他出诊君山区柳林镇时,一位四肢枯干、脸无血色、腹大如鼓的晚期血吸虫病人,让他内心受到强烈震撼。
“第一眼看到他,我这一辈子再也无法忘记,这样的血吸虫病患者湖区还有很多很多。”李岳生说,他们才是最需要帮助的。凭着朴素的感情,他决定干好这份“苦差事”!
李岳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由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血防员,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血防专家。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安徽省举办“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讲习班”。李岳生操着并不流利的英语,硬着头皮和WHO主管血吸虫防治的官员莫托交上了朋友。3年后,世界卫生组织在荷兰举行血吸虫病现场研究项目评估会,李岳生和另外一位教授的《日本血吸虫病发病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吡喹酮化疗降低血吸虫病传播作用的研究》两个课题,共获得32万多美元的课题经费。中国人首次出现在血吸虫病防治国际论坛,湖南洞庭湖血防工作开始吸引国际专家的眼球。
2000年底,李岳生凭《中国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人群暴露、感染、患病率和易感性研究》这篇昆士兰大学最优秀的毕业论文,一举获得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并被评为年度优秀博士生。接着,他被聘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地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也频频相邀。
“国外虽好,只是他乡,洞庭湖仍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那里才是最需要我的地方。”2001年,李岳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到洞庭湖畔。从那时起,他主管的血防所科研课题突增至36个,“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与人体获得性免疫关系研究”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成果奖。
湖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家望介绍说:“湖南血吸虫病疫情目前大幅下降。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全省血吸虫病人减少2/3,钉螺总面积下降了75%,血吸虫流行区范围大面积压缩。李岳生功不可没。”
面对成功,李岳生并不满足:“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复杂,控制血吸虫病蔓延的路还很长。根据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很想在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的应用性技术上有所突破,并着手开展诸如分子生物学、疫苗、基因等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和国际接轨,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战胜‘瘟神’。”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