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13 10:2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0-03-22 | 查看:7522次
——为了孩子,她愿付出一切
2月28日,农历元宵节。砀山县魏庙小学的一间简朴的卧室内,几名孩子手捧当地一种用萝卜制成的烛灯,围到查文红老师身边,这是当地一种特有的新年祝福方式。满脸含笑的查文红一边抚摸着孩子的头,一边指挥老伴赶紧下汤圆给孩子们吃。这一天,砀山正下着雨,天气寒冷,而这间由教室改成的卧室却暖意融融。
这已经是查文红老师在砀山与自己的学生度过的第12个元宵节了。刚刚大病一场的她,在老伴的陪同下,大年初八就急忙从上海赶回魏庙,为的是把别人捐赠给自己看病的5万元捐给魏庙学校,更为重要的是她要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过元宵节。12年间,魏庙小学从一座由庙宇改建成的学校变成了一座漂亮的小学,魏庙中学也在此间建立起来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查文红的到来。12年间,查文红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时间都奉献给了这里的孩子,她用执着和爱心,一步步地改变着这个小乡村孩子们的生活和命运。
一道难题 第一次上课学生竟跑个精光
魏庙位于砀山县境内,是一个四省七县交界地。查文红与魏庙小学结缘始于1993年,当年她还是上海的一名普通工人。通过希望工程,她资助了魏庙小学的一对孤儿兄妹。1997年,她资助了4年的这对孤儿兄妹说要辍学了,放心不下的查文红特意赶到了魏庙小学来探望他们。走进魏庙小学,查文红呆住了,这里的学校实在太破了,学生连课桌椅都没有。震动之余,她随即向学校表示,自己退休后愿意来此做一名不拿工资的代课教师。“当年做下放知青时,我在北大荒一所小学代课8年,有经验。”查文红向学校领导毛遂自荐。
1998年,单位倒闭,45岁的查文红提前退休了,她连写了两封信给魏庙所在的曹庄镇教办室,请求到魏庙小学支教。她的真诚打动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同志,终于答应了她的请求。开学前夕,她和丈夫一起背着20斤大米和一些干海带,第二次来到了魏庙,成为魏庙小学一年级的一名代课教师。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一腔热情,第一次上课就被自己的学生给治得下不了台。
“当时,这里的老师都是用方言上课,我想改变这种局面,就用普通话上课,结果学生根本不买账。”第一节课后课堂只剩下查文红一个人,学生们连自己自带的桌椅都全搬走了,觉得很委屈的查文红找到校长询问原因,校长告诉她,因为家长担心孩子听不懂普通话。后来,校长出面将孩子们又劝回教室,可学生们依然不听查文红的课,并且用方言问她“后晌可还来?”把查文红问得不知所云。
“看来让学生和家长接受我,我必须过语言关”,于是查文红没事就到附近老乡家听人家聊天,不懂就问。在备课时,她要比一般老师多一倍的工作量,因为她要准备一份普通话的,一份当地方言版的。查文红的一番苦心在期末考试时得到了回报,她带的班级,从第一次测验平均分16分一跃升为94分,是全镇20所小学统考的第一名。学生家长说什么也要把自家的孩子插到查老师班里来。从那以后,她带的班级在全县统考中年年都是第一。
一个心结 我就想当一名农村教师
查文红从小就有一个当老师的梦想。女儿赵静说:“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妈妈就要我写将来做一个老师。这里面融入的其实就是妈妈自己的情感。”
1968年到1977年,正处在青春年华的查文红到黑龙江插队。那是她第一次离开繁华的上海去做一个农民。她说:“这10年,让我对农村和农民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一个偶然的机会,深受影片《乡村女教师》影响的查文红,成了东北边境地区的一个乡村女教师,一当就是8年。这种经历,让这个都市女孩对农村孩子有了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感。
从黑龙江回到上海以后,查文红的这种教师情结并没有消逝。丈夫赵达林说:“逢休假,别人都是往风景名胜跑,她却往农村跑,说是想去看那里的学校。”邻居都说她不像上海人。她说:“我总觉得自己和农村的孩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看到学校好一点,我心里就轻松一点,他们不好过,我也难过。”查文红要到魏庙小学支教,赵达林一点都不吃惊,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爱人居然一干就是12年。
一份真爱 对学生的爱一个也不能少
来到魏庙后,查文红发现这里的孩子早上很少洗脸、刷牙,当她问孩子们时,学生回答没有洗刷用具。查文红二话没说,跑到镇里,自己掏钱给全班47个学生每人买了一个牙刷和脸盆。
后来她又发现孩子们很少洗澡,于是一到周末,查文红领着全班学生赶到镇上的澡堂,给孩子们洗澡。不仅如此,对于学校里家境不好的孩子,查文红中午就让这些孩子到自己的宿舍,一边煮饭给他们吃,一边辅导他们的功课,给这些孩子“开小灶”。对于自己的生活,查老师却俭朴得让人心疼,经常是早上做一顿米饭,和青菜一起煮,一吃就是一两天,有点好吃的也留给自己的学生。查文红像母亲一样照顾着自己的学生。
第一学期支教结束后,查文红准备返回上海,结束自己的支教生活。听说这个消息后,47个学生放声大哭,她逐一赶到座位上亲吻每个学生,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哭得更厉害,连别的班级学生听说了也一起哭了起来。因为查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一样,爱,一个也不能少。“我何德何能?让这些孩子们如此尊重我,我被这些孩子们感动了。”查文红面对这场景,热泪盈眶,于是答应孩子们再呆一学期,不过,到今天,她自己也说没想到自己一呆就是12年。
一份亏欠 为筹款建校顾不上照料病危女儿
在魏庙呆了12年的查文红,早已把自己当成了魏庙人,当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时,一身素装的查文红确实难让人将她与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女人联系起来。魏庙学校的其他老师告诉记者,查老师身上没有一件衣服超过80元,全都是在砀山这里购买的。但实际上,经由查文红捐赠到魏庙学校的钱财却非常可观。
“如果没有查老师,我们这还是一座破庙。”魏庙学校六年级班主任吴春英告诉记者。自来到魏庙学校后,查文红老师就多方求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而很多人在听说查文红的事迹后,主动慷慨解囊。几年间,新的魏庙小学和中学在查文红的奔走下相继建立起来。
2001年5月,就在筹建魏庙中学时,查文红突然接到丈夫的电话,唯一的女儿病危!查文红哭着跟丈夫说:“女儿就交给你了,我这里实在走不开。”中学捐款仪式当天,查文红将自己从上海带来的1400元生活费全部捐了出去,当主持人告诉在场人查老师的女儿正在医院住院,病情危急,她却没留一分钱给女儿时,在场人全都开始抽泣起来,围观的村民被感动了,纷纷走到捐款箱前。她对魏庙的学生倾其所有,却对自己的家人亏欠太多。 “我不是个好母亲,我对女儿亏欠太多。”查文红称,女儿结婚时,她没有回去;女儿生病开刀,她也没有回去;女儿生孩子,她还是没有回去。女儿一度几年时间没有跟母亲说过一句话。
一个目标 让乡村孩子享受大城市的教育水平
在校长和老师们的眼里,查老师对学生的爱比母爱还要伟大。校长关桂秋称,为了学生的事情,查老师好管闲事,连哪个教室扫帚摆放不整齐,她看见了也去管。初中女生的生理卫生知识也是她来了才开始向学生们教育。她的目标是让这里的孩子享受到与大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水平。
“与孩子们相处越久,就越爱他们,他们非常可爱。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于把自己“下放”到魏庙,查文红称,当初是因为不想在家浪费生命,后来是因为爱上了这里的孩子才坚持下来的。2009年病重之际,查老师曾偷偷立下遗嘱,“如果我真的倒在魏庙,我无怨无悔。”这是她准备留给孩子们的话。□记者吴尚
□记者手记
只有贡献没有索取
第一次见到查文红让我吃惊的是她的穿戴,没有我想象中的上海女人的精致与时髦,朴素得就像我曾经小学时的山村教师,等到走进她在魏庙小学的宿舍让我对她的敬佩再次加深,房间只有10平米左右,是用旧教室改的,墙上贴着学生自画的一些祝福语。她的腿还有旧伤,走路时不方便,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放弃了退休生活,到一个完全陌生落后的皖北乡村当一名教师,分文不取,她给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魏庙的学生来说,她只有贡献,没有索取。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虽然条件艰苦,查文红却一坚持就是12年,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这里的生活,融入到学生当中,融入到这里的乡亲当中,把乡亲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教会孩子学习、生活。2006年,当80多岁的周晓燕(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在一次会议上,听说查文红到场,她主动起身迎接,并向查文红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你在那么艰苦的地方义务支教,而且坚持了8年,太伟大了!”查文红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敬佩和支持,我想,周晓燕的话最能概括,虽然寥寥数语,但背后的艰辛与苦楚只有查老师自己最清楚,魏庙的每名学生和家长最清楚。一向追求完美的查文红老师在精神世界给大家树立了一座丰碑。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