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09 10:55 | 来源:解放日报电子版 | 查看:4693次
新闻晨报报道:11月的安徽砀山美不胜收,黄澄澄的梨子压弯了树腰,清香无意间沾上衣袖。可皖豫交界处的砀山曹庄镇却与这美景无缘。但乡亲们质朴的脸上仍挂着灿烂的笑容,“我们有金色的阳光”。不远处村小学传出了孩子稚嫩的歌声:“在那金色的阳光下,我们挎着书包上学堂,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乡亲们说:“那是查老师教的歌。”课堂上,查文红执着教鞭,沐浴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这就是乡亲们眼中的“金色阳光”——查文红老师。1998年9月,她告别了繁华的上海,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当起了乡村女教师,不收分文报酬,一干就是三年。这位查老师外表朴素得“吓人”,一身过时许久的衣裳,高度近视,腿有残疾,右手中指老茧发亮,一口上海、砀山“夹生”的普通话,其形象与乡亲们心目上海人相去甚远,她也觉得自己“像个乡下人”,可村子里老老少少都说:“查老师,人好着呢,对学生好亲。”
1998 年抓住远离多年的梦想
下岗那天,查文红一个人在家里放声大哭。那是1997年,查文红刚刚跨过了47岁的门槛。她需要做出新的选择。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查文红扪心自问:钱是个问题吗?丈夫先她下岗,两人收入加起来尚不足千元,可女儿已经工作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紧日子也过惯了。问题是人生还有几十年!难以名状的空落吞噬着她。在女儿的印象中,那些日子母亲除了做饭,就是望着天发呆。
查文红心里一直闪烁着一双双饱含读书渴望的大眼睛:现在我该实现多年的梦想和诺言了。当老师,是查文红儿时的梦想,结果在文革时不幸跌伤,左腿因此致残,抱憾半生。1997年在曹庄镇许下的诺言更让她唏嘘不已。那年春天,她通过希望工程捐助的马小洪因祖母去世兴起了辍学之念,查文红奔赴曹庄镇探望。她看到,马小洪的家里空空无物,床上垫的是苞谷皮,小桌上放着几只菜面团,那是祖孙三人一天的口粮。查文红劝说完马小洪,到魏庙中学和小学给兄妹俩交学费。她看到,所谓的教室,屋是漏的,窗是破的,围墙只剩断壁残垣,没有电灯,只有烛光每天在风中摇曳,查文红流泪了。临行时,她对乡亲们许诺:将来有机会,我一定来教书。度过了几个不眠夜,查文红向丈夫提起自己的想法,丈夫一如既往地支持了她。与曹庄镇教委取得联系后,丈夫又为妻子置好行装和教学器具器材。1998年9月,查文红来到曹庄镇魏庙小学,当了一名义务乡村女教师。
1998年——现在过三关,在曹庄镇安营扎寨
第一关:生活关
三十多年前,在风行一时的电影《乡村女教师》中,戏中人生活惬意,引发许多人美好的联想。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距离。当查文红给曹庄镇添了第一个上海教师时,插过队的查文红也遇到了难关。曹庄位于砀山西北角,是安徽省最穷之地,一年中9个月干旱。吃水,上有浮尘,下有沉淀。土豆白菜则为四季菜。查文红不是一个没吃过苦的人,可义务执教还不到一月,她竟然退意萌生了。
因为水土不服,身上泛起一片片一层层红疙瘩,又痛又痒,白天夜里,人前人后,查文红忍不住拼命用手抓,直到抓得血肉模糊。每换内衣裤,新痂连着皮肉粘着衣服脱下来;夜晚来临,硕大的蝙蝠在她洞开屋顶的房里盘旋,各种无以名状的爬虫蛰伏在每一个角落;这些都超出了查文红心理和生理准备承受的极限。查老师日渐消瘦,悄悄地整理起了行装。
可乡亲们怎么办?躺在床上,查文红思绪如麻——在她“想青菜想得发疯”的时候,是纯朴的老乡捧来了一棵白菜;在她喝浑水喝得嗓子冒烟的时候,是纯真的学生塞进来一只雪梨……就这么,走了?
一早6点,丈夫来电话:你要回来,我等着;做下去,我支援你!查文红惭愧了,留下来!
第二关:教学关
查文红执意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主教语文兼教品德,还承担起全校音乐和绘画等课程,一天上六七节课。为了教好每节课,每天她总要备课到深夜。一次默写当中,她班上47个学生有30多个不及格,平均成绩16分。她着急得哭了,一晚上没合眼。走访了44个家庭后她才得知,因为这里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条件实在太差,于是查老师决定手把手亲自辅导。期末,整个班级平均91.87分。三年来,查文红班在全县20所小学统考中年年第一。
查文红除教学生课本知识,还将文明点滴渗透。如今学生都会用普通话说:“你好”、“谢谢”、“对不起”。乡亲们一听说“洋话”的孩子,便肯定“是查老师班里的”。学习方法、卫生习惯、营养保健……乡村孩子一点点改变着自己和家人。
乡村孩子上课遇到最大的难关就是辍学。查文红尽一切努力,把一个个濒于辍学的孩子挽救了回来。魏庙中学初一学生李荷燕一家七口,全靠种苹果树过活。可2000年她家的苹果到过年还没卖出去,李荷燕只能辍学。查老师把这事告诉了班里的学生,全班47个学生争先恐后地把家里带来的钱交给查老师,6角,8角,最多的1元2角。他们要买李荷燕家里的苹果。可钱还是不够,查文红召集了全镇23位校长,向着他们深深三鞠躬,请求他们买苹果。那天,校长们没有一位不是流着热泪离去的……在查文红的努力下,3月25日上午,许校长终于带着李荷燕回到了学校。李荷燕一头扑进查老师的怀里,从心里叫出了一声妈妈。
第三关:亲情关
乡亲们火热的热情让她难以割舍,可她又无法忘记上海的亲人,她左右为难,心只有一颗,如何分配,她心中的天平偏向了孩子。
查文红给乡村孩子带来了光明,乡亲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者感激。几百只鸡蛋堆在了屋子里——怕查老师饿着;夜半响雷,学生的妈妈会顶着狂雨跑来相伴——怕查老师惊着。
可远在上海的亲人也无时无刻需要查文红的关注。三年来大多是丈夫来探亲。丈夫已经去了十次,可查文红却无法回报这份深情。丈夫一端无法“摆平”,亏欠女儿的又实在太多。1999年11月8日女儿赵静大喜之日,查文红说要回来;2001年5月22日女儿怀孕的时候出现流产先兆,查文红说要来探望;3个月前,为了保孩子,女儿无麻醉接受剖腹产,查文红也说要全程陪伴;可到最后,查文红一直没有回来,食言的母亲让女儿伤透了心。
一边母女连心,一边师生难割,权衡再三,查文红一次次留下来。这次查文红回沪前,乡亲们十几双手紧赶慢赶为她的小外孙赶制了一双虎头鞋。查文红与女儿拿着这双鞋,哽咽了……
今后执着我路
这个月,查文红踏上了回上海的路程,一场场报告点燃了上海市民的心。连日来,查文红已成了部分企事业单位追逐的明星人物,人们争着邀请查老师到自己的单位作报告,排队去魏庙小学参观学习。面对应接不暇的邀请,查老师一概婉拒,她心里最牵挂的还是魏庙小学的孩子。
“我永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还不准备离开魏庙的孩子们,还不舍得。”面对纷至沓来的掌声、鲜花和捐助,查老师似乎一夜之间改变了境遇,可她十分平静地表示,自己还将一如既往地生活和上课。据悉查老师即将返回魏庙小学与心爱的学生团聚。
一条他人不愿选择的路,一段有喜有忧的故事,就在大家身边发生。这个瘦弱的身影仍在曹庄镇上教授她最心爱的学生,用她羸弱的肩膀支撑起全乡的希望。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