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登攀——查文红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10-04-09 11:08 | 来源:解放日报电子版 | 查看:1883次

  下岗女工查文红,为了重新扬起人生风帆,为了点燃贫困孩子明天的希望,毅然告别大上海,到安徽砀山魏庙小学义务执教,一去三年。

  三年的日子很长,三年的跋涉更难。

  查文红从不讳言。当“想念青菜”几乎发狂的时候,当浑身过敏挠得“血肉模糊”的时候,当女儿病重一次次“哀求母亲”回家的时候……她彷徨过,动摇过,她说:也曾经想过回头。是被她真诚付出打动的人回报以爱,是受她道德光辉感召的人反哺以情——每每此时,查文红泪流满面;每每此时,查文红重鼓勇气。

  人是社会中的人,道德登攀不可能是一个独行者的孤身跋涉。

  心与心通,彼此真情付出的同时,彼此真诚地互动。道德登攀不断完成着的是一种集体的境界提升。

(一)

  查文红不是一个没吃过苦的人。抱着扶贫育人的愿望和吃苦受累的准备,她来到魏庙。可义务执教还不到一月,竟然退意萌生了。

  苦啊,实在是苦不堪言!

  天天嚼黑馍,日日喝浑水,咽也就咽了。最怕是夜,硕大的蝙蝠在屋顶洞开的房里翱翔,各种无以名状的爬虫蛰伏在每一个角落,挂在梁上、贴在桌面、蠕动在床铺间,躲,无处躲,赶,没法赶。躺下,毛茸茸的老鼠在褥上从容踱步,臭哄哄的蟑螂在被里肆意潜行。眠却是难眠!

  更苦水土不服。哮喘发了,肠胃泻了,身上泛起一片片一层层红疙瘩,白天夜里,人前人后,忍不住拼命用手抓,直到抓破,直到血肉模糊,每换内衣裤,新痂连着皮肉粘着衣服脱下来,撕心裂肺!

  超出了心理和生理准备承受的极限,铁打的汉子也撑不住。

  “上海来的查老师”日渐消瘦。乡亲们心疼,学生们着急。虽只短短20多天,别夫离女到魏庙义务执教的查老师已经赢得了爱戴。

  更急是校长!查老师已经在悄悄地整理着行装。想劝慰,从何劝起?欲挽留,启齿难言。“俺们这太苦……”憔悴的查文红心里一酸,没作声。孩子是藏不住话的,“老师教我们做诚实的人,老师,你可不是要走?”疲惫的查文红心里一痛,没作声。

  不作声的查文红确实是想走了,不作声的查文红是想最后再听听丈夫赵达林的意见。

  拨通上海家里的电话。

  “容我仔细想想,”电话那头,赵达林沉默半晌然后说,“明早一定给你回音。”

  这一夜,赵达林彻夜难眠。

  妻子要到魏庙义务执教,他第一反应:“开玩笑,我看你顶多半个月”。可当妻子真地收拾行装,这位在军工厂穿过十几年黄军装的共产党员感动于妻子的执着,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更没有理由阻拦。是魏庙乡亲们发自肺腑的热情与黄土地无处不在的贫瘠,让他理解了妻子的选择。在他留下妻子独自踏上返沪火车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从此将与妻子同行,一起面对,无论风刀霜剑。

  可如今,妻子说要回来。做教师是妻子从小的心愿,过有意义的生活是妻子毕生的追求,讲信用是妻子做人的天条。知妻莫若夫。

  这一夜,查文红思绪如麻——为她,学校买来了煤炉锅碗,镇教办送来了豆油白面;在她“想青菜想得发疯”的时候,是纯朴的老乡捧来了一棵白菜;在她喝浑水喝得嗓子冒烟的时候,是纯真的学生塞进来一只雪梨……就这么,走了?

  一早6点,丈夫来电话:你要回来,我在家里等着;做下去,我在后方支援你!

  查文红震动了,丈夫竟有如此气度!查文红惭愧了,当初写信要求到魏庙义务执教时是那样激昂慷慨。不走了,留下来,做人诚信第一!

  ……

  在三年后今天的魏庙小学里,挺立着查文红亲手栽下的100棵白杨。她用鲜红的漆把丈夫和自己姓氏拼音中共同的起首,描在每一棵白杨的树干上。那是两个紧挨着的字母——“ZH”。

 (二)

  魏庙人又楸紧了心:提着行李的查老师挂着掩不住的泪痕,回到魏庙小校。家里发生了什么?

  查文红伤心欲绝。

  昨天从上海返校。临行前家里人为她饯行,吃着吃着就听到了抽泣。前不久被医院诊断“终生不育”的女儿卷缩在沙发里,她用无数行绝望的泪,哀告着母亲把心留下。在座的小弟实在不忍目睹跳起来,掷杯发誓——从此同大姐查文红“拗断”!

  母亲何尝不牵挂女儿的病?一夜夜,流泪到天明。可还有三天就要开学,魏庙有她47个学生、47个儿女。暑假一月,电话无数,穷孩子们想尽办法凑钱打长途到上海,哪怕只说一句话:

  “查老师,我们天天在村口等您!”

  “查老师不要难过,我们会用下学期最好的成绩安慰您!”

  ……

  执教在魏庙,再苦的日子她挺过来了。可如今,新婚才几个月的女儿,竟然被告“终生不育”——身为母亲,心急如焚却又分身不能。夜里心里,一滴滴,都是女儿泪。这份的苦,怎一个“煎熬”了得。

  ……

  就在查文红返校的第二天,邻村一位年过花甲的郎中找到魏庙小学,一定要见查老师。

  “俺家三代祖传治妇科,查老师你信得过俺吗?”

  农民郎中蒋树木,他要为查老师分忧,他要为查老师的女儿除病根!

  查文红激动不已,老郎中感慨万千……他听说了,查老师是村里睡得最少的人,每天备课到深夜11点以后,每天凌晨5点拿着蜡烛进教室里上课。她是全校第一个在学期末为每个学生写评语、也是第一个走进过全班学生家门的老师。

  他听说了,查老师讲课没有“百分之一千”的准备,不会打开课本;尽管查老师曾有8年教龄,但为了把书教得更好,每年回家,除了四出寻觅最新版本工具书,还会走进小学堂,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听上海的老师讲课。

  老郎中听说了——那天他的孙女蹲在学校围墙下饿得直哭,是查老师像妈妈一样,轻轻地把她抱进屋,擦干眼泪,再端上了一碗暖暖的午饭。

  “查老师……”老郎中未语先泣:“你从上海到俺魏庙来教书,不拿一分钱,俺要到上海去为你女儿治病,不收一分钱!”

  老郎中真的去了!!

  他怀着全村人的祈佑,背上满满一大袋草药,千里迢迢到上海。

  第二个月,老人又去了一次。

  像查老师爱戴魏庙所有的孩子那样,老郎中倾心地医治着查老师的女儿。

  第三个月的头上,突然好消息传到魏庙:查老师的女儿有喜了!

  喜极而泣查文红……

  喜在弥漫,爱在荡漾,真情在互动——魏庙的大人小孩都像过年一样开心。

(三)

  无论人前人后还是在她的日记里,查文红认定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人非圣贤”。今年5月22日傍晚的一个刹那间,查文红“归意已决”,因为她突然听到——“女儿出大事了!”

  怀孕的女儿一早被送进医院,胎盘老化,母婴生命危险。

  上海的妹夫早已挂断了电话,查文红还拎着听筒,傻了一般。女儿结婚,她没有回去;女儿重病,她又没有回去,此刻的她再也承受不住了:“明天一早就走,不回来了,再不能对不起女儿!”

  正收拾着行李,电话铃响,传来镇教办姜主任兴奋的声音,“好消息!”查老师为建新校舍四处奔走劝募,终于有了结果。市里决定,三天后在魏庙小学召开捐款现场大会。

  好消息来得实在不是时候,姜主任也没了主张。查老师走了,这会还怎么开?留,查老师唯一的女儿性命攸关,这口又怎么开?“查老师你再想想,我和校长到外面去等着。”

  当时查文红的丈夫赵达林也在现场,他陪送妻子去合肥劝募,刚回魏庙还不到两小时。

  屋里一片寂静,四目相对。实在想不下去,理还乱!实在说不出来,剪不断!

  半小时过去,当查文红重新面对的时候,主任和校长流着泪听到:“我会等到开会那一天。”

  查文红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晚上她和丈夫,就这么默默地坐着,坐着,一直坐到天亮。

  整整三天,她每一天都在母女情与师生爱的抉择中难以取舍,每一天都在回与不回的矛盾中摇摆不定,每一天都在泪水和思念中苦苦煎熬。

  炼狱般的三天过去了——“魏庙小学捐建新校舍大会”如期举行。

  一大早,省里市里的领导来了,县里局里的领导来了,全县19个乡镇领导和捐款代表们都来了,他们都是“冲着”查文红来的,他们都是受着查文红的感召来的!

  查文红上台,一躬到底。望着近千人黑压压的会场,说什么?怎么说?说不清是致谢还是告别:“我真不舍得这里的父老乡亲,我真不舍得我的学生,但我可能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她的泪夺眶而出,“因为,我的女儿现在正躺在病床上,未出世的外孙生死难说……”会场顿时死一般的寂静。

  “查老师,不要走!”孩子们最先的哭喊声掠过全场,滚过所有人的心头。阳光淡了,春风冷了,止不住的泪水,从台下乡亲捂着脸的指缝中、从台上领导湿润的眼眶里,滚滚而下……“查老师,不要走!”一阵阵的呼唤排山倒海,一浪浪的心声惊天动地!

  台上的查文红,早已成了一个泪人。

  哭声中,泪海里,一位接一位捐款人走上主席台,一份又一份真情投进了捐款箱,爱心册上留下了一长串一长串的名字。“查文红,1400元!”当司仪报出全场个人捐款最高者的名字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哭干的眼睛重又湿润,嘶哑的喉头再次哽咽。人潮涌动,一批又一批捐款人不断地涌到台前,人们找遍了全身,掏空了口袋,无数只手,执着纸币、角子、大钞、小票,涌向捐款箱,涌向查文红……查文红的镜片模糊,不走了……不走了!

  魏庙三年,三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查文红从安徽省委书记手中接过“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的时候,当查文红被老百姓票选为“安徽省精神文明十佳”的时候,她却惶惶不已。

  浦江女儿说:我付出的只是一个上海女工的“真心”而已,可乡亲们给我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淮北大地说:你点燃的是希望,你高扬的是精神,你献出的是全部!

  ——都对。

  解放日报记者 熊能 盛晓虹 陈江 诸巍 尤莼洁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