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2 12: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1-05 10:50 | 查看:1353次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李远照:"不是在井上就是在上井的路上、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的材料、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带领大家一起加班……"。作为国家863科研项目涪陵页岩气重大专项的技术首席,也是江汉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采气工艺研究所的所长,李远照自己也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是伴着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而度过的。
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2013年由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的。作为国家级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主要建设单位江汉油田分公司,任重道远,而作为全面负责示范区技术支撑的采气工艺研究所,责无旁贷。
自涪陵焦石坝页岩气开发以来,李远照深感责任重大,干了十几年的油气工艺开发技术,就是梦想有朝一日能够施展拳脚,有一番作为,为国家开发出大气,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2013年至今,李远照带领他的团队积极全程参与整个产能示范区的建设,先后主持参与70余口井的方案设计和现场指导,累计增气已突破10亿方。他带领团队成员攻坚克难,在页岩气压裂改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负责设计实施的建111井压裂获得成功,填补了中石化页岩气无工业气流的空白;负责自主研发的JC系列减阻水压裂液体系成功应用于非常规领域开发,为江汉油田每年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艺高人胆大",他是新兴能源的探路者
开发页岩气这一新兴能源,在国内尚无经验可借鉴。每行进一步,都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由于地层复杂、水平段不可复制性等因素,井下经常发生复杂情况,施工难度很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远照利用工余时间查阅了近200余篇国内外相关文献,他认真学习国外页岩气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出配液专人盯守、混砂专人协调、压裂仪表车专人记录数据等一套施工程序,制定出一天一归纳、一井一小结等工作制度,总结提炼出跟踪、分析、调整、实施"循环分析法",一举扭转了一天压裂两段还经常不顺利的局面,实现了一天三口井的同时施工,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焦页7-2HF井是油田实施压裂施工的第三口井,在焦石坝区块当时完钻的十五口井中,这口井在钻进过程中气层显示最差,油田把它作为了解页岩气主力气层的试验井,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涪陵工区开发方案的决策,对全面认识焦石坝地层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该井的施工不仅引起中石化集团公司的高度关注,也牵动着油田领导和参战将士的心。2013年8月29日,焦页7-2HF井开始正式压裂。油田主要领导及各参战单位人员早早赶到现场。第一段、第二段压裂按计划顺利完成。可是,第二天压裂到第三段时,却遇到了"拦路虎",连续两个小时,尝试了四五种方法,地层硬是压不开,挤不进液,加不了砂。面对这种前所未闻、前所未遇的难题,现场鸦雀无声,一片沉默。现场提供技术服务的外部专家,有的为了保险起见,提出挤液量不加砂的办法,降低施工难度与风险;有的从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放弃第三段。但是,放弃第三段,下一口井,甚至后继几十口井的龙马溪上部地层,就永远压不开,就永远不能认清这个地层。负责现场压裂施工指挥工作的李远照顶着压力、迎着困难,查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各种数据,与各路专家认真商讨、仔细研究,提出了酸液降压力、胶液造缝和滑溜水带砂的办法,终于确保了第三段压裂取得成功,有效突破了龙马溪组38米页岩气优质储层上部穿行井段的压裂施工难题,焦页7-2HF井施工完后,日产达到12万方,效果显著,这也为中石化收获了突破龙马溪上层井段施工的宝贵经验。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他始终冲在页岩气的最前沿
科研创新需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为了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出更适应当前油气开发需要的工艺和技术,李远照长期活跃在油气生产一线,江汉油田、坪北油田、荆州油田、建南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等处处都有他的身影,配液池、压裂液罐、混砂车、仪表车、会议室都是他的"常驻地",厚厚的现场记录本记录着现场的每一个关键瞬间、每一个灵感和思路。
2010年,中石化提出探索开发页岩气。为了抢抓机遇,尽快占领页岩气开发制高点,李远照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美国先进的页岩气开发理念。他结合建南气田陆相页岩气特点,认真分析与国外相同和不同的地质特征,颠覆以往常规的"双翼缝"认识,创造性地提出"缝网加主缝"压裂工艺,通过优选支撑剂和减阻水,系统地制造主缝和缝网,有效地建成了油气层与井筒的"高速"通道。然而,这套工艺对液体的要求较高,很多人建议从国外购买,但这样不仅成本非常高,而且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操作环节较多、效率较低。李远照认为,搞科研就是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挑战前人、挑战自我,外国人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到,而且应该做得更好。他再次大胆提出自主设计开发压裂液体系的建议,一方面在江汉油田的支持下精心设计开发方案,积极与国内各石油大学合作,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自己亲自动手设计了各种室内"土装置"开展评价。配置、评价、现场试验、再改进配方、再评价试验……经过一次次的试验和调整,李远照终于牵头自主研发成功JC系列减阻水压裂液体系。2010年,该压裂液体系成功应用于建111井,压裂获得成功,填补了中石化页岩气无工业气流的空白。
2011年,李远照负责设计实施的建页HF-1井成为中石化第一口获得工业气流的页岩气水平井;2012年,JC系列减阻水压裂液体系在非常规领域为江汉油田每年节约成本上百万元;2013年,经过改良的JC-J10减阻水压裂液体系又成功应用于涪陵页岩气田,单井压裂液成本降低50%,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没有优秀的团队,就不可能有优秀的成果",他用星星之火点燃团队之光
李远照始终坚信:只有身先士卒,才能凝聚起整个团队的力量,只有激发每个成员的潜能,才能打造一个善于攻坚、敢于胜利的团队。
在中国版图上,重庆涪陵焦石镇和其他地域的普普通通的乡镇一样,没有繁华热闹的都市景象,只有朴实无华的山间小路,这里因到处都有类似烧焦的石头漫山遍野,故名焦石镇。每天上井的路上都是山路十八弯,悬崖陡峭,就这是这样的环境下,李远照带领着采气工艺研究所这个平均年龄32岁的"80后"年轻团队迸发出火一样的工作热情,每天6时起床,6点半向井场进发,7时准时开始施工。一天的施工结束后,常常是晚上七八点才回到驻地,有时都是凌晨一二点。每天晚饭后还要召开工作小结会,每个技术人员都要总结当天的工作,找出施工中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对下步施工提出自己的看法,讨论会后还要分头填写施工报表,单段分析小结,施工数据统计,制作汇报多媒体。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保持着会战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高度的奉献精神。
2012年8月,江汉油田接到国家863计划项目开始申报的消息后,通知李远照立刻组织技术骨干进行论证,其中可行性是立项的重中之重。由于国内致密砂岩的压裂技术尚不成熟,国外技术可借鉴性不强,而立项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又涉及钻井、压裂、完井等多个专业。李远照料当即带领全所成员分工协作,一方面与相关单位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抓紧完成相关材料的汇总和梳理,同时,做好每项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每项经费预算之间的衔接。连续三周,全体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连轴转,终于成功通过国家项目论证申报。在李远照的带领下,采气工艺研究所在涪陵工区"六比六赛"活动中荣立集体一等功。
李远照曾说过,如果说在国家能源建设一线工作是骄傲的,那么能在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上尽一份力就算做自豪了。从毕业时他就怀惴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为中华民族争气,为中国石化争先,为江汉油田争效"。如今,梦想照亮现实,他离梦想一点一点的在接近,而他的脚步也一步一步的不停歇。
截止2014年11月11日,在李远照的带领下,采气所共完成涪陵地区页岩气大型压裂设计85井次,提供技术服务73口井1101段次,平均工作时间15小时以上,平均每天施工段数9段,最多施工13段,压裂施工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已试气井均获得较高产能,新建产能20亿方。目前涪陵页岩气总投产井数48口井,日产气量370万方,平均单井日产气量10万方,最高单井日产气量28万方,单井无阻流量过百万方达9井次,压裂累计增气9亿方,其中焦页1HF井6万方/天已持续生产659天;焦页6-2HF井投产一年已累计产气1.15亿方,成为国内首口产量破亿的页岩气井。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