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的报国情怀(2图)

发布时间:2014-10-31 10:10 | 来源:人民网 2014年10月24日08:53 | 查看:1493次

100个人的中国梦·培育核心价值观 传递基层正能量

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会议,张仲礼领衔提交61个议案

  

  图为张仲礼向小读者赠书。资料照片

  原标题:耄耋老人的报国情怀(100个人的中国梦·培育核心价值观 传递基层正能量)

  这几年,张仲礼一直住在上海华东医院。他今年已经95岁。平日里,他还是喜欢看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张老已经有些记不清了,可自己曾提交的人代会61个议案,他却始终记得。

  61个议案首次全部正式公开

  在1983年至2002年的第六届至九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张仲礼领衔提交了61个议案。这些议案是上海代表团的骄傲,受到国内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不久前,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的帮助下,张仲礼所在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找到了这些议案的副本,为这位老院长出版了一部《张仲礼文献集》,其中61个议案首次全部正式向公众公开。

  “当年绝大部分议案都是手写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我们编辑的过程,也是收获和见证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见证我们国家的立法、决策民主化。”文献集主编之一、张仲礼学术秘书、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泠一告诉记者,书出版后,95岁的张老连说“不容易”。“一方面是说把议案找齐不容易,更重要的,还是说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进程,是一步步向前的全面进步。”

  看到自己那么多年的努力集结成册,张老感慨地说:“61个议案,实现了年轻时报效祖国的愿望。”

  履行职责也是学习的过程

  对于履行职责,张仲礼坦言,自己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当人大代表的头四年没有写议案。最开始我以为当选人大代表只是种荣誉,后来才明白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就开始花几年的时间准备,并且一直在向别人学习。”

  张老第一次提交议案是在1987年。当时,知识分子队伍人才老化的状况十分严重,这背后是职称评定周期不确定,一年一次还是两年一次,在当时具有随意性。有些地方知识分子评职称比分房子还难。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张仲礼提交了《关于科学技术专业职务聘任经常化制度化的建议》,后被列为“一号议案”。

  此后仅隔几个月,有关部门就作出落实决定,以后专业职称评定每年都进行一次。这让张仲礼真正意识到,“当人大代表更是一种职责。”

  人大代表要联系群众,张仲礼当年经常去菜市场、学校、工厂、农村等深入调研,也经常主动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下属的各研究所去征求意见。调研才能抓住真问题,才有发言权: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1988年他提出的议案《制定保护老年人法》有关;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他1989年《保护环境立法和监督工作的建议》有关;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与他1991年的两件议案有关……

  张仲礼79岁时,还提交了全国人大首份建议制定反腐败法的议案。张仲礼是议案发起者,另有30位全国人大代表在这一议案上签名。

  人们评价,张仲礼的61个议案都是出于公心,也都产生了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理想

  生活中,张仲礼是一个完全没有架子的慈祥老人。无论是小孩还是居委会干部,任何一个普通人去看他,问他要签名、要本书,他都会乐呵呵地满足对方的要求。

  但在学术界,张仲礼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大师。张仲礼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3年获得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终身教职。他在美国以英语撰写和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国绅士》,至今还是西方著名学府的研究生教材,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版本。

  1958年,张仲礼响应国家召唤,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生活和工作待遇,举家回国致力于新中国学术事业,并进入当时刚成立的上海社科院工作,曾担任上海社科院院长。1983年,他首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开始了自己依法履职的生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真的是春天来了。我终于实现了年轻时报效祖国的理想。”张仲礼常这样感慨。看到一项项议案变成地方立法或国家法律,张仲礼用朴素的语言形容,“看到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在发展,很欣慰,很欣慰!”

  作为对外学术交流的标志性人物,他还努力推荐一大批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如今,张仲礼的这批学生们早已学成归国,成为社科领域的顶梁柱。

  张老爱使用“报效”这两个字。他说,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思想解放的时代,是中国民主法治化进程加快的时代,“我要继续发挥自己的学术优势,报效社会、报效祖国。”

  这就是张仲礼的中国梦。(记者 曹玲娟)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