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6 17:23 | 来源:中工网 2021-10-25 13:53:29 | 查看:833次
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远在千里外的上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早早打开了直播,守在镜头前观看,虽人不在现场,但他的心始终与航天在一起。
发射后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刻,这位先后参与神舟、天宫、天舟、嫦娥等型号航天设备的科研生产和发射任务的大国工匠依然心潮澎湃,发射成功的喜悦让筹备项目一年多来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时代造就英雄
不是“1”便是“0”
1989年技校毕业进入149厂后,王曙群从一名负责工装磨具装配、维修的普通工人做起。1996年他在高级工培训班的培训过程中正好赶上对接机构产品研制,此后他便加入了中国载人航天研制、生产的战队,开始了他将要为之奋斗终生的对接机构装调之路。
对接机构如今大名鼎鼎,那时候却没几个人知道。研制初期,王曙群跟着老师傅不断探索,每天都在黑暗之中摸索。每当设计师团队拿出新的方案,技能人员就要根据新的方案和工艺进行加工。
肯钻研、能吃苦,怀揣对技术的不懈追求,他曾带领团队将热循环37个小时的连续试验做了31次、日思夜想攻克了12把对接锁的技术难关、16年磨一剑缔造完美“太空之吻”……
“不走捷径可能是职业生涯中最快的捷径,航天产品不是‘1’就是‘0’。”在王曙群看来,只有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才能保证每一项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十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全国道德模范、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评兼任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荣誉纷至沓来,在繁忙的社会工作下,王曙群始终不忘初心。
“现在我们老王就算有时候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生产现场,他也会通过手机微信和我们保持沟通,时刻跟进生产进度,一起解决生产上的瓶颈。”在飞行器事业部对接机构总装组总装工夏巧伟看来,王曙群不仅是团队的方向标,更在精神上给予团队精神支撑,“只要他出现,就给我们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栽培航天“梦之队”
顾好团队“大小家”
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三号、天宫、天舟、天和核心舱,对接机构经历了12次飞行试验考核,圆满完成了15次交会对接试验任务。王曙群感慨:“近几年,我们航天赶上了快速发展的好时候。”
但同样,伴随着型号任务越来越重,国家赋予航天人的时间越发紧迫,航天事业又是团队作战,作为老一代航天人,把自身技能传承给年轻人被王曙群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岗位能力互学培训;推动成立“火箭总体装配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中教导年轻人们……近三年来,王曙群所在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25名技师、67名高级工。
不仅仅在工作上是大家凝神聚力的“定海神针”,王曙群在生活上也像个“大家长”,“现在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面临的压力比我们那时候更大。”王曙群常和团队年轻人们谈天,“航天任务的特殊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但我们依然十分鼓励、支持年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为“原地过年”的团队成员们写家书,缓解他们不能回家过年的焦虑;清楚员工的家庭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去年有个刚进厂的外地员工想在上海买房安家,王曙群不但帮忙参谋,还下班后亲自开车去看看小区所处的地段和环境。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上海航天局成立65周年。从工人起步,三十余年来,王曙群始终扎根一线,秉持工匠精神,以传帮带,“大家长”传递家国情怀,鼓励着年轻一辈做太空的“拓荒牛。”
(据劳动报消息 梁嘉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