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瓜撬动乡村经济 这位“瓜王”科特派功不可没(图)

发布时间:2021-08-18 14:52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8月18日 第07版 | 查看:662次

视觉中国供图

去年,我们镇小拱棚西瓜产值突破1300万元,试验种植超早熟小拱棚西瓜50亩,创造经济效益8.5万元。如今,利通区已经将发展拱棚西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远郊乡镇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扈银芳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高闸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 讯 员 张 婧 实习生 赵 媛

  炎炎夏日,吃瓜消暑是一件酣畅淋漓的事。然而,这两天你想尝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科技特派员马兴种的西瓜怎么办?对不起,早在6月24日就卖光了。

  马兴是方圆十里有名的“瓜王”。前不久,利通区举办“瓜果飘香迎百年华诞,初心不忘助乡村振兴”西瓜节活动,他选送的西瓜又一次拔得头筹,并且以1万元的价格被当地企业家拍下。

  “他们说我种瓜有绝招,其实言过了,我就是善于钻研、善于改进技术。”这位63岁的科技特派员谦虚地说。

  如今,在马兴的带动下,利通区的西瓜产业已发展为特色产业,涉及8个乡镇。尤其在马兴的老家利通区高闸镇,他独创的小拱棚西瓜种植辐射6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面积达3524亩。

  “这么好的西瓜,凝聚着科技工作者的心血。这些年,高闸镇成功培育出‘马兴西瓜’和‘马家湖西瓜’两个品牌,带动了整个利通区西瓜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8月16日,高闸镇高闸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扈银芳表示。

  每次技术改进,都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马兴种的西瓜成了爆款,因为好吃。

  在高闸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举办的西瓜节“瓜王”评比活动中,评委们看瓜柄、比弹性、用手掂、试比重、测甜度、品尝,从品相、成熟度、甜度、口感、有无农残等多个方面对参赛西瓜进行打分,最后给出综合得分。马兴的西瓜斩获第一,实力毋庸置疑。

  马兴的家乡高闸镇马家湖村有种植西瓜的传统,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爱上了种瓜这个行当。然而,大伙儿都种瓜,多了就没那么好卖了。于是,马兴开始想方设法“跟别人不一样”。他先在地里盖了一层膜,后来又盖一层。1986年,马兴成功发明地膜种植技术,西瓜产量高、味道纯,他也一度被誉为“瓜王”。

  别人都说他种瓜有秘籍,马兴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哪有?都是一点点实践出来的,而且干事的过程要老老实实。”他说自己习惯走访大量顾客,顾客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就努力往满足顾客需求的方向上去努力。

  经过多年摸索,马兴终于种出了自己的品牌西瓜,不仅个头大、质量好、无污染,而且抗灾能力非常强。1996年,这位善于钻研的瓜农又试种成功小拱棚双膜覆盖种植技术,使西瓜提前20天上市,独领市场风骚,一度出现了“买马兴西瓜批条子”的新鲜事。

  2006年,马兴成为科技特派员队伍中的一员,他体会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每次技术改进,都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马兴告诉记者,从最早一亩地收入五六百元到2100元,再到5300元,效益一路飘红。而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让马兴更加注重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进,他想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带领乡亲们种出更好的西瓜。2008年,马兴在政府的支持下搭建起了大棚,每亩地的收入更是高达一万七八。

  当科技特派员,就要毫无保留教群众技术

  找到马兴的瓜地,颇费周折。利通区科技局副局长撒风兰带着记者前往约好的地方,却几次迷失在大片的瓜田。

  西瓜种植最忌重茬,重茬西瓜植株生长衰弱,易感病,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马兴说,科技特派员就是要先替大家“趟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马兴每年都要换地方种瓜,高闸镇这一带的地,被他种了个遍。今年,他又把瓜地换到了更偏远的鸵鸟山庄,撒风兰还没去过。

  “马兴就这样辐射带动了整个利通区的西瓜种植产业。现在,这一产业已经在全区发展起来,‘马兴西瓜’也成了我们这里的驰名商标。”撒风兰说。

  二月育苗,三月移栽,再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管理,6月上旬,西瓜正式开园上市。这些年,马兴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

  2004年,马兴申请注册了“马兴西瓜”品牌,从此名声大噪。高闸镇党委、政府也积极扶持和培育这一主导产业,从技术、物资、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在马家湖村建起小拱棚西瓜育苗中心。

  马兴的干劲更足了。

  紧接着,他牵头与60名瓜农组成西瓜种植协会,带领成员为瓜农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帮助瓜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西瓜种植协会也使协会成员更加便于协作经商、交流技术,共同推动西瓜产业发展。马兴因此获得自治区及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听说您的手艺不外传?有人出资5000元要买秘方,您都没答应?”记者问。

  “那是以前。现在当了科技特派员,就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围群众。”马兴黝黑的脸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撒风兰对马兴履行科技特派员职责赞不绝口:“老马对瓜农们进行技术指导很上心,从种到收,怎么管理,用啥技术,瓜农随叫随到,免费讲解。”

  西瓜成“杠杆”,撬动当地经济发展

  “必须靠科技。”回想多年种瓜经历,这是身为科技特派员的马兴最大的感触。

  且不提他早就深入骨髓的技术改进理念,单是每年拱棚西瓜生产关键时期,利通区相关部门就会组织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以整枝打杈、配花坐果、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重点,指导瓜农狠抓田间管理措施的落实,无一不力促万亩马兴品牌西瓜优质高产。

  科技部门的支持也很给力。去年,马兴获批利通区一个科技特派员项目,获得5万元资金支持;他又从科协申报获批一个6万元项目。“这些资金帮助我进行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马兴说。

  眼界的宽度决定了事业的高度。为了提升西瓜品质、扩大种植面积、切实让群众受益,马兴带领种植协会坚持对所有瓜地进行“四统一”规范管理,有效推动了利通区西瓜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去年,我们镇小拱棚西瓜产值突破1300万元,试验种植超早熟小拱棚西瓜50亩,创造经济效益8.5万元。如今,利通区已经将发展拱棚西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远郊乡镇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科技特派员马兴功不可没。”扈银芳说。

  令众人欣喜的是,西瓜产业也成为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杠杆”。

  今年以来,高闸镇整合7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在镇上建起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已建成60栋全钢架拱棚,到年底,瓜菜种植收益有望达到3150万元,全年劳务用工75000人次,增加劳务收入800万元,给每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万元。

  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马兴深知这条路艰辛且漫长。

  眼下,马兴正在积极组织西瓜种植协会实施“无公害绿色品牌西瓜基地”的战略构想,带领广大农户通过搭建一个全新的产业平台,实现高闸镇乃至利通区西瓜产业全面兴旺。

  “有政府支持、协会运作、科技特派员带头,我们致富的信心更足了。”瓜农闫桂萍说。

  面对这些赞誉,马兴却摆摆手:“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动众人才算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