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林:没人认领的工作我来做

发布时间:2021-03-01 17:08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1月28日 第02版 | 查看:714次

本报记者 陈 瑜

弘扬科学家精神

  那个戴着黑框眼镜、身形瘦削的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部(以下简称堆工部)运行所所长王玉林,停下了匆匆步伐。1月12日,突发疾病的王玉林倒在工作单位,经救治无效逝世,年仅56岁。

  在生前同事的追忆里,王玉林将加班加点工作视为家常便饭,从来都是忙碌的。

  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

  从国内需转机飞行,历时约31个小时,才能抵达万里外的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从阿尔及尔驱车出发,还要花5个多小时,才能抵达高原深处的比林核研究中心——我国出口的第一个大型核设施比林堆所在地。

  由于部分系统、部件、设备老化,比林堆及其辅助设施需要升级改造。2015年,作为时任比林堆项目负责人,王玉林前往现场,在对比林堆进行技术摸底并布置工作主担重责,“没有人认领的工作由我来做。”熟悉他的同事说,这是他的工作态度: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2018年1月底的一天,项目现场调试进入关键阶段。晚上王玉林离开调试队办公室时交代:无论多晚,一定要把安全分析报告整理好,我要最后审核。

  凌晨2:30,其他人终于完成安全分析报告的修改、打印、装订工作。当时紧张的调试工作已持续了近两个月。其间王玉林不但要对项目整体进行技术把控,还要把关每项调试工作的技术指标,已经非常疲惫。大家实在不愿意再去打扰,可想到王玉林离开办公室前说的话,还是决定让中国先进研究堆值班长姜君把这些文件送过去。深夜的撒哈拉沙漠苍茫辽阔,天空中的群星璀璨无比。心情矛盾的姜君走到了王玉林宿舍门口。沙漠旁的阿尔及利亚比林中心中国营地虫鸣悠远却静谧,唯有王玉林宿舍的灯光是亮的。敲门得到允许后进门,姜君看到王玉林坐在沙发上,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笔记本电脑,因为胃有点不舒服,衣服里还放着一个热水杯。

  第二天中午,满眼都是血丝的王玉林把文件拿到了办公室,叮嘱姜君:“按这个意见再修改一下。”翻开文件,里面有详细的批注,姜君心里清楚,王玉林这一夜都在修改文件。

  调试就像行军打仗,所有人拧上发条,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在参与比林堆的团队成员印象里,调试期间,王玉林宿舍经常通宵灯火通明。

  就算是除夕,也在工作一线

  2019年2月1日,系统结束综合调试,调试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急需解决。凌晨3:00,王玉林打电话让堆工部项目办副主任花晓提供试验数据。进门后,花晓看见桌子上的烟灰缸装满了烟蒂,氤氲烟雾中王玉林眼睛布满血丝。当时他正在编写系统综合调试报告,这是核调试开展的重要支持文件。

  2019年2月2日上午9时是例行的调试工作会。花晓以为王玉林会借此时间休息一下,没想到王玉林拿着笔记本准时走进会议室,安排布置调试工作。会议一结束,他戴好安全帽,马不停蹄地踏上调试现场的路。

  比林堆升级改造项目原计划用时一年半,王玉林带领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就高效完成了工作。“极高的工作效率与王所长的事必躬亲是分不开的。他始终与我们共同奋战在一起,那种为工作奋不顾身的精神感染着我们,就算是除夕,我们也在调试工作的一线。”姜君说。

  爱好就是加班

  这些年王玉林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

  堆工部设计所力学分析室室级专家冉怀昌初来原子能院时,正值中国先进研究堆零功率调试阶段。当时调试任务十分紧张,每周都会开工作会,要求布置和协调工作必须按进度进行。作为当时的调试队队长,冉怀昌印象深刻的是,王玉林对工作要求很严格,每次开会都会问到十分细致的技术问题,并且要求试验负责人要充分做好试验及准备工作。“他会在大晚上来到试验现场和主控室,往往要等试验告一段落才离开。”

  王玉林生前同事说:“王所的爱好就是加班,如果你想找他,每天下午6:00,在他办公室总能找到他。”王玉林的生活里,似乎只有工作日,没有休息日。

  很多时候,中国先进研究堆开堆和试验都是在周末或晚上,王玉林总会来到主控室,一定要等到反应堆稳定运行了才放心。

  2009年,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在绵阳举行。第一天大会结束,有人喊道:“王所,非要今晚就回去吗?休息一下,明天动身也不迟嘛。”王玉林回答:“还是回去吧,一摊子事等着呢。”

  花晓说,这些年王所对工作的认真和奉献精神一直影响着大家,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严谨与奉献。他对工作的热忱与执着,如同满天繁星,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