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6 21:00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第06版 | 查看:866次
王迎霞
受访者供图
典型派
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就是刘江。
他在宁夏青铜峡一带很有名气。青铜峡虽被誉为“甜玉米之乡”,长年以来的种植模式却还是老一套。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江了解到有机富硒黑玉米的市场销售前景不错,便决定把它引回老家种植。
有机富硒黑玉米在100亩的试验田里大获丰收,从此刘江正式投身鲜食玉米行业,目前有机玉米自种面积已达3000亩。他还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带动2000多名农户走向致富路。
打造高端特色农产品
黑玉米的种植量在全国比较少,按说物以稀为贵,但传统的销售理念一直是打价格战,结果价格越打越低。没有合理的利润支撑,其品质也越来越差,这种模式下,整个行业盈利困难。
刘江致力于将黑玉米打造成高端特色农产品,无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鲜食玉米是很好的选择。
“黑玉米是个好东西,鲜食玉米榨汁在快餐店卖到8元一杯,上架到高端社区商超更是卖到了9.9元一根,看来还是要走‘特色+高端’路子!宁夏的地理环境很适合玉米种植,所以我就打算把黑玉米深加工产业做起来。”刘江说。
很快,他联系到山西省农科院专家培育出适合宁夏气候土壤的黑玉米,之后在宁夏进行了两年试验种植。他首先试种了100亩,没想到效益非常不错。
然而问题来了:种植面积小,市场需求大。这一难题该如何解决?
刘江开始按照有机标准要求,寻找环境好、面积大的地方集约化发展。通过多方努力,他在家乡找到了192亩耕地,将其作为黑玉米有机种植基地。
“我们流转了本村的土地,然后和农民合作,一方面建合作社,一方面建生产线,共同发展这一产业。”刘江说。
2016年,在青铜峡市农牧局和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刘江开始进军有机黑玉米深加工产业。
提高在农科微商圈知名度
经过多方考察,刘江决定以黑玉米品种和鲜食富硒优质水果玉米为主线。
第一步,他向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申请,对品种进行有机种植认证,并严格按照有机规范种植,经过两年的转换期,终于取得正式检测报告。刘江自豪地说:“这不仅在青铜峡市是首家,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
接下来,刘江在全国建设种植基地约10000亩,打造水果玉米专业种植体系。
同时,他和合作人刘洋成立了宁夏江洋汇聚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尝试与农户开展订单合作。当年,订单面积就突破千亩,种子销量达万斤,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极大地带动了当地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
农特产品微商兴起后,刘江准确把握时机作出系列调整,在农特微商圈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玉米成熟之际,他面向全国经销商举办了玉米节,影响力骤增,200天时间就完成了50万根的全年销售任务!
2018年6月,刘江又牵头成立了合作社,成员最初只有10户,如今已过百户。合作社以青铜峡市为重点,通过与自然村和农户的合作,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按“合作社+科技+基地+示范+农户”形式开展甜玉米及其他特色农副产品种植。
目前,合作社厂房、冷库、生产线陆续建设完成,牢牢占据了青铜峡市甜玉米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科特派的责任与担当时刻不忘
“我是一名科技特派员,肩上的责任时刻不敢忘。”产业做大做强后的刘江经常这样说。
公司自实行订单式销售以来,累计拥有农户订单600多亩,同时基地用工量大,相当于给农户上了一份“双保险”。
村民李学文提起这事儿笑不拢嘴:“以前我们种的是大地玉米,收入不高,经过土地流转种植黑色鲜食玉米后,不但收入高了,农闲时还能打一份工,简直是两全其美!”
随着市场消费升级,高端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合作社每年选取适合的甜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一方面正确引导农民种植,一方面有序安排种植计划,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刘江又结合玉米秸秆青储加工把玉米全身变为宝,让农民有了更大的效益。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青铜峡市及周边县市如今发展鲜食玉米近万亩,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
刘江出生在农民家庭,喜欢琢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物件。他在工作之余还经常搞些小发明,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节省农民的种植经费。
“那是个能人!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发展这一产业上。”合伙人刘洋介绍,刘江发明的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出苗率可以达到98%,能保证幼苗的营养价值得到充分补足。另外一个专利——黑玉米种植机械,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规模化推广。
刘江对此评价却连连摆手。他有一个梦想,要让所有人都能吃上健康的玉米,“万里长征现在只走了几步,我还得继续努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