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4 17:52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年01月10日 | 查看:1061次
今天的人民大会堂“群星璀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获奖证书。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进步,而这些堪当国之重器的科学家,就是勇于站在最前沿攀登创新高峰的人。“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这些肺腑之言激荡人心,更映照着大师们的崇高境界。70年一路走来,正是因为拥有一大批这样的专家、人才,我国的科技水平才能不断有新突破、新进步,综合国力的发展才有了最可宝贵的依靠。可以说,不论是国防安全、军事现代化,还是生活安宁、小康富足,都凝结着这些人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们,才是今天最值得追的星!
与往年获奖的科学家们一样,黄旭华、曾庆存二位院士同样是为国为民、实干兴邦的典范。如果认真翻看他们的经历就不难发现,他们无不是从一开始就立下全心全意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国家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什么,就干什么专业。
黄旭华,34岁奉命进京,隐姓埋名30年,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国家设计最好的核潜艇”;曾庆存,学成归国便扎根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为实现“天有可测风云”潜心耕耘了近60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怀着这样的信念,科学家们长期身处科研一线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得失,只为上下求索,默默无闻,终有大成。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这样的誓言我们并不陌生,但聆听老一辈科学家的人生故事,才能真正掂量出其中的分量。在他们的价值排序里,首位永远是国家民族。他们不忘民生之疾苦、国家之兴衰,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民族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
面对回国时来自国外的挽留,柯俊院士的婉拒令人动容:“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
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梁思礼在自述文集中坦言心迹:“我们这些热爱祖国的归国留学生心中暗暗发誓,要把一生奉献给祖国,为改变她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她的独立、强盛、繁荣而奋斗。”
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深深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无疑是老一辈科学家价值谱系里最亮眼的色彩。
中国要复兴,要科技强国,恐怕要比以往更多地呼唤埋头实干的科学家,呼唤更多的以国家和人民需要为奋斗导向的知识分子。不可否认,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对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当年我们所推崇的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不小冲击,为名利而计者川流熙攘。不过,历史最终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爱国者、实干者才是时代英雄。
犹记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代表时,看到黄旭华和黄大发年事已高,便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自然而然的关心举动,在网络中瞬间“刷屏”。有的留言写道:“这一幕令人动容”“尊重人才的国家真的会很强大”。
誓言无声,国士无双。今天,我们为黄旭华、曾庆存院士点赞,同样是在向中国科学家群体致敬。“中国梦”光明在前,我们每个人都应抱持一片英雄丹心,把爱国热情化为实干行动。14亿人团结奋斗、各尽所能,新时代的中国一定能踏平坎坷,梦想成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