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0 21:15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1月10日 第05版 | 查看:871次
本报记者 张景阳
苏秀兰(前排右一)指导团队成员完成实验 高飞摄
常有人问苏秀兰,这么多年做科研不苦吗?
“我倒不觉得,显微镜下看见一个特别的细胞、学生出了成果,都能让我兴奋好久。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挺好的,我乐在其中。”将艰苦的科研工作说得如此轻松的,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苏秀兰。
记者眼前的苏秀兰显得很年轻,一点也不像上了岁数的人,似乎比自己的学生还有活力。她说,自己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研究生物活性肽,“一提起做科研,就浑身都是劲儿”。
让苏秀兰心心念念的生物活性肽,是一种肽类化合物。
“我觉得生物活性肽很神奇!它和蛋白质、氨基酸一样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肌体中,又具有易吸收、安全可靠等优势。它还有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她说。
前不久,苏秀兰获得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表彰她在科研一线深耕35年所取得的成绩。
“成绩只说明过去,我还要带领团队继续。35年搞科研太短,我要做一辈子。”她说。
自掏腰包推进科研工作
1991年,苏秀兰在蒙古族著名血液细胞专家舍英的指导下,开始细胞提取物的相关研究。
1992年,苏秀兰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动物脏器资源,开始了“抗癌活性肽”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国在生物活性肽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初,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参考文献少之又少,而且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当时,我们要解决的难题,是一个接一个。”苏秀兰回忆道。
为了探索动物来源的生物活性肽诱导方式、提取方法及其抗肿瘤效果,苏秀兰饲养了11只羊、6只犬,以此作为实验对象。由于没有科研经费,苏秀兰只能自掏腰包,硬是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了经费。
但研究进行了6年,进展却十分缓慢,对此项研究的质疑声四起。可这并没有打垮苏秀兰,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她继续带领研究小组从羊的饲养、诱导方式、诱导量、诱导时间、分离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型探索。
后来,苏秀兰终于以大量的科学数据证明了,山羊脏器提取物——生物活性肽具有抗癌作用。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也让她备受鼓舞。
一进实验室就特兴奋
每天早晨不到八点,苏秀兰都会准时出现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看一看文献,学一会儿英语,等学生们都到了,便开始一天忙碌的科研工作。“我算过,不堵车的话,从家里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只要20多分钟,但是遇上出行高峰就得花将近1个小时。早点从家里出发,就能避免在路上耽误太多时间。”只有把时间用在与科研相关的事情上,苏秀兰才觉得踏实。
“我是真的喜欢科研,一进实验室就特兴奋,一站上讲台就活力四射。”对于科研和教学,苏秀兰说自己有一种情怀在其中。
从小苏秀兰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在大学刚毕业时,她本有机会成为一名医生,但她却义无反顾地扎进实验室,去实现科研梦。
35年来,苏秀兰坦言,自己对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付出,远远超过了对家人的付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中度过。
这样的付出,也让苏秀兰收获颇丰。她先后获得了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区十大杰出人才等十多项荣誉。
“大家都叫我‘拼命三娘’,都说这么大岁数了还做什么呀。可是我就是想把科研做下去,我觉得我们团队还能做出成绩来。”苏秀兰说。
同时,苏秀兰也十分重视培养后备力量。从事教学工作27年来,苏秀兰共培养了8名博士研究生、70名硕士研究生。苏秀兰说,自己很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有时连上4节大课都不觉得是负担。
“科学研究需要有延续性,能培养一批批优秀的接班人也是我的价值体现。”苏秀兰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