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07 08:37 | 来源:科技日报 2020年01月07日 第07版 | 查看:865次
本报记者 朱 彤 通讯员 杨宝仁
吴翠云在洛浦县传授果树修剪技术受访者供图
典型派
“一开始我不懂枣树修剪,果树坐果不好,收入也很低,都想放弃了。后来认识了塔里木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吴翠云教授,她教我修剪、环剥环割、叶面喷肥等技术,让我种枣树挣上了钱,更加坚定了种植的信心,周围的枣农看了都眼红。”
1月3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农场职工郝志明,说起科技特派员吴翠云教授显得特别激动。从2011年他开始种植枣树,就得到吴翠云的耐心指导。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园艺林学系主任吴翠云教授担任科技特派员20年以来,足迹踏遍南疆各地。她瞄准南疆百姓的科技需求,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及职工群众9000余人次,把探索形成的高效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成果应用于枣产业,示范推广面积达50多万亩。当地职工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红枣公主”。
赫赫有名的果树专家
1962年,她父母从内地来到南疆工作。吴翠云从小在洛浦县长大,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让她对农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对老百姓有着特殊的情怀。
吴翠云早年就加入了由塔里木大学老教授闫春雨带领的果树育种研究团队,从事早熟梨新品种选育工作。
“刚进团队的头5年,我负责调查320株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的生长习性,平均每3—5天调查一次,逐株进行记录。工作十分枯燥,但我坚持下来了。”吴翠云说。
选育出新品系后,她跟随团队在各示范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性试验种植。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于2000年选育出早熟优质梨新品种“新梨7号”。
该品种在阿克苏、库尔勒等地示范种植后,很快被推广到河北、山东等省区大面积栽培,目前已成为全国早熟梨栽培的首选优质品种。
作为塔里木大学果树学科带头人,吴翠云科研成果累累,是塔里木大学赫赫有名的果树专家。
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近年来,兵团南疆师团红枣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红枣产业成为兵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动作”。
为落实科技特派员帮扶计划,助力群众增收脱贫,自2013年以来,吴翠云就一直在技术上帮扶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团场47团,将团场和种植户对技术的需求当成自己的责任。
为解决职工树形紊乱与树体早衰、枣树施肥盲目盲从、枣树冻害及盐碱危害、枣果品质不高等问题,她制定枣栽培模式和生产技术标准,推广枣园林下覆盖、林下生草养殖技术,集成示范“果—草—禽/畜复合生态种养新模式”。
为促进多渠道增收,吴翠云建议种植户在枣园中实行枣—草—禽(畜)生态栽培模式。“在果园里种草,不仅可以保持湿度,在枣树花期调节小气候,利于坐果,还能把草作为绿肥,给土壤提供有机质。”她说。
在南疆普遍缺水的情况下,林下人工种草很难推行,吴翠云苦苦思索突破路径。她在基层走访时发现,个别枣园生长着一种名叫“地锦”的草本植物。这种草呈匍匐状成长,抗旱性和耐盐碱能力都很强,而且自然生长,不需要特殊人工管理。
经了解,她得知这是一种维吾尔医药材,立刻向47团领导建议,让种植户在果园中人工种植这种草。近几年,47团不少种植户纷纷种植维药“地锦草”,亩增收700多元。在同时,吴翠云多方引导种植户发展林下养殖。目前,四十七团发展林下养殖的种植户超过150户,平均每只禽类利润20多元,一些种植户年增收上万元。
心里始终装着果树和果农
为加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主动融入向南发展战略,这几年,吴翠云带领课题组成员在南疆开展枣树标准化直播建园、密植枣园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示范。
“吴教授没有架子,亲切得很,我们都很喜欢她……”47团职工艾力·卡斯木这些年一直惦念着吴翠云。
2016年6月,吴翠云在洛浦县、和田县乡镇向农民传授果树夏季修剪技术。她从早忙到晚,未得到充分休息,吐泻不止,住进当地医院。像以往一样,她不顾医生劝阻,次日一早,就来到艾力·卡斯木的枣园,示范枣树修剪技术,解答技术难题。
有多少个周末、节假日,是在果园里度过的,吴翠云已记不清楚了。“在基层做技术服务,体会最深的就是群众想通过应用科学技术增收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次去都想让我多讲一些,这让我觉得自己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农民打电话咨询技术,我尽力马上解答;遇到电话沟通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抽时间到地里去解决。”吴翠云说。
有人问吴翠云教授,是什么让她如此拼命?她说:“群众对我的认可,是我的价值所在。看到老百姓依靠科技脱贫后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我有种说不出的喜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