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甜蜜的收获,“种蔗痴人”耕耘25载

发布时间:2020-01-06 09:22 | 来源:科技日报 2019年01月06日 第05版 | 查看:661次

通讯员 邓克轶 本报记者 刘 昊

从用了25年的工作包中掏出“三宝”:一把刀、一个取样器和一个测糖仪,而后,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柳城综合试验站站长卢文祥作为先进个人,在台上讲起自己和甘蔗的“甜蜜”故事。

  在前不久召开的柳州市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上,卢文祥获得“柳州市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领完奖、作完报告,卢文祥就回到了甘蔗试验地,查看起甘蔗的生长情况。

  在与甘蔗结缘的25年间,卢文祥练就了多手绝活:组培选种不用秤,肉眼一看一个准;测甘蔗糖分不用仪器,用嘴巴尝出的结果,和仪器测量的数据比对,基本不差。

  由卢文祥主持育成的甘蔗新品种“桂柳05136”,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100万亩,该品种2017年和2018年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甘蔗种植总面积的9.9%和12.9%。

  搞农业科研就是要自讨苦吃

  1981年8月,卢文祥从广西农业学校毕业。1986年,他被分配到柳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基层从事了8年的技术推广和杂交水稻制种工作,从此便和育种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起,卢文祥担任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主任。当时,“新台糖22号”是广西种植的主力甘蔗品种。然而,该品种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柳州,品质逐渐出现退化,产量和含蔗糖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

  如何选育出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的甘蔗品种,对于从水稻“跨界”到甘蔗的卢文祥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一定要建立‘柳城系列’甘蔗品种新体系,并争取将其在全区乃至全国进行较大面积推广。”虽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卢文祥依旧充满信心。

  2004年,卢文祥确立了培育适宜桂中蔗区甘蔗品种的育种目标,但研发和培育一个新品种谈何容易。

  “甘蔗杂交育种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把高产、高糖、抗旱、抗寒、抗倒等20余项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品种上。按照传统方法和程序,育成1个甘蔗品种需10年到15年,还不保证一定能成功。”卢文祥说。

  为了育种,卢文祥每年都会去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两次,选亲本、选组合,层层选拔、优中选优,然后再把选中的材料带回广西,继续观察。在育种场,他选配出了700多个杂交组合,培育、观察甘蔗实生苗60多万株。

  卢文祥的办公室,陈设十分简单,他育种团队的科研人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卢文祥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每个月能坐在办公椅上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半天。

  “我们搞农业科研的,就是要有螺丝钉精神,有时候就是要以苦为乐、自讨苦吃。”卢文祥说。

  卢文祥妻子的侄女韦勤丽说,卢文祥这辈子就是个“种蔗痴人”。“从来没见他工休过,就连带孙子都说:‘走,看甘蔗去!’”韦勤丽说。

  甘蔗地里的生活一点都不累

  2009年初的一天傍晚,卢文祥在例行巡查时发现,自己潜心培育的甘蔗苗结了霜:积霜压弯了蔗苗,霜水流入土里,冻伤了蔗根。

  “得赶紧想想补救方法!”眼看多年的辛劳即将付诸东流,一些同事非常着急,而卢文祥有着更深远、更全面的考虑。

  “甘蔗品种想要大范围推广,必须得拥有十分强大的抗霜性。轻易被霜雪‘冻伤’的甘蔗品种,本来就不是合格的品种。它们就算被培育成功,也不能推荐给农民种植。”卢文祥回忆道。

  结果,在这次霜冻中,品质不好的甘蔗品种被淘汰,抗霜性较强的品种被留了下来,其中就包括“桂柳05136”。

  历时9年,“桂柳05136”终于在2014年育成。在柳城县,培育出甘蔗新品种,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命名体系。它们名字后面的数字,代表着培育的年份和选种次序号。“桂柳05136”,就是在2005年培育的第136号苗种,而在此之前的第1号到135号苗种都被淘汰。

  截至目前,卢文祥已主持育成“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5个。其中,“桂柳05136”连续多年被列入广西优质蔗加价品种和甘蔗双高基地主推品种。

  与“新台糖22号”相比,“桂柳05136”平均每亩产量增加0.7吨,糖分提高0.7%。据初步测算,原料蔗每提高1%的糖分,可为全广西增加30亿元的产值。

  “乡村振兴还需要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土专家’。没有一颗爱农村的初心,没有一种扎根土地的毅力,什么事也办不成。”如今,58岁的卢文祥依然潜心培育新种,也常到全国各地开办讲座、培训,给农民传授技艺、介绍种植经验。

  “甘蔗地里的生活,一点都不累,很幸福!”在采访的最后,卢文祥如是说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