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26 20:26 | 来源:科技日报 2019年11月26日 第07版 | 查看:1027次
本报记者 王建高 通 讯 员 杨宗玲 周维维
杨庆利 受访者供图
特有范儿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庆利,被人亲切地称呼为“花生教授”。
“我是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从小与花生打交道,儿时那个通过种花生挣钱的愿望,不知不觉勾勒出我的人生蓝图。”杨庆利说。
作为高校教师,他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0多项,培育的花生品种油酸含量高达77.80%,比传统品种提高10倍,是国际上油酸含量最高、最早通过山东省级以上审定的直立型花生品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3项。
然而,他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果只放在实验室、留在试验田里。从去年以来,他有了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青岛二队的科技特派员的新身份后,用自己的技术与知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受到了服务队和服务企业的高度好评。
攻关目标定位花生育种
“我对农业生产感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杨庆利说,怀着对花生研究的痴迷与梦想,走进了莱阳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前身),攻读农学专业,第一次接触到现代花生育种方法时,他的面前就像打开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儿时父辈们劳苦种植的记忆像被魔法棒激活了一般——如何利用科学方法提高花生品质,这个问题开始终日萦绕在他的心头。硕士毕业后,杨庆利到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工作,为了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在攻读了博士学位之后,他2014年回到母校开始了高油酸花生育种工程研究。
目前,我国花生深加工产业存在加工专用新品种特别是高油酸新品种缺乏、深加工能力较差、黄曲霉毒素潜在污染难以解决等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杨庆利说,这些问题不解决,花生就不能真正让百姓获得更多利润。
为培育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杨庆利将攻关目标清晰地定位于“高油酸花生育种”研究上。
在研究过程中,杨庆利尝试过的科研方法不计其数,甚至曾经通过实践8号育种卫星将花生种子带上太空进行诱变,但没有达到预期诱变效果。
面对失败,眼看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经费的项目就要泡汤,杨庆利没有放弃,又不断重新查找资料,寻找更加有效的诱变方法。他采用胚辐射诱变技术进行诱变,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方法解决了辐射诱变有益变异株率低的问题,使有益变异株率由低于0.5%提高至27%以上。
经过多次失败与不懈努力,利用诱变出的新种质,杨庆利与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禹山林研究员共同合作,育成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32号,其油酸含量达77.80%,比传统品种提高了10倍。花育32号、龙花8号等6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已在新疆、山东、河南等省推广种植面积3785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2.26亿元。
从实验室走向企业生产一线
从去年至今,他充分发挥自己担当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到一线、到基层、到企业,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技术。
“虽然去企业与我之前在实验室的研究很不相同,但我觉得应该用自己的研究特长,真正为企业发展做一些实事。”杨庆利说。
杨庆利到青岛二队后,有针对性地服务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民营企业。在企业,他和研发团队一起,认真研究国家和省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出了纳入全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多条措施。在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庆利和团队队员一起推动政策落地生根,让企业最大限度享受科技创新政策的红利,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了质的突破。
“杨教授的到来就是给企业雪中送炭。”海利尔药业董事长葛尧伦告诉记者,“杨教授进入企业,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科研水平。他对于省、市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真正‘吃得透’,帮助企业破解难题。现在,我们新产品的研发和新项目申报就很有底气了。”
在企业服务期限虽然时间短,仅有两年时间,但为了更好地培养研究生,杨庆利就坚持“企业—学校”两点一线地跑。他利用周末时间与学生定期召开研讨会,指导学生做实验、搞科研。“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杨庆利说,只要能看到自己的付出一一结出丰硕果实,一切都是值得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