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兴:做绿水青山的卫士(图)

发布时间:2019-11-21 22:05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9日 01版 | 查看:823次

张全兴 资料照片

  【光明访名家】

  他是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发展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树脂吸附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领域的开创者,为我国太湖、长江等流域水污染治理以及重点化工行业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绿水青山的卫士”。

  81岁高龄的他,依然意气风发,“科创报国的道路没有止境,我还在和学生们一起向‘白色污染’等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保问题发起挑战”。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张全兴。

科研报国

  张全兴1938年12月出生于江苏常州。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他早早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为国奋斗、振兴中华的种子。

  1957年7月,张全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南开大学化学系,成为从村子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本科生。他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土布衣服和鞋子,怀着儿时的报国梦踏上了漫漫求学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尚属空白。1956年,著名科学家何炳林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领导开创了中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局面。1960年6月,张全兴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跟随导师何炳林一同开展吸附分离功能树脂的合成、性能与应用研究。他参与完成的“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及新型吸附树脂的结构与性能”项目于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开创了中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江河湖泊严重污染主要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造成了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1985年,张全兴夫妇回到老家常州工作。几十年后重返故里,儿时水清鱼跃的江南美景已不见踪影,江河污染、鱼虾绝迹的情形使张全兴痛心疾首。经过实地调研和认真考虑,他毅然决定把树脂吸附技术融合渗透到环境污染治理中,着手开展有机化工废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领域的研究。

技术创新

  污染物是张全兴的“老对手”。水污染是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难题,而在张全兴看来,污水之中也大有文章。他说:“过去治理废水,是企业向废水中扔钱;我们现在要帮助企业从废水中‘捞金’,向废水处理要经济效益。”

  张全兴认为,废水处理要注重资源化,将有毒有机物或无机物回收变为有用资源。他以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将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率先引入环境工程领域,开发出了具有原创性的“树脂吸附”技术,开展有机化工废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领域研究,其最大特点是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成分有效地分离和吸附出来变成资源。这一技术不仅使水得到了净化,同时让有害物质变为一种有用的原料进行循环利用。

  我国是氯苯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大国,约占世界年产量的50%,主要生产企业分布在长江下游和淮河下游等环境敏感地区。

  张全兴带领团队分别同南京化工厂和扬州农药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了“绝热吸收-离子交换树脂除铁-吸附树脂除有机物”集成技术,从水洗废水中回收苯、氯苯、工业盐酸和三氯化铁,含苯系物的副产盐酸被精制成工业盐酸,废水中污染物全部成为化工原料,真正实现了水洗废水的“零”排放和氯苯的清洁生产。

  该技术现已在南京化工厂、扬州农药集团和安徽八一化工厂等大型企业推广应用,国内市场覆盖率达90%以上,仅扬州农药集团年直接经济效益就达1500万元以上,并为保护长江等水系的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集团负责人感慨地说:“废水处理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想到搞环保还能出效益。”此外,张全兴还为太湖治污、蓝藻治理和全国江河湖泊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贡献力量。

  2007年无锡水危机事件发生后,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就治太决策充分听取专家意见,2008年专门成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和蓝藻治理专家委员会”,张全兴任副主任。为进一步做好太湖治理工作,张全兴依托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无锡太湖边建立了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承担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水专项任务,选择贡湖湾小溪港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示范,现已圆满实现了“湖水清、生物多、景观美”的建设目标,2.3平方千米示范区呈现了碧波美景。

实干育人

  “诚实做人、勤奋做事,淡泊名利、奉献一生”是张全兴的座右铭,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1958年8月13日,担任离子交换树脂生产车间主任的张全兴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当晚,激动不已的张全兴提笔写下了入党申请书,立志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张全兴是一位实干家,说的少,做的多,身教重于言教,并且以宽广仁厚的胸怀团结着周围的同志。他说:“实验科学、工程科学夸夸其谈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实干、苦干,不要蛮干,要巧干,这样才可以做出成绩。”

  1993年,张全兴来到南京大学任教,负责筹建环境工程专业。当时的环科系理科强工科弱,基础条件差,教学与科研用房十分紧张,系领导腾出两间共40平方米的办公室,张全兴从自己的积蓄里掏出两万元,搭建了通风柜、实验桌,购置了几件简单的实验仪器,改建成基本可用的实验室。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工程现场,到处可见张全兴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科技部批准南京大学筹建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A,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张全兴带领团队潜心科研,“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及其资源化研究”项目和“水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回望59年的辛勤耕耘,张全兴培养出了73名研究生和博士后,为祖国环境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张全兴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要求每位学生都有独立开展一个完整项目的经历,做到既能搞科研,又会搞工程。

  如今,张全兴给自己提出了两项新任务:一要更好、更多地培养年轻科技人才,尤其要培养好领军人才和接班人;二要尽力积极参与相关科研与咨询工作,争取在我国环保领域再作新贡献。

  (本报记者 苏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