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中国造出自己的飞机 程不时:祖国蓝天“放鸟”人(2图)

发布时间:2019-06-25 18:2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6月25日 03 版 | 查看:1575次



扫一扫 看视频

  89岁的程不时浑身透着一股子活力。他每天上下楼都走楼梯,给老伴儿买菜做饭;在不大的屋子里打扫卫生,收拾旧物;还时不时地应邀出差,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录节目。有一次,在征得节目组同意后,他还把录制现场的道具——C919飞机的泡沫背景板扛回上海。

  做“国产大飞机”是程不时一辈子的梦想,C919的每一次最新动态,他都了如指掌。他常常坐在电脑前,打开网络,搜寻每一篇有关C919的最新报道。

  程不时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见证者,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批飞机工厂及航空发动机工厂的建厂设计,后担任中国设计的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总体设计及副总设计师。2017年,中国商用大飞机C919首飞当日,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87岁的程不时泪湿双眼。

  湖南少年的飞机梦

  1930年,程不时出生在湖南醴陵。7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准备上小学的他,开始了逃难生活。父亲带着他辗转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每一次逃难,他都能看到日本飞机对中国土地的无情轰炸。

  初中时,程不时到了广西桂林。只要空袭警报响起,他就得随学校师生和市民一道,躲进漓江对面七星岩的山洞中。他听着岩洞外隆隆的轰鸣声,一边做着数学题,一边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中国造出自己的飞机。我的国家不能再被欺负了!”

  1947年,17岁的程不时走进了清华大学,因为它拥有中国第一个航空系。程不时回忆,第一天上课,系主任就给我们这批学生泼了盆冷水,“在中国学航空,出路不一定好,你们得从头开始摸索怎么造飞机”。

  大二那年,很多航空系的同学因为对未来缺乏信心转系了。同学们劝程不时一起转,但程不时非常执着,他想好要自己造飞机,不管现实看上去多无望,他也不会改变主意。

  1949年10月新中国开国大典时,程不时是“飞机灯”表演方阵的代表。他和同学们推着亲手制作的、使用电瓶供电的巨大飞机灯走过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的国家领导们给出了阵阵掌声。

  这个志愿的宏大程度,从它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上就能看出来,从1949年到2017年,新中国用了整整68年才造出了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大飞机。

  1951年4月,国家航空工业局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由此诞生。3个月后毕业的程不时恰逢其时,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被分配到航空工业领域工作的大学生。这一年,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白手起家造飞机

  3个飞机工厂、3个发动机工厂,是程不时步入航空领域后领下的第一批任务。

  当时,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航空工业更是处于起始阶段。程不时和苏联专家一起,参与了“航空工业六大厂”中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哈尔滨发动机厂与南昌飞机制造厂等工厂的建设。这个飞机设计师的第一项工作,是设计飞机工厂。

  程不时背起简单的行囊,只身从北京去了东北。东北当时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起北京差了十万八千里。但程不时告诉记者,那会儿很多大学生都像他一样毫不犹豫地“争取”去东北工作。

  在东北,这个清华高材生一待就是19年。1956年,中国开始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飞机设计事业,程不时受命担任“第一飞机设计室”总体设计组组长。

  他要设计的飞机,是当时在全世界看来都“很难”的喷气式飞机。1949年,第一架喷气式民航客机在英国首飞,世界航空史进入喷气时代。但造一架喷气式飞机,可不是件容易事。当时的设计室主任徐舜寿认为,为了培养新中国自己的飞机设计队伍,同时兼顾培养更多的飞行员,设计室研发的第一种机型应是“喷气式歼击教练机”,这就是后来的“歼教-1”。

  26岁的程不时压力巨大。他多方搜集查找资料,绘制大量总体设计草图,进行大量技术计算与试验……他的设计具有更多独创性。

  1958年7月,歼教-1首飞成功。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也标志着中国进入喷气式时代。这一年,程不时负责总体设计的三款飞机——歼教-1、初教-6、勤工号先后升空。1959年,他参与设计的超音速强击机强-5也翱翔蓝天。此后,他还参与了奠定我国商用大飞机基石的“运10”项目,填补了中国大型客机研制的空白。

  2001年,72岁的程不时应邀参加由初教-6飞机编队进行的飞行表演,这是他27岁时设计的飞机,这款机型在美国卖出了200多架。

创新之力源自“博采众长”

  很多人认识程不时,是在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的舞台上。他与一群头发花白的清华校友,演绎了一段催人泪下的《我爱你,中国》。

  这些老人中,有新中国核工业的奠基人,有物理学界的泰斗,还有拉小提琴的祖国蓝天“放鸟”人——程不时。

  清华大学是一个没有音乐系,但出了不少音乐家的“神奇学府”。程不时说,音乐修养是当时很多清华毕业生素质的一个补充,跟学分、毕业都毫无关系,但老师和学生们都愿意把时间花在音乐创作上。

  他现在回忆,自己在飞机设计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独创性”“创新力”很有可能源自音乐修养。

  现在,在老伴儿身体不适的时候,程不时还能为老伴儿拉上一段小提琴曲。老俩口在书房,用老式电脑打开过去的照片,聊聊天、唱唱歌,完全不被局促狭小的空间所束缚。他俩的身后,是一幅巨大的C919首飞大照片。

  聊到激动时,他的妻子、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贺亚兮会一下子从轮椅上站起来,颤颤巍巍地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照片说,“看,这是我坐着自己设计的飞机在三峡上空飞翔。”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