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海洋在我心中”——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二所名誉所长苏纪兰

发布时间:2019-04-14 19:20 | 来源:浙江日报 2018-10-10 01版 | 查看:1017次

  本报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陈斯音

  39年前,他放弃在美国的高薪待遇回到祖国;39年后,83岁高龄的他依旧为中国海洋研究操劳着,并在国内外各种场合为中国海洋发声。在中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征途上,他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初秋,走进位于杭州市保俶北路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大院,人们仍能时常见到这位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二所名誉所长苏纪兰。尽管年事已高,苏纪兰现在仍然花大量时间从事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书写他对海洋的热爱。谈起这些年和海洋打交道的历程,他说:“我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的海洋。”

  苏纪兰青年时代在美国求学、工作。留美期间,他始终关心祖国建设,虽已取得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终身任教权,归国的愿望却日益强烈。

  1972年,他随一个访华团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意想不到的是,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并亲切地对他说:“几次要求回国的就是你吧?祖国欢迎你。”这次接见坚定了苏纪兰回归祖国的决心。

  1979年,苏纪兰终于携夫人及子女回国,并到海洋二所工作。次年,他就参加了首次中美合作长江口海洋调查研究项目,担任中方科学顾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海洋学家的第一次合作,苏纪兰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在制订考察计划、协调组织时,他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在中美双方进行谈判、学术交流时,他主动协助翻译;在海上调查中,他和大家一起劳动。考虑到苏纪兰经常要与美方科学家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考察队决定让他享受美方科学家的待遇,但苏纪兰坚决地拒绝了,他严肃地说:“我是一名中国科学家,吃住要和大家在一起!”

  回国工作多年,苏纪兰一直关注我国近海及河口的重要环流问题,特别着重研究黑潮对我国近海环流的影响。在已完成的项目中,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杭州湾锋面及其作用的调查研究、海峡两岸配合南海东北部调查研究等项目,成果尤为显著。苏纪兰说,中日“黑潮”研究是中国海洋研究走出近海的第一个项目。这些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大大拓展了中国海洋研究的视野,并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海洋学者。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苏纪兰素来钟情于学术,而当国家动员他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事务时,他从国家荣誉出发,义无反顾。1990年至1995年,他先后当选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的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并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两届当选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委会)主席,成为中国海洋学者的骄傲。他还在其他一些有关海洋的国际组织任职。担任这些重要职务期间,苏纪兰积极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努力维护各相关群体的权益。

  本世纪初,苏纪兰与渔业海洋学家共同推动我国海洋生态动力学的发展。10多年来,他主持了一系列有关我国近海生态环境问题的咨询项目,在调研活动中认识到我国近海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危机。除了向中央呈送咨询建议书外,他还利用不同场合大声疾呼,唤起各界重视。苏纪兰强调,健康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是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和优良的海洋环境的基础,在开发利用海洋时,要充分考虑陆地和海洋的经济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冲击,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