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锻造中国灿烂“星”空

发布时间:2010-02-06 09:33 | 来源:中广网 2010-01-11 15:33 | 查看:1714次

  国际在线消息: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再到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作为这些重要航天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孙家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今天(11日),年逾八旬的孙家栋凭借这些“第一”登上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颁奖。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在中国东北部的辽宁省。他个子很高,慈眉善目,穿戴平常,尽管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神矍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百余颗航天器中,有三分之一是由他担当技术负责人的。

    学习飞机设计转行卫星研制

  谈起孙家栋与卫星研制结缘,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那时,中国的航天事业才刚刚起步。

  孙家栋说:“51年的时候,(国家)派一部分留学生到苏联去学习,到当时苏联最好的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设计。选了30个人,我就被选去学习。从51年学到58年,(当时)下了决心这一生为我们国家的航空事业做出点贡献的。但是,没想到,58年毕业回国,就赶上建设我们国家的火箭研究单位。”

  满怀壮志地要在飞机设计领域干出点儿名堂的孙家栋,就这样转了行儿,搞起了航天技术。他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飞机设计也好,火箭研究也罢,国家哪里有需要,自己就在哪里一心一意地干下去。孙家栋才思敏捷、处事谨慎,在火箭技术研究方面也毫不逊色。1967年,他被受命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卫星研发技术攻关 《东方红》响彻全球

  发射卫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此前中国科学家已进行了十年的研究,但摆在孙家栋面前的仍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孙家栋说:“在那个年代,把这个型号抓出来谈何容易。(比如说,)就连一个插头都找不到合格、满足质量要求的。当时上海是我们国家的工业中心,安排最好的生产这种元器件厂、找最有经验的老师傅,来组织力量攻关。当年就有这种难度,(中国的技术)水平不够、工业基础上不去,看着很简单的事情,办起来就非常难。(再比如)通讯线路。现在通讯线路很简单了,无线、有线、光缆。当时就是电线杆子拉的明线,从中国的大西北到东北,从南方到北方,多少千公里的线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怎么来保证?!”

  从卫星体积、重量要求,到功能匹配,孙家栋和他的同事绞尽脑汁开展了层层技术攻关。

   1970年4月24日,令孙家栋永生难忘的日子——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它传回的乐曲《东方红》响彻全球。

  由此,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在当时工业基础落后、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中国纯粹依靠自身的力量研制出了一颗水平不低的卫星,着实令世界吃了一惊。而最让孙家栋自豪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上的全部元器件、设备和材料,都由中国人自己研发生产的。

  孙家栋的卫星研发步伐并未因“东方红一号”的成功而停顿,反却更加紧凑起来:随后,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还领导了“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航天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以及中巴资源卫星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继而又担任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工程的总设计师,等等。

  领衔探月工程设计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后,一直处于空白的深空探测活动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4年,中国正式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时已75岁的孙家栋再次被委以重任,领衔工程设计。

  孙家栋说,中国航天开始了飞向月球的挑战,作为一名航天人,他内心激动万分,但是同时他也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孙家栋说:“以前,我们没有去过这么远,(距月球)40万公里这样一个距离,在技术上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距离远了,我们所有地面的无线跟踪、所有的通讯设备能不能跟得上。第二,原来围绕地球飞行,项目再复杂、任务再重,终究是研究航天器跟地球的关系,现在到月球去,这个航天器从地球飞出去,到月球,这就变成三体运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对航天器的产品质量、产品的精度、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时间准备性等等(都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孙家栋和他的团队确定了“三步走”的工程总体方案。第一步是发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之后,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第三步月球软着陆器采取月球样品,并安全返回。

  2007年10月24日,“嫦娥”奔月的一刻终于到了。“嫦娥一号”安全升空,虽然孙家栋已是久经沙场,但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尽管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但却是中国卫星从未达到的高度。“嫦娥一号”在轨运行一年,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共获取了1.37TB科学探测数据。孙家栋再次为中国航天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孙家栋将自己过去几十年来的成绩,归功于对航天产品质量的高要求。

  质量是航天的生命

  孙家栋表示:“经过几十年航天人的努力,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从上到下,不管你是总设计师也好,还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员也好,还是一位生产工人、老师傅也好,大家对产品的质量都要有深刻的认识。质量是航天的生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时喜欢的乒乓球、排球、滑雪等运动,现在孙家栋已经不能再参与了。闲暇的时光里,他最爱看的书籍和资料仍是与航天有关的,偶尔也会给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出出主意、提提建议;他也愿意为年轻人解疑释惑、和他们探讨技术,但说得最多的还是“认真”二字。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