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29 16:17 | 来源:新华网河北频道 2009-02-04 13:38:46 | 查看:2345次
26岁的唐山小伙李方明是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里最年轻的通讯工程师,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点上刚刚建成的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他度过了此生最难忘的牛年春节—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二,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在南极内陆最高点、海拔4087米的冰穹A点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 昆仑站。
科考队的勇士当中,有一名26岁的唐山小伙子——— 李方明,他是中国极地考察队成员中最年轻的通讯工程师。
向“世界最寒极”出征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地上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而南极冰穹A点又一向被世界科考界称之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素有“世界最寒极”之称。它和经线交会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中国南极昆仑站在冰穹A点的建立,是继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站,原苏联在南极冰点建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站后,人类南极科考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2008年10月20日,李方明同27名队友一道,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开始了历时半年之久的科考工作。
此行,他们承担着执行南极昆仑站建设、中山站建设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计划于2009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全部航程约24800海里。
为了这次毕生难得的科考机会,李方明付出了无数心血与努力。
李方明2005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同年获得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法律两个本科学位,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2研究所录用。这个勤奋好学的小伙子,有着远超同龄人的韧劲和钻劲。仅用两年多时间,他就在特定领域的电波传播、仪器探测、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独当一面,成为技术骨干。
不仅如此,李方明还酷爱体育运动。上大学时,他在长跑、短跑等许多项目上拿过奖牌甚至金牌。本次南极科考队员的训练选拔被安排在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进行,过硬的身体素质使李方明在训练选拔中脱颖而出,无论是游泳还是登山,他都是同训队员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登山高强度训练中,李方明以95%的血含氧量,让长期从事高原训练的教练员们都为之折服。
作为极地考察成员里最年轻的通讯工程师,李方明负责此次南极科考的通讯工程,全程负责大部分电气设备和部分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在队中那些“老南极”眼中,这个说话总会露出唐山音的小伙子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让他们心生敬意。
冒雪营救队友
此次的南极科考,遭遇了自1984年以来,我国历次科考中最恶劣的天气。一路上,李方明在保障通讯畅通、电子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与全体科考队员一起,利用雪地车往站点运送物资。
当“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行至距中山站40多海里处时,巨大的风力把海面上近半米的积雪顷刻间吹得无影无踪。一名科考队员驾驶雪地车在前面探路时遇到险情,危急时刻,李方明不顾个人安危,与另一名队友一起冲在最前面,利用救急设备和辅助工具,成功地救出了队友,并将其护送回船上。
作为此次考察中通讯工程的负责人,李方明一路上都在运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保障着科考队的通讯畅通。同时,他还协助专家开展天文观测、冰芯钻探和测绘等科考工作。
南极冰穹A点在南纬80度25分,东经77度06分。这个位置,连海事卫星也无所作为,只能依靠短波电台、铱星电话与外界进行联系。而这种联系也随时会受到天气等因素干扰,极不稳定。
春节前夕,为了保证每一名队员都能和家人通上话、报个平安、拜个年,李方明总是检选出通讯线路状况最好的时段,帮助队友跟家人联系,而作为通讯负责人的他自己,反而一直是全队给家里打电话最少的人。
农历腊月廿七那天,李方明抽空给唐山家中的父母打了个电话,作为第一个踏上南极的唐山人,身处万里之外、冰雪之中的李方明只用一句简短的乡音给家乡父老拜年:“我很安全,请放心,我会珍惜这次机会,为祖国立功,为唐山人民争光!”李方明说,他本来想在除夕之夜给父母打这个电话,但是考虑到队友们可能都有这种想法,为了保障大家,自己还是让一让吧。
大年初二,笔者拨通李方明的手机,可以明显感觉到他语气中的兴奋与喜悦。他开心地告诉笔者,科考队刚刚收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发来的贺电,贺电称,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必将拓展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南极奥秘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科考队员们无不欢欣鼓舞。
此时正值新春佳节之际,队员们张灯结彩,把站点布置得一派节日景象,大家还准备在工作之余开一个小小的联欢会,既为庆祝传统佳节,更为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 通讯员 杜庆君 夏克彬 记者 翟楠楠)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