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匠人”陆建新(8图)

发布时间:2017-02-23 20:4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1-03 第852期 | 查看:1364次

34年扎根建筑一线 在技术创新中创造世界奇迹

  从事钢结构建设工作34年,他先后参与了大型工程36个,主持承建的钢结构累计高度超过3千米。从施工测量员到公司的总工程师,他用无私奉献和专业精神,在祖国大地上立起了一座座地标。他追求完美,从他手上出去的活儿从不出差错;他力求创新,解决了建筑施工过程中无数的难题。他始终扎根在一线,积极践行着当代的“工匠精神”。他叫陆建新,广东深圳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2016年10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现代建筑建设中,钢结构可以为建筑提供更为稳固安全的支撑。所以,如今的“超高层”建筑都采用钢结构建造。一幢幢直冲云天的超高层钢结构大厦点缀了城市,而它们背后则是成千上万默默奉献的钢结构建设者。在深圳,陆建新就是钢结构建设者中的一员。34年来,他矗起了一座座高楼的脊梁,也浇筑着自己人生的高度。 


 2015年8月,陆建新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担任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经理的陆建新(中)几乎每天都会到施工第一线查看。图片来源:广东省文明办 

  1.从技术员到总工程师 他34年专注做一事

  1982年,时年18岁的陆建新来到深圳,进入中建三局做施工测量工作。从那时候起,陆建新就一直在一线干工程,这一干,就是34年。34年来,陆建新参与建设的大型工程达36项。这一幢幢超高层建筑,都饱含着陆建新的智慧和汗水。伴随这些超高层建筑不断上升的“高度”,陆建新也从一名测量工成长为技术总工程师。 

  陆建新特别善于学习,有一次,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项目的建设需要用到大家都不熟悉的CAD软件。陆建新短短几天就学会了这款软件,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熟悉陆建新的同事们都说:“陆建新不是一两天就成长为技术带头人的,在他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三局有个搞测量的‘小陆子’特别爱钻研。”除了测量,陆建新在工地上还干过塔吊装卸工,开过卷扬机。陆建新说:“建筑工地上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种设备,我都弄得很清楚。” 

 2014年,陆建新手持对讲机,指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施工。图片来源:广东省文明办


天还未亮,陆建新已坐上施工电梯,前往查看施工现场。图片来源:广东省文明办

  建筑工程一线的工作很辛苦。有一次,陆建新负责一座大厦的测量。因为施工条件限制,当大厦建到100米高时,施工电梯还没装好。但是,在困难面前,陆建新没有退缩。他每天上班都要背着10公斤重的仪器爬25层楼,一天至少爬两趟。

   从最开始的测量技术员,到现在的技术总工程师,陆建新的路走得坚定而从容。曾经有许多公司向陆建新抛出橄榄枝,更是有人开出数百万年薪“挖”他去做高管,他都一一婉拒了。陆建新说:“我一生只专注做一事,把工作当成修行。”34年来,陆建新参与承建的36个大型工程中,其中20座大楼属于国内知名的城市性地标,他主持承建的钢结构累计高度超过3千米。 

  2.典型“处女座” 他的“细”出了名

  陆建新自诩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一次,朋友和他聊天。一番畅谈后,朋友估计陆建新是处女座。后来一算,他还真是处女座。陆建新说:“处女座的性格特点,就是要求细致、追求完美,这还和我挺像的。” 

  无论是抓施工质量还是负责项目管理,陆建新的“细”都是出了名的。在陆建新身上,细之又细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有一次他出任项目经理,按理说不用每天跑施工现场。但是他仍坚持“铆”在施工一线,每天都在现场检查,确保钢结构施工的每个焊缝严实到位。他的徒弟将施工方案给他看,他逐字推敲,整整改了15遍才过关。 

陆建新永远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时刻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收支情况。图片来源:广东省文明办


2014年,陆建新查看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图片来源:广东省文明办

  在日常的工作中,外部单位的往来函件经常需要陆建新签字。每封函件他都要反复修改,连标点符号都要纠正规范。他常说:“项目管理绝无小事,必须用百分之百的认真对待。虽然将事情做好、做完美挺花时间的,但还是要做好、做完美。” 

  陆建新的“本行”是施工测量,他在一线搞测量期间,从他手上出去的活儿从来没有过差错。他看图纸比任何人都认真,无论项目图纸多厚,他都会第一时间看完,并仔细研究。熟悉陆建新的人都说:“只要是他份内的工作,不管大事小事,他都会认真对待,把每个细节做到最好。”

  3.创新精神解难题 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34年来,陆建新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上。他将技术当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曾经破解过成千上百的技术难题。正是在这种“工匠精神”的指引下,由陆建新团队参建的许多地标性建筑,不仅创造了世界高层建筑建设的多项纪录,而且还实现了许多重大建筑技术的创新突破。 

  有一次,陆建新主导的一个项目使用了四台国内最大型号动臂式塔吊。四台塔吊分别附着于建筑核心筒外墙的四面,需要安装支承系统承担荷载、维持稳定,这在国内工程应用中极其少见且难度极大。 

陆建新站在自己参与建设的深圳平安大厦前。图片来源:广东省文明办 


在中建钢构,很多青年骨干都是在陆建新的传帮带之下成长起来的,图为陆建新为徒弟讲授知识。图片来源:广东省文明办

  陆建新带领整个团队模拟安装工况,利用模型仿真计算的方法,历时两个月,经过多次模拟验算和反复论证,终于自主研发了一套性能优良的支承系统。

  在某次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支架拆卸时间过长一直是困扰施工团队的难题。陆建新凭借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想出了一个不把支承架卸到地面,而是用钢丝绳把支撑架悬挂在上一道支承架上,再进行拆除的办法。他大胆尝试,谨慎求证,最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每次支承架的周转拆卸都节省了3至4天时间。整个工程下来,累计减少了1100多个塔吊使用台班,缩短工期96天,节约堆场600平方米,这一技术革新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在陆建新身上,我们看到了令人敬佩的“工匠风采”。34年来,他不断钻研思索,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他不畏浮云,坚守初心,一直走在建设、创新和奉献的路上。他对工作的热爱、对精细的执着、对创新的追求,不仅打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建筑高度,还浇筑出了非同凡响的人生高度。

  (稿件文字来源:广东省文明办 深圳新闻网记者 蔡励敏) 

  编辑点评

  陆建新以专注、精细、创新的品质浇筑自我,终成行业巨匠。他对待工作专注专一、精雕细琢、创新求进的工匠精神,在时代的大潮中历久弥新。时代呼唤着“大国工匠”,时代的建设也需要千千万万具备工匠精神的工作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