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新:创新攻关数十项 年省资金上千万(6图)

发布时间:2016-11-08 08:36 | 来源:首都文明网 2016-01-05 | 查看:1656次

张文新

  一、简介

  张文新,男,1966年7月生,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他热衷于技术创新,20多年来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高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5年来,共有50项技术创新,其中48项已经运用到生产中,12项获得国家级专利,每年节约资金上千万元。

  二、主要事迹

  张文新:创新攻关数十项 年省资金上千万

  “生活要像静水一样平和,工作要像水滴一样坚韧,持之以恒。”听上去有些文气,其实都是张文新多年来心里话,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张文新正是用滴水穿石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地,为首都电网做出了贡献。

  脚踏实地练功夫

张文新认真负责-检查设备状况

  1988年7月,20岁出头的张文新拿着电缆工程专业的大学学历,来到北京供电局工程处(现北京电力工程公司)电缆一班实习。满腹理论的张文新第一次接触到实际电缆施工现场,发现满脑子的公式、数字,竟然派不上用场,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实践,必须依靠真干。于是,他和工人师傅们一起挖电缆沟、人力牵引敷设电缆、生火烧沥青膏子……这个工人师傅们眼中的“书生”,一下变成了一名利落干练的电缆工人。当然,张文新并不是蛮干,他一边干活,一边观察,思考如何利用理论知识的优势使得工作内容更加优化。在对电缆废品进行处理时,张文新发现手工操作费时费力,他经过摸索实践,在电缆输送机上装上刀片,便可自动将电缆皮剥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他的第一个技术发明。之后,接下来的20多年里,张文新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110千伏电缆鉴定装置的研制,填补了国内不能准确鉴定单芯电缆的空白;ERC-8016绝缘树脂在油纸电缆接头中的应用,解决了油纸绝缘电缆接头在不能用火场所施工的难题……

  倔强的誓言

张文新(中)施工现场开展创新课题攻关

张文新(中)深入项目部帮助解决施工技术难题

  伴随着张文新的成长,荣誉和光环也一并围绕着他,北京市经济技术标兵、“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但张文新从未因此而自满,而是更加沉稳谦虚地潜心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对于张文新而言,执着与忘我源于最初一个倔强的誓言。1999年,国内高压变联电缆业务刚刚起步,北京市知春路—西便门220千伏电缆发生外力破坏故障,以当时国内的技术条件还不能独立解决。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外国专家们依旧“有条不紊”,张文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憋着一口气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电缆安装技术彻底摆脱对外国专家的依赖。作为技术带头人,张文新牵头研制的整体复合密封式电缆接地系统试验方法,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沼泽软地基施工平台,获北京市第五十七次QC小组二等奖;轻型落地式双平臂钢抱杆组塔施工技术,获科技成果技术改进二等奖;电动钢丝绳卷线检查装置的研制,获科技成果技术改进二等奖。四年多来,工作室共有50项技术创新,其中48项创新成果已经运用到施工生产中,1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专利,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每年为北京公司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工作室的“带头人”

  张文新是一位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人,他善于思考、不断求新,正像他的名字,不光要有文化,还要创新。。2010年8月,以张文新名字命名的“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张文新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了,他愉快地接受了领头人的任务。创新工作室从此掀起一次又一次技术创新高潮:整体复合密封式电缆接地系统试验方法,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沼泽软地基施工平台,获北京市第五十七次QC小组二等奖;轻型落地式双平臂钢抱杆组塔施工技术,获科技成果技术改进二等奖;电动钢丝绳卷线检查装置的研制,获科技成果技术改进二等奖。四年多来,工作室共有50项技术创新,其中48项创新成果已经运用到施工生产中,1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专利,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每年为北京公司节约成本上千万元。如今张文新创新工作室已有成员30余人,分布在送电、变电、电缆等不同专业凝聚职工开展创新活动,先后荣获“北京市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国家级劳模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称号。“你们立足岗位,在技术创新、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这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视察张文新职工创新工作室时做出的评价,这也是对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创新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

张文新(左)施工现场讲授施工工艺

张文新脚踏实地创新实践

  起步时有着滴水穿石的坚韧,创新时有着波涛澎湃的魄力,技术研发时有着静水深流的沉稳,这就是张文新,如水一般柔和坚韧,如水一般奔流探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