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31 08:22 |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5月27日 08: | 查看:2112次
陈立亮(左三)到宿舍看望新生。资料照片
【阅读提示】
他不贪名利、专心学术,为了支持学院刚刚起步的学科建设,放弃了赴沪发展的大好机会;他重视人才、关心学生,学生180多页的论文初稿,病中的他细致修改。2011年2月18日,他因病去世,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留在了大家心中。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立亮教授。
这是一间整洁的办公室,虎皮兰略微发枯,依旧挺拔。一盒润喉片摆在案头,旁边是厚厚的一摞学生毕业论文。可这里的主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立亮教授再也回不来了,他忙碌的脚步停在42岁的春天,留下一串催人奋进的脚印。
【镜头一】
学生马伟杰对那节课记忆犹新:课上,陈立亮指着欧拉方程问:这是什么?教室里鸦雀无声。略显失望的他耐心地在黑板上把欧拉方程推演一遍,同学们无不惊叹,很快记住了复杂的欧拉方程。
陈立亮爱学术,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1997年,博士毕业的陈立亮准备到上海大学跟随徐匡迪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手续、户口都已办好。可当时课题组一位青年教师出国,师资青黄不接,学院极力挽留陈立亮。他留下来了。
“社会越是浮躁,越要沉下心来。”1997年至1999年是课题组最艰难的日子,陈立亮和林汉同、刘瑞祥两位老师带着几名研究生,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陋室搞课题研究。
过去材料学给人的印象就是“和泥巴”,属于冷门专业,第一志愿生源很少。2001年2月,陈立亮任材料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2006年3月,他挑起院长重担,继续大刀阔斧进行教学改革,并引进计算机专业,希望改变材料学院的面貌。
陈立亮上课十分投入,他的课有“好看好玩”的幻灯片,还有思路清晰的板书;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流利的英文解说。
付出总有回报。陈立亮组织开发的“华铸CAE”品牌至今仍在国内外铸造业广泛应用。2007年他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近10年,材料学院共出版40多本本科专业教材,其中18本被列为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6年,大一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由转专业,材料学院转进49名同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如今材料学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热门院系之一,学生昵称其“菜园”。如今花香满园,辛勤的园丁却离去了。
【镜头二】
2010年12月,博士生庞盛永的论文初稿出来了,他担心导师的身体,一直不敢把论文送去。陈立亮却严肃地说:“盛永,我是你的导师!这是我必须做的!”论文初稿共180多页,随手一翻就能看到陈立亮用红笔标注的修改部分。“我把论文粗读一遍都需要一天,不知老师是怎么坚持修改完的。”庞盛永哽咽道。
陈立亮爱人才,他常说: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头等大事,引进人才就是引进希望。
材料学院现任院长黄云辉原在美国发展,2006年12月,他应邀到华中科技大学讲学。陈立亮把他当宝贝一样,“追”着不放,诚邀他来任教。其间电子邮件不知发了多少封,黄云辉妻子就业、孩子上学等事情,他全部考虑妥当。
2008年1月4日,黄云辉一家三口离开美国,到该校任教。陈立亮让出了自己的办公室,还鼓励黄云辉申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当年5月21日,黄云辉接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答辩通知。陈立亮高兴坏了,嘱咐黄云辉安心准备答辩。他每隔几天就询问进展,还让有经验的老师帮着出谋划策,对申报材料反复修改。
6月12日,黄云辉到郑州答辩,陈立亮放下手头工作,赶到郑州“陪考”。“我来就是做你的跟班,专门为你服务。”在宾馆房间,陈立亮要他模拟现场答辩。“说实在的,我当时都有点不耐烦了。”黄云辉说。可在正式答辩前几个小时,陈立亮又“逼”着黄云辉试讲。
当喜讯传来时,陈立亮和黄云辉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我回国后拿到的第一个项目,我感觉他比我还高兴。”
陈立亮临终前牵挂的博士生庞盛永现已通过考核,留校任教。2010年5月,陈立亮在北京被确诊为癌症。庞盛永希望他安心治病,打算推迟毕业论文答辩。不料月底,陈立亮打来电话催:一周内把论文框架拿出来。庞盛永实在不忍心打扰导师,“故意拖着”。过了几天,陈立亮又打来电话,让他尽快确定论文框架,并多次沟通论文内容。如今,定稿的博士论文已经做好,可陈立亮却再也看不到了。
陈立亮去世当天,学生们在校园网上悼念的留言就有1000多条。学院的老师说:他留下催人奋进的力量,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镜头三】
2010年5月病情确诊后,陈立亮对妻子说:“别跟姐姐、嫂子说实情,我不愿意看见别人哭!”此后几个月,他常给妻子打气:“我不悲观,不管什么情况出现,坦然面对!”妻子也给他鼓劲:“没事的!一个困难两个人分担就成了半个,总会过去的。”
陈立亮爱家人,博大而又深沉。
陈立亮的办公桌上摆着两个相框:一张是一家三口的合影;一张是他和儿子在2008年父亲节的合影。照片中的陈立亮笑得那么幸福!
陈立亮和妻子是校友,从认识起,她眼中的陈立亮总是很乐观、忙忙碌碌。那时他们一起骑自行车环游东湖,一起打扑克,一起唱歌,像很多人一样享受着爱情和生活的甜蜜。
妻子怀孕时,陈立亮一面忙教学,一面为华铸CAE的推广四处奔波,两个人一起吃顿饭都很难。2008年,陈立亮的母亲在武汉住院,正值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陈立亮白天与实验室老师一起奋战,晚上10点后赶到医院照顾母亲。他知道,病床上的母亲希望能每天看到他。
陈立亮曾对妻子说,自己还是挺愿意做家务的。但是,他唯一一次用电饭煲煮粥,吃饭时却发现米是米、水是水;有一次妻子出差,陈立亮在家洗衣服,却给妻子打电话,问洗衣机怎样进水。
一幕一幕,岂堪回首!妻子仍在期待他每次出差前的叮嘱:关好家里的门窗,注意用气安全;10岁的儿子会骑自行车了,还等着老爸教他游泳;母亲还在等着他嘘寒问暖;学生还等着毕业时品尝“亮哥”亲手做的胡辣汤……(人民网记者 张志峰)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2011-06-01 09:21:49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