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15 08:3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01日 03版 | 查看:1640次
只有初中文化,却成长为我国钢轨焊接领域领军人物
郭晋龙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本报记者周德民 摄(中国好人网周仙姿配图)
本报记者 周伟
从一个普通初中毕业生成长为手握多项专利、洋专家也佩服的“土专家”,郭晋龙走得异常艰辛。
今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来自呼和浩特铁路局一线工人郭晋龙组织研发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这是中国铁路工人首次获此殊荣。
初中文化的“土专家”
1984年,初中毕业的郭晋龙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当上电工。郭晋龙坦言,那个时候“连简单的电路图都看不懂,也从来没有认真看过,师傅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但当年6月的一件小事,让郭晋龙走上了自学成才之路。
那天,进口的钢轨焊接机出了故障。“平时只有师傅才能修,可师傅不在,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郭晋龙说。
学着师傅平时的样子,郭晋龙用改锥这儿捅捅,那儿捅捅,鼓捣了半天不但没查出原因,还把设备彻底捅趴了窝。
闻讯赶来的车间主任朝他屁股上踹了一脚:“这点儿故障都处理不了,干脆回家抱孩子去!”周围的工友给他解围:“他就是个初中水平,能指望他?算了算了。”
受了刺激的郭晋龙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让大家看看。郭晋龙开始自费参加电工学习班,一期不会学两期,两期不会学三期。为了把知识吃透,郭晋龙一有时间就往老师家跑,去得多了,老师的孩子见了他就喊“大个子又来了”。
为了把所学知识用在实际中,郭晋龙将段里废弃的旧机器部件搬回了家。家里太小没地方实验,他就将自家十多平方米的的小凉房改造成书房兼“电器实验室”。在这里,郭晋龙攻下了《计算机原理》等课程,对段里的设备也渐渐熟悉起来。哪个部位维修需要多长时间,怎样处理省时,他都能一一道来。
渐渐地,郭晋龙的名声传开,一些电气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有点不服气了。
一次,一个大学生当着车间很多人的面,指着一台设备对郭晋龙说:“这里面电气主板的电路图你能完整画出来吗?只会修不算真能耐。”
这对任何技术人员都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设备厂家为了保护核心技术,从来不附带电路图,设备又不能拆开,想要画出详细的电路图只能靠平时积累的经验。
接下来几天,郭晋龙在生产线上一琢磨就是一整天,下班回家把房门一关,拿着书本和参考图纸对照着有限的实验部件反复模拟。一个星期后,一张密如蛛网的电路图铺在了车间的桌子上,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真的成功了。从此,不管郭晋龙走到哪儿,那个大学生都要跟着,并称自己是郭师傅的“入室弟子”。
因为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和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郭晋龙被铁路局破格聘为首批高级工人技师,成为一名初中文化的“土专家”。
“土专家”让洋专家竖起大拇指
1992年5月,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引进一台瑞士钢轨焊接机,瑞士专家汉斯在做安装调试时,机器一进入自动焊接程序就停止工作,反复操作总是这个故障,一连几天都找不到解决办法。
“一天不开工,单位就多一笔损失。”看着无可奈何的汉斯,郭晋龙决定自己寻找解决办法。
白天,他守在焊机旁认真核对图纸,观察外国专家的每一步调试过程,并细心记录。晚上,他就在家里的“试验室”翻阅电路图,研究维修方案,累了就打个盹,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干。经过反复琢磨,郭晋龙判断故障出在焊机内部计算机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联接点上。
可当他向汉斯提出处理方案时,汉斯充满质疑地看着他:“你行吗?”但还是决定让郭晋龙试一下。谁都没想到,郭晋龙打开自动控制系统“心脏”,只用了很短时间,焊机就成功启动了。外国专家当时就对郭晋龙竖起大拇指。
但郭晋龙并不满足,因为当时引进的国外设备只要一出大毛病,我们只能自掏腰包求“洋人”维修。一张往返机票就好几千美元,加上昂贵的材料费、修理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每天下班后,郭晋龙就一头扎进各种科技资料中,随时关注前沿动态。由于外语水平有限,他先是请人翻译,之后干脆让女儿对着专业字典一点点给他翻译,对难懂的术语,他还发明了一套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实在看不懂的就做试验进行论证推断。用这种土洋结合的办法,郭晋龙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电气设备维修技术,还填补了一些外国专家都没能解决的技术空白。
2009年,郭晋龙在使用从瑞士进口的一种新型钢轨焊接机过程中,发现多处设计制造缺陷,向厂家成功索赔9.1万欧元。这次交手中,已经成为中国钢轨焊接领域领军人物的郭晋龙打败了“洋教头”。
铁路培养了我,怎能因个人利益而忘本?
自2003年以来,随着呼和浩特铁路局万吨大列的加密开行,如何解决制约钢轨质量的焊缝正火问题,成为各方专家、科学技术人员的攻关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研思考,郭晋龙大胆提出把两个不同频率电源一体组合,分别控制两个不同频率加热炉的科研设想。经过一番探索,郭晋龙决定自己组装设备搞试验。
搞试验需要有强大的动力电源和充足的冷却水,呼和浩特没有试验条件,郭晋龙就通过业务关系找到北京的一家自动化设备厂进行试验。之后的4个多月里,郭晋龙每周五晚上都会坐车进京,一下车就赶到工厂展开试验,制定下一步试验方案。累了就在现场凑合休息一下,饿了就吃方便面,周日晚上再坐火车回呼和浩特。
最终,试验成功了。郭晋龙通过更改设备的它激频率,修改电脑板上的震荡电路,双频率正火设备终于实现了从低到高两个频率在一个正火工艺上完成,完全满足了钢轨焊缝的正火温度。
双频正火设备的诞生,在业内引起轰动。因为它不仅可以应用到钢轨焊接上,同时还适用于机械制造、模具热处理等多个行业,甚至推动了其他行业热处理工艺的进步。经过一系列改进后,双频正火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钢轨焊接当中。
10多家公司找到郭晋龙,希望出资购买技术,并许以高薪、安排子女工作、解决住房等诱人的条件企图挖走郭晋龙。但被郭晋龙一一婉拒。“这些公司都是因为我今天的成就找到我,而我之所以有今天,是铁路培养和大家支持帮助的结果。怎么能够因为个人利益而忘本呢?”
30年来,郭晋龙获奖无数,但郭晋龙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先后与电工班组的3名职工签订了传、帮、带合同,手把手帮助他们成长,渐渐形成了一支以郭晋龙为核心的电气科研团队,先后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造课题。
为了让更多的工友提高故障处理水平,郭晋龙还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整理编写成《中频电源原理与维修》等书,在铁路系统推广应用。
本报北京4月30日电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