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7 15:58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2-05-06 10:10 | 查看:1531次
“白露到,竹竿摇,遍地金,扁担挑……”每到白露,便是宁国山核桃产区最忙碌的时节。而谈及宁国市山核桃产业,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名字——吴志辉。从毛头小伙到两鬓微霜,他与山核桃打了半辈子交道。他先后主持十余个省级以上山核桃种植科研及科技推广项目,他是行走在宁国山间的山核桃科学种植百科全书,他坚守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培训农民近2万人次。
“安徽青年科技奖”“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一个个荣誉称号是他工作履历里的闪亮注脚。他不断摸索山核桃乡村振兴新蓝图,希望给昔日深山里“靠天收”的山核桃注入新的“能量”。
林业工作要用情用心
“我是从一个门外汉一步步走进山核桃这个行业的。”往事历历,吴志辉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下乡的情形。
1996年,23岁的吴志辉从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分配到宁国市林业局森防站工作。刚参加工作不到一个月的吴志辉,第一站就来到霞西镇一个偏僻的林场蹲点3个多月,从事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山核桃树。刚参加工作的吴志辉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跟随他们下乡开展虫情调查、病虫害防治,白天爬山头调查、晚上整理归纳资料。
那一年宁国山核桃种植面积18.67万亩,年均产量不到一千吨。细心的吴志辉发现,虽然宁国山核桃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管理不科学,山核桃树的病虫害多且严重。“我想要做点什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吴志辉利用下乡工作和节假日机会,跑遍了全市产区180多个山核桃种植地开展调查,弄清病虫生活习性、不同季节与时段病虫害发生规律,尝试配比不同浓度药剂防治等。
花蕾蛆是影响山核桃产量的主要病虫害之一,以幼虫在雌雄花内吸取营养导致花蕾变黑凋谢,从而造成山核桃产量下降,甚至颗粒无收。因为该虫体微小且隐蔽,防治困难。“为了掌握病虫的习性,吴志辉有时把长有虫子的山核桃树枝条带回家,吓了家人一跳;为了便于日常观察,他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核桃树;为了得到更专业的学习,他读了在职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
凭着这股韧劲,吴志辉彻底弄清楚花蕾蛆等主要病虫害的生活习性,找到了防治的最佳办法,形成一整套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同时,他又耗费10多年时间,攻克了另一种影响山核桃产量的病虫害——溃疡病的技术难题,找到了便捷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在产区推广。
“做好林业工作要用情、用心。”这是挂在吴志辉嘴边的一句话。他说,用情就是带着对林农的深厚感情做事,用心就是要敬业奉献,专注自己研究的领域。
林农信任是最大成就
“吴老师,今年给花蕾蛆打药的时间到了吗?”“我家山核桃树叶子发黄,该怎么办?”每年3至8月,是山核桃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段,吴志辉的电话响个不停,往山里跑得也特别勤。
在大伙的心中,吴志辉是老师,更是朋友,宁国、绩溪、歙县、旌德、金寨、临安等国内产区的很多林农都存有他的手机号码或者微信。“我的号码就是‘求助热线’。”他笑言。
这个“朋友”并不好当。“在基层,科普能力可能比科研能力更重要。”吴志辉表示,基层的特点决定了所有的科学研究,最终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把先进技术推广出去,让林农们切切实实地获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吴志辉一边开展科研,一边采取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开设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林农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科学经营之道。2010年,以“宁国山核桃”为名开通了博客。2017年,他又推出微信公众号“山核桃种植者”,10多年来,他累计发布技术信息600余条,总点击量超过30万次。
几十年来,从森防站到林检局、再到现在的技术服务中心,吴志辉的岗位一变再变,但他服务林农的热情和干劲一直没变。
2020年开始,吴志辉创办山核桃种植者公益大讲堂,他自己为核心主讲人,以实地参观、案例讲解等多种方式开展新农人培训。大讲堂现已举办近30期,让周边山核桃主产区的林农纷纷慕名而来。
甲路镇石门村村民程来平就是新农人中的志愿者之一,他家里有400多棵山核桃树,过去由于管理方法不对,年产量最多不过2000斤,少则几百斤。吴志辉向他讲解如何科学管理并指导他运用到生产中,4年过去了,他家山核桃产量增产到3000斤,2021年达到5000多斤,而且果实饱满,刚收下就被人买走了,每斤价格还比别人家高2元,共收入十四多万元。现在程来平已经成为村里的“程老师”,家里的山场更成了四邻的“考察对象”。
“来自林农的信任是我最大的成就。”吴志辉说,自己给林农们提供生产方面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指导,林农们也为他提供了研究调查的平台。“林农很多时候比我强,很多技术都来源于他们的实践。”
从“最后一公里”到“聚沙成塔”
除了山核桃还是山核桃。随着一个个病虫害技术难关的攻克,如今吴志辉又将目光投向了产业更深层次的问题。
由于长期传统管理方式导致山地生态系统结构失去平衡,近年来不少产区出现了林木衰退、减产的趋势,吴志辉判断,这一特色产业存在系统性的生态安全风险。
“挂网采收、禁用化学除草剂……这些都只是技术药方。”吴志辉深知,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已经很难重振山核桃产业,“这个产业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走向衰落。”他说得坚决。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产业衰败的趋势,吴志辉提出了推进山核桃全程托管工作和以村民组为单位的山场整合这两剂产业破局药方。
高附加值的经济林全程托管不同于农业大田的托管,林农利益诉求更多,一山多户的现状更增加了整合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难度可想而知。2018年开始,吴志辉开始推广山核桃全程托管经营。2020年10月,宁国市探索山核桃林托管经营入选全国集体林权制度首批典型案例。2021年,安徽省首家专业从事山核桃专业托管服务公司正式成立。三年下来,林地托管理念开始得以传播,整组整合工作也得以破冰。
在吴志辉的努力下,截至2022年,宁国市涌现各类托管主体18家,涉及7个乡镇,总面积1.06万亩。同时已有三个村民组完成第一轮整合,今年1月,南极乡杨狮村茶厂村民组85户中71户参加整合,平均每户山场数量下降4.6块。
林地托管组织如何进行企业化的规范管理?如何将众多托管经营者联合起来,共同组建品牌和抵御风险?整组整合如何提炼规范化的模式,实现2.0版本?……此时,吴志辉又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宁国山核桃产业未来发展道路上需要政府、社会和林区林农更多的支持,他需要更多战友……
“我是一名在‘最后一公里’路上的跋涉者。”吴志辉坦言要走的路还很长。“山核桃承载着太多普通宁国人的生活乃至梦想,都说林农一盘散沙,我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聚沙成塔。”(徐文宣 胡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