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20 00:40 | 来源:胶东在线 2010-11-15 10:37 | 查看:1639次
2008年2月,郑承镇带孩子们出去玩时的留影。
郑承镇和姐姐及其家人的合影。
2008年2月,郑承镇带着孩子们去看电影。
生活日报11月14日讯(记者 赵文竹 郭学军)没有太多的征兆,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只留下9个让他放心不下的孩子……好人郑承镇走了。14日凌晨,曾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流浪儿之父”、本报持续关注的新闻人物郑承镇,因肺部感染、心脏衰竭等综合类疾病医治无效,在济南辞世,享年63岁。
“郑爸爸,我们永远怀念您”……14日下午,郑承镇位于天桥区北坦新菜市街4号的家门外摆满了花圈,其中不少是他收养的孩子送的。昔日郑承镇和孩子们生活的狭窄房间已经布置成了灵堂,一张郑承镇的黑白照片旁,守着的是他收养的孩子们。
郑承镇老人既普通又不普通。他未曾婚育,却被无家可归和有家不回的流浪儿拥戴为“父亲”;他一直没有工作,却被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1987年至今,郑承镇一共收养过400多名流浪儿。为了救助这些流浪儿,让他们能走上正道,郑承镇打了半辈子光棍。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靠捡破烂、卖废铁来养活这些孩子。20多年过去了,郑承镇收养的孩子们已陆续长大成人,家里还剩下9个正在上小学或读初中的孩子。
今年6月,由于多年劳累和付出,积劳成疾的郑承镇住进了医院。他入院后,街坊邻居、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和热心人士共同照顾起了这个特殊的家庭,山东省、济南市和天桥区等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出了一揽子帮扶举措,本报对此做了持续报道。
7月9日,由于肺气肿、肺心病等多种疾病,郑承镇转院住进了省胸科医院新院区重症监护病房。8月17日,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此后的日子里,郑承镇的病情稳定了很多。一直到14日凌晨1点25分,他的各项生命体征都还比较稳定,但从1点26分开始,心跳、血压突然迅速下降,虽经全力抢救,但2点44分,郑承镇还是走了。“我嘱咐他,你放心,孩子们都安排好了!”郑秀萍后悔这半年没怎么给弟弟打电话
“承镇走得太快了!太快了!”见到记者刚说一两句话,郑秀萍就哽咽得说不出话,一个劲儿地为弟弟感到惋惜。“我知道他放心不下孩子,我说,你放心吧,好多人都在帮着你的孩子们呢!”
“小承镇走了!”11月14日晚上,记者电话联系上郑承镇唯一在世的亲姐姐郑秀萍,说完第一句话,老人就泣不成声。父母去世早,郑承镇从小就跟着姐姐生活,而他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就是领回了姐姐家。
14日凌晨得知郑承镇去世的消息后,郑秀萍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儿子和媳妇已经去郑承镇家了,她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弟弟走得这么早。
“承镇走得太快了,这半年给他打电话太少了”
郑秀萍很自责,以前她每个星期都要到弟弟家看看
“承镇走得太快了!太快了!”见到记者刚说一两句话,郑秀萍就哽咽得说不出话,一个劲儿地为弟弟感到惋惜。郑秀萍是从邻居那里知道郑承镇病危的,郑秀萍说,自从郑承镇转院到省胸科医院,她只去过两次,“我都不敢去看他,看了就难受,他可受罪了!”
郑秀萍8月去看郑承镇的时候,他的口腔已经出现严重的溃疡,只能靠输液维持营养,“腿上连点肉都没有,细得只剩下那么一小圈,脸上虚肿没有个人样。”郑秀萍随说随用两手比划郑承镇消瘦的模样,眼里含着泪,“我就跟他说,我说小承镇,你怎么把自己糟蹋成这个样子!”没有说完,郑秀萍的眼泪哗地就下来了,郑承镇也没有回话。
“我知道他放心不下孩子,我说,你放心吧,好多人都在帮着你的孩子们呢!”郑秀萍记得,郑承镇也只是点点头,一句话也没有回答她。
郑承镇兄姊四人,他排行最小,老大是大姐,多年前去世,老二是大哥,住在还乡店,去年腊月二十七去世,郑承镇特意赶去送了大哥最后一程。老三是郑秀萍。郑承镇8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也去世得早,他从小就是大姐和二姐一手带大的,后来因为收养流浪儿,单独住在新菜市街4号,跟姐姐的交往也越来越少。
“我老公偏瘫,没法下床,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去过他家。”2004年5月13日,郑秀萍的老公因病住院,就再也没有康复,每天都要在床上度过,从那天开始,郑秀萍再也没有去过郑承镇家。“以前,我每个星期都要去他家里的,买上水饺、蒸包送去。”
“过了年该给他打电话问问怎么样了,这半年给他打电话太少了。”郑秀萍很自责,这半年对郑承镇的关心太少,后来他一下子就病重成这样。“可是他一年一年也不来看我,拜年都是我儿子、儿媳妇和孙子去给他拜年,他光想着那帮孩子了!”
“领回第一个孩子时,真怕有人说他拐卖儿童”
面对郑秀萍的担心,郑承镇告诉姐姐,只要有一口气,就干下去
郑秀萍家住在一条老弄堂里,福音里街9号楼这座30年的简易楼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郑秀萍住在顶楼,郑秀萍的老公年轻时喜欢养鸽子,后来在楼顶上的鸽子笼就成了郑承镇藏孩子的地方。
“捡了孩子就放在俺家屋顶上一个鸽子笼里,那时候不让他干,害怕犯错误,影响不好。”一开始,郑秀萍和丈夫并不支持郑承镇,因为有过前科,担心外面的人误以为他是拐卖儿童的。担心到时候,怎么说也说不清楚。“可是第一次把孩子送回亲生父母那里,人家说他是个好人,还给他下跪。”郑秀萍说,从那以后,郑承镇忽然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忽然发现自己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人。于是,坚定了收养孤儿和流浪儿的想法,郑秀萍也逐渐理解和支持弟弟。
“那时候他为了养这些孩子,去火车站拾瓶子、拾破烂卖钱,白天睡觉,晚上就出去找孩子。”而收养流浪儿的过程,远比想象得艰难很多,郑承镇先后干了两个临时工,都因为收养孩子而不得不辞职。“他本来在一家公司看大门,可是他还收养孩子,带着孩子住在公司里,人家不乐意,把他们赶走了。”
郑秀萍曾经亲眼见到过郑承镇有四个血本,都是他偷着卖血的记录,用卖血的钱给孩子买东西吃。“他都是等我们睡觉了才回家来,有时候虚脱得蹲在厕所里起不来。”孩子一个个往家里领,可郑秀萍一共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实在装不下这么多孩子,“后来一个木器四厂的经理帮了大忙,人家抓阄抓到的两间屋子给了郑承镇和孩子们住。”
后来,郑承镇和孩子们搬到新菜市街4号院,就很少去姐姐家。“只要有空,我每个星期都去看他们,买上包子、水饺什么的。”
“不孬,干了20年,上了北京,天安门城楼,国家还给了许多荣誉,就是走得早点了。”说到这里,郑秀萍又哽咽了。
“吃饭少,可犟了,我怎么劝他都不戴假牙”
因为怕吓到孩子们,郑承镇坚持不戴假牙,结果营养没跟上
郑承镇“会过”是有名的,这一点在郑秀萍那里得到了证实。“他特别会过,什么都舍不得吃,人家送的东西都要攒得坏了才算完。”对于这个习惯,郑秀萍有点发狠,她印象最深的事情是郑承镇在王村劳教所里时,有一次拉肚子,郑秀萍知道后就买了10个鸡蛋去看他,“那个年代10个鸡蛋可不好弄,什么都要用票买的。”一路上,郑秀萍托着10个鸡蛋生怕掉地上摔坏了,可是郑承镇没舍得吃,结果10个鸡蛋全都放坏了。
“主要是小时候穷怕了。”郑秀萍说,郑承镇从小就没了母亲,一直跟着大姐生活,大姐家5个孩子,根本吃不饱,养成了节约的习惯,什么好东西都舍不得吃。“他长病跟他长期营养不良也有关系,现在满口牙都没了,除了喝酒抽烟,他很少好好吃饭。”
曾有口腔医院为郑承镇镶了满口假牙,可是他一直都没有戴,“可犟了,我怎么劝他都不戴假牙,戴上假牙还能多吃点饭,这样营养就能跟上。”后来郑秀萍听郑承镇说出了实情,因为戴上假牙嘴里总是流口水,孩子们说很害怕,从此郑承镇再也没有戴过假牙。
如今,郑承镇依然保持着非常节俭的习惯,好心人送的东西都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总要攒些收起来。甚至连新分的廉租房都舍不得住,“他说过,廉租房给上了中学的大孩子住,学习紧张,孩子多了不好好学习,怎么能行。”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