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郑承镇感到做一个“好人”的幸福(图)

发布时间:2010-11-22 19:21 | 来源:新浪网 2003年09月13日 09:06 | 查看:10909次

郑承镇和他收养的孩子们(中国好人网配图)

  他,曾是一名劳改释放人员,年过半百仍是单身。

  他一生没有结过婚,没有工作单位,没有固定生活来源,没有自己的稳定住所。然而16年来,他却以自己的一腔爱心,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收养了300多名离家出走的流浪儿童,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他也因此被评为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范个人,他就是郑承镇。

  今年56岁的郑承镇住在山东省济南市新菜市街一个靠近铁路的大杂院。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破旧平房竟摆了三张上下铺的双层铁床,这是郑承镇专门为收留流浪儿准备的。近日笔者赶到他家中时,他的家里还住着9名年龄从12岁到17岁不等的流浪儿,他们对郑承镇都很尊重,正是有了这位干巴瘦的老头,才使这些离家出走受尽了煎熬的孩子有个临时的家。

  “我曾是一个罪人,以前因诈骗犯罪,走错了路。现在能帮助一个个流浪儿回家,为社会做点儿好事,也算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郑承镇如是说。

  郑承镇10岁丧母,14岁丧父,靠姐姐把他拉扯大。残缺的家庭生活使他形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成年后,他曾在一家木器厂当木工,由于经常有人托他买家具,他就拿着别人托他买东西的钱当成自己的花。1975年,被人告发的郑承镇被送进了济南市劳教所。3年劳教期满后,郑承镇又回到了木器厂,可他发现大家都躲着他,孤独、贫乏的生活使他越来越想通过多搞些钱来改变自己的处境。1983年,他因支票诈骗罪被判刑入狱。4年的铁窗生涯,使郑承镇有了更多的时间反省自己,他发誓出狱后一定痛改前非,重新作人。

  4年之后,当郑承镇走出监狱的大门再次恢复自由的时候,单位早已将他除名。40岁的他无处可去,只好暂住在二姐家中。于是,他四处去寻找工作,可别人听说他是“二进宫”,便没有单位愿意要他。为了糊口,他什么活儿都干,当搬运工、捡破烂、蹬三轮……在姐夫的帮助下,他在火车站卖起了凉面,后来由于没有合法的经营手续,被执法人员查封。

  1987年的夏天,郑承镇漫无目的的来到了火车站广场,这时,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孩向他走来,伸出一双脏乎乎的小手:“大爷,给点吃的吧。”郑承镇生出了怜爱之心。他把孩子带到了小吃摊上,饿坏了的孩子一口气吃下了4个烧饼。男孩告诉他,自己叫李进田,家是泰安市农村的,由于早晨上学迟到受到老师的训斥,一气之下逃了出来,现在已离家半个月了。“同是天涯沦落人”,饱受世人歧视的郑承镇竟对男孩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听着孩子对他的倾诉,他那颗孤独的心似乎找到了一个寄托。

  在和李进田生活了3个多月后,郑承镇一路打听着来到了一百里外李进田的家乡。听说离家出走生死不明的儿子被人收留了,李进田的母亲一下跪倒在郑承镇面前:“恩人啊……”

  这件事使郑承镇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至今谈及此事时他仍深有感触:“我只不过收留了一个孩子,办了这么一点儿小事,村里人就把我看成救命恩人,说我是‘大大的好人’,这让我感到一个人,不管犯过什么错,只要办上一点儿好事,也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好人’,大家也是会记住你的。”

  从此后,郑承镇就把救助流浪儿童当成了一个事业,每天没事时就到火车站门前的广场上去“捡孩子”,生怕有他“捡”不到的孩子会为生活所迫而学坏。

  他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那点儿微薄收入全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为了孩子,郑承镇付出了自己能够付出的一切。

  因为收留孩子,郑承镇先后多次丢了饭碗,他在建筑工地上干过保卫,在街上捡过破烂……每当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实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就去卖血,他“很不光彩”地搞来了四个卖血本,轮流到济南四家医院卖血,用卖血得来的钱买来饭菜。看着孩子们坐在他的面前狼吞虎咽,郑承镇虽然身心疲惫,但总有说不出的高兴。

  郑承镇收留浪流儿的事传出去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来源:李红军 康鹏)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