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要捧红孙老伯(图)

发布时间:2010-09-14 01:11 | 来源:青年时报 2010年7月31日 第A01版 | 查看:8359次

■《这秀,他是做给那些冷漠看客的》后续

见习记者 孙志君 摄

  善待“求回报”

  依照我们传统的那种完全雷锋式的——“做好事不留名”、“不求任何回报”的“做好事观”或者说道德标准,老伯的这种做好事求表扬,并且是“找电视台、报社”的求表扬做法,确实有些另类、扎眼,似乎显得太过“功利”,不那么“高尚”、“纯粹”。

  其实,如果我们能不过于“形而上”,而是以更加现实、“入世”的态度来看待和理解道德的话,就会发现,“做好事而求回报”乍看虽然不够道德,实际上却恰恰是有利于普及道德——让道德更普遍可行可及之举。

  《吕氏春秋》上的“自贡赎人”故事——鲁国有一项法律:如果有人能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奴隶的鲁人赎回,鲁国政府将给予赎人者一笔奖金。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一批鲁国奴隶之后,却“高风亮节”地拒绝领取奖金。孔子对此非常不赞成,批评道:“子贡你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再去赎在外国的奴隶同胞了。”孔子的意思是子贡“赎人不求回报”的做法,实际上将“赎人”行为在道德上大大拔高、高尚化了,同时也将其他人的“赎人求回报”贬低、矮化了。

  现实社会,道德其实并不是越高尚越纯粹越不功利才越好,否则,不仅无助于道德普及普遍化,反而具有某种反道德的倾向——正是因为它太过纯粹、排斥任何功利、“不食人间烟火”,普通人难以企及,“高不可攀”之下,大家反而选择退避三舍、纷纷主动放弃了。(张贵峰)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天津市2011-12-14 22:58:53 发表
匿名网友:就是要捧,拯救世风,就是值得敬佩,老人家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