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24 10:52 | 来源:大众网 2010-11-15 16:12:00 | 查看:11212次
郑承镇,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先后收养过400多名流浪儿。他多年来默默奉献,以微薄之力,给予这些流浪儿温暖。他所做的一切,不但赢得了孩子的热爱和尊敬,也教会了孩子什么叫爱和责任。
前来山东访问的日本茨城县龙崎市少年棒球队近日抵达济南时,已是傍晚时分。但是载着一行人的大巴入城后没有开往宾馆,而是径直开进市区内一普普通通的大杂院。在那里,一位头发花白、个子矮小的老人,早已带领着七八名孩子等候在门前。
日本访问团团长德丸秀树下车与老人握手时,眼中充满了敬意。十几名日本少年和中国孩子一起簇拥在老人周围。
郑承镇,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近20年来,他先后收养过400多名流浪儿。为了“孩子们走上正道”,他多年来默默奉献,以微薄之力,给予这些流浪儿温暖。他所做的一切,不但赢得了孩子的热爱和尊敬,也教会了孩子什么叫爱和责任。
德丸秀树钦佩地说,他们之所以先来拜访郑承镇,是因为他多年来的奉献与持之以恒的棒球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寻找流浪儿的“郑大爷”
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被隔成前后两进,后进摆着3架行军床,6个铺位。郑承镇和他的7个“孩子”就睡在这6张床上。
“最多的时候,这里住过13个孩子,一张床睡3个。”被孩子们唤作“大爷”的郑承镇说。他没有工作,没有固定收入。就连这套房子,也是几年前得益于他人资助,不过,这没有妨碍他二十年如一日收养流浪儿。
几乎每天晚上,等孩子们入睡后,郑承镇就骑着三轮车到汽车站和火车站,看看有没有流浪的孩子,通常半夜之后才回家。对于领回家的流浪儿,郑承镇总是先安顿在家里,然后千方百计想办法联系其家人,送他们回去。无家可归的就留在身边。小一点的孩子,想方设法送到附近的学校去上学;大一点的,郑承镇就想着给他们联系技术学校,学点技术,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
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孩子们生活得有滋有味。一大早起床,早饭后上学,中午在学校吃“小餐桌”,下午放学回家后或者做作业,或者帮着做饭。晚上,除了学习外还可以看电视。几个孩子的衣服都干净整洁,自己的东西也整理得井然有序。
记者问收养第一个孩子时的情形,郑承镇却先谈起了他的过去。郑承镇曾有过历史污点。年轻时,他在一家工厂做木工,挪用单位公款,被判入狱4年。
4年后,当郑承镇走出监狱大门时,单位早已将他除名。40岁的他无处可去,暂住在姐姐家。由于这样的经历,他落户口和找工作屡屡碰壁。家人的数落,旁人的冷眼,令他孤独不已。“我心里难受得要命,就想破罐子破摔算了。”郑承镇回忆说。
就在这时,郑承镇遇到了他的第一个流浪孩子。1987年的一天晚上,郑承镇散步到济南火车站附近,看到一个脏兮兮的流浪男孩,他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过去。“我10岁时,因为继母对我不好,从家里偷钱跑出去,在外面流浪了很多年,养成了许多恶习。这个小孩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一方面是怜爱,另一方面也为了给孤独的自己找个伴儿,郑承镇把这个名叫李进田的小孩领回了家。
“孩子觉得没脸,不肯回去。我让他写信,然后按地址把信送过去。后来我送孩子回家,一进家门,他父母就抱头痛哭,当场给我跪下了。他们说,孩子遇到贵人了。我突然感觉自己那么受人尊重,做好人的感觉太好了。”郑承镇说。
做好人的艰难当时郑承镇并没有想到,要持之以恒地做一个好人其实很难。
不久,在火车站郑承镇又收留了第二个孩子。
“把第二个孩子送回家,他们的家人对我也是特别尊重。家长都担心孩子学坏了,所以感激我。从这时起,我觉得这件事情自己做对了。”也正是从此开始,郑承镇心里萌发出一种责任感,决心把收养流浪儿这事进行到底,不让在外流浪的孩子走上歪路。
从1987年到现在,被他捡回来的孩子已经有400多个。大部分孩子被送回了家,无家可归留下来和他长期生活的孩子现在有7个。
不过,养活这些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没有工作的郑承镇来说。因为收留孩子,郑承镇搬出了姐姐家,还先后两次失去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
随着捡回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他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捡垃圾的钱不够维持他和孩子们的生活,郑承镇去卖血。
除了失去工作,为了孩子们,单身半辈子的郑承镇还拒绝了找上门来的成家机会。“媒体报道我以后,不少人要给我介绍老伴,有一个还带着孩子找上门来。”郑承镇推辞了。
老郑坦言,房子小是一个问题;另外,他担心孩子们会因此受委屈。“我如果找老伴,她首先必须支持我的事业,不能为孩子吵闹。”郑承镇从未觉得孩子是负担。“我应该保护他们”,他说,“如果哪天不能把流浪的孩子带回家,我会睡不着觉。”
流浪儿“父亲”的快乐
做流浪儿的“父亲”很难,但是有奉献的快乐。让郑承镇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懂事、成才。“我最高兴的事是听到孩子有出息。”谈起曾经收养过的孩子,郑承镇口气中满是骄傲。尽管他没有多少文化,孩子们却大多很争气,很多流浪儿成了优秀生。
“这些孩子学习都很好。他是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郑承镇一一介绍着身边的孩子,眼中闪着笑意,“他连续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他在班上是优秀学生。还有两个孩子在一家棒球俱乐部打球。”
他曾经带过的孩子里,有考上大学的,有参军的。有的孩子结婚,请“大爷”去主持婚礼。其中有一个小伙子让郑承镇至今感动不已。
郑承镇回忆起当年收养他时的情形:“我大年初三在火车东站碰到他。当时整个候车室就他一个人,孤零零的。他拿了家里的钱,出走了。”在郑承镇的小屋里呆了三天后,他被送回了家。
尽管和郑承镇相处时间不长,小伙子一直记挂着老人。“他入伍后在部队开车,每个月都从哈尔滨邮50元给我,”郑承镇眼中充满温馨,“1998年抗洪,部队给他21天假,他先来看我,才去看他父母。”
对于收养的流浪儿,没有正式做过爹的郑承镇自有一套教育办法。在小屋里仅有的一个橱子上,郑承镇请人刻上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字句。
“我平时没事就给他们讲我在监狱里的事,我不怕影响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做好人和做坏人的差距。以前卖血的时候我也带过孩子,就是想告诉他们如果不好好读书只能过贫苦的日子。”
作为一个特殊的父亲,郑承镇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个接班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郑承镇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我把收留流浪儿当成一项事业,希望能延续下去。”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郑承镇感到很高兴。不过,他认真地提出了两点要求。“干这件事情爱心、耐心缺一不可,尤其是爱心。”郑承镇说。
这也是郑承镇收养400多名流浪儿的最深切的感受。爱,穿越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
与此同时,郑承镇的善行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他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范个人”“济南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