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令人景仰的精神丰碑(图)

发布时间:2021-08-17 10:5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8月17日 03 版 | 查看:511次

  “全国小雷锋夏令营”的同学们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聆听小志愿者讲述雷锋事迹。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供图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习近平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的讲话(2018年9月28日)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而不断奋斗,涌现了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雷锋是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中的一名代表,他用生命和青春书写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雷锋精神 历久弥新

  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纪念因公殉职的雷锋同志。雷锋用短暂的生命,践行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也是这个时代先进党员的缩影。雷锋生于革命年代,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年仅7岁便成为孤儿。他在幼年见证了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四分五裂、战乱不断走向统一的过程,见证了人民从生活困苦、饿殍遍野走向安居乐业的过程,见证了从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社会走向安定团结的过程,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雷锋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解放军,10岁时成为儿童团团长,17岁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岁时积极要求参军,并且在入伍的第一天作为新兵代表在全国欢迎新战友大会上发言,20岁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成为一个时代的楷模。

  雷锋在22岁时就牺牲了,但是雷锋留下的光辉精神犹如夜空中的星辰,一直永恒耀眼。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始终践行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雷锋牺牲前两天,他在日记里写到“要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雷锋精神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在一代代共产党员的精神谱系中永恒存在,且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的那样: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精神 人人可学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雷锋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就像雷锋所说,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每个人应具备的美好品格。雷锋精神之中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都深刻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雷锋虽然是一个普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他做的小善却深深体现了对国家、党和人民的深深的热爱。雷锋精神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地将美与善付诸实践的精神、将奉献体现于点滴生活的精神,这是人人需要的精神,更是人人可学的精神,处处可为的精神。

  雷锋精神 代代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学习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刻在每个共产党员、每个中国人精神中的烙印,更是成为一种民族印记、一种生活方式。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新时代,雷锋精神处处体现: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有着雷锋精神的医务工作者,不顾自己的安危,舍小家、为大家,毅然走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成为疫情中的逆行者,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今年,河南洪水肆虐,很多人生命财产受到危胁的时候,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保卫着我们的家园,保护着我们的群众,因为疲惫,他们在大雨中熟睡的场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动容。还有许多的人民群众,自发地为抗击洪水捐赠物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今天中国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华儿女会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而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兰旸 作者系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