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灿:以“四真”精神讲好思政课要处理好的关系(图)

发布时间:2021-05-31 17:24 |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5-28 | 查看:1993次

作者简介

张耀灿,1937年10月出生,广东省佛山市人,二级教授,1993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桂岳卓越教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湖北大学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十多项,出版论著三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曾宪梓高师教师奖三等奖等奖项十余项。主要著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等。

摘 要】 思政课教师自身能否对马克思主义率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关系着能否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使学生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知识性与政治性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思政课教学与其他各门课程教学的关系。

关键祠】 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述了思政课教师应有的素养,强调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指出“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1](P12)思政课教师能否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关系着能否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使大学生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根据我多年从教的体会,要做到“四真”,除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还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下面几对关系。

第一,关于知识性与政治性的关系。思政课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单是一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更是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这种知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是关于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在当代中国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它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的理论,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因而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的。它关系着塑造灵魂、确立方向,关系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关系着大学生为谁服务。因而,这种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具有至关重要的育人功能。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知识性与政治性的关系,也就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大多从知识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而规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即政治性,不去实践真用。我们在教学中恰恰相反,既要讲清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又要讲清它的政治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较多地注意其学理性,应当说这也是正确的,但往往忽视其阶级性、政治性,这却是有失偏颇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它是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远大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信念的依据、确立正确政治方向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我们讲授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当作一种知识来传授,而是要通过知识点的讲授,让学生明白、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坚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知识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统一,要求学生要记住重要原理,但不要死记硬背。要通过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以便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

第二,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而教学形式则是为教学内容提质增效服务的。根据我从教多年的体会,要坚持“内容为王”,但形式又并非无关紧要,要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辩证统一。就是说要通过运用真的教学内容、美的教学形式,促进达到善的育人目的。思政课的教学大多采取专题式的方法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性、前后有机衔接的递进性,防止讲授教学内容时只根据自己所长来讲授。如教师自己所学专业是哲学,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比较多地讲有关哲学方面的原理,所学专业是经济学的就较多地讲经济学原理,这就容易割裂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影响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递进性。目前这种现象还相当普遍,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要既依据教材,又不死扣教材。一是注重钻研教材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比如讲到共产党人最终目标是要消灭私有制的观点,就要联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阶段性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特点。二是注重研究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思想基础。这样,备课时能够恰当地组织和配置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运用做到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了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还应注重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形式。在这方面,思政课教师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如,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组织答疑、辅导;贴近学生实际,加强针对性;注重新媒体运用;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搞活思政课教学;还有开展系列革命影视剧目观赏,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努力学习借鉴这些好经验。但是,思政课教学既要注重形式,又要防止形式主义。有的教师片面迎合学生的偏好、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花样翻新,釆用花里胡哨的方式,一味逗乐学生,这就失去了思政课教学的严肃性、深刻性。还有的教师缺乏对基本原理的深入研究,用观摩影视等作品来代替深刻的讲授,背离了教学内容的本质要求,也暴露了自己的浅薄,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所反对的,是应当防止的。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很好地研究和组织,要有鲜明的主题,教师要有深入的引领,要有明确的结论,使教学方法更好地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阐释服务。总之,任何时候、任何教学形式的运用都不能丟失灵魂,不能违背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提质增效服务的本质要求。

第三,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旗帜和灵魂,是党性的学问。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鲜明的特征。毛泽东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2](P284)因此,对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关键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就理论而言,我深深感到,理论功底愈是深厚政治便愈坚定、理想信念也愈坚定。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武装嘴巴、装潢门面,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仅仅为了谋生,而是为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更好地指导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就实践而言,我们一定要使学生明白,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实践是理论的本质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的体现,是坚强党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程,正是凭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弘扬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优良学风,才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胜利。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相背离则是党性不强或缺乏党性的体现,这种人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口头革命派”。历史事实证明,理论与实践背离的人并未能解决世界观的问题,并未真正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在革命的紧要关头经受不起严峻考验而背叛了革命。因此,思政课教学一定要倡导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一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政课在实践教学方面,创造了许多的方法,如实地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我们在课后曾布置学生寒假回乡开展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状况的调查,开学时来评定成绩。我在分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期间,还安排学生到深圳特区等地作社会调查、到企业参加生产劳动、到商场去站柜台等,学生们也很乐意参加这些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情民意、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体验、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发挥着课堂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做好这方面的实践,最重要的是要精心策划,主题明确,教师要精心指导,不能“放羊”式地布置一下就完事了。对调查的成果,要进行评阅,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把调查收获铭记于心。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要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做到全覆盖、全员参与无死角。那种认为学生毕业后才需要将理论用于实践的看法是不妥的。要注意防止实践课走过场或少数人代表式地参加。要帮助学生明白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了真知,就应只争朝夕地付诸实践,力求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而不应“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第四,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应当做到“尊师爱生”。先,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职责。因此,教师处处都应注重“学高为师,行为世范”,做到“为人师表”。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更应注重“为人师表”。思政课教师的“为人师表”,最主要的应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体现在理想崇高、信念坚定上。教师的理想信念还应具体体现在崇高的职业理想上。我在参加高考时,之所以报考政治教育专业,就是加入青年团、共产党组织,学了《共产党宣言》等,感到学到了真理,便决定报考传播真理的学科专业,决心献身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事业。热爱教育事业也必然要热爱学生。有的教育家提出爱学生应当既爱成绩好的学生也要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既爱长得美的学生又要爱长得不美的学生。我在教学中还体会到,既要爱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要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如,有的同学父母靠去外地打工来支持孩子上大学,有同学为了减轻父母经济压力便勤工助学打几份工,我得知后都尽微薄之力给予资助。有一位贫困山区来的学生,母亲有病缺钱治疗,遂动摇了坚持学习的信心,甚至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我除给予微薄资助外,还引导他阅读张海迪事迹的报道,他受到鼓舞,给张海迪写了信,并收到回信。他思想转变的故事被媒体公开报道,更激励他坚持学习,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当了思政课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应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自己不只是平时注意装束的干净整洁,而且走进教室时也呈现乐观振作的精神状态,用正能量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即使母亲故去也不把悲痛的情绪带进课堂。我深感教师以“四真”精神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传道、授业才能起到好的作用。学生则应“尊师重教”,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生学习成绩优良不仅在于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好,而且在于用它指导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品德修为,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的一些硕士博士生毕业后表现优秀,不少人成为教学骨干和领导骨干,有的在全国思政课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有的成为教学名师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这些都使我深深感到,学生能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是对思政课教学获得感、幸福感的最好证明,也是“尊师重教”的最好证明。在一定的教育共同体中师生互为主客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是主体,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因而是客体。从学生方面看,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发挥好自己的主体性才能取得学习的好成绩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师生关系中,既要强调尊师重教,又要注重教学相长,即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一切都贤于弟子,因而教师也应学习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大大地丰富了,他们获得的知识、技能,教师未必都具有。因此,教师也要注意学习学生的优长,做到教学相长。

第五,关于思政课教学与其他各门课程教学的关系。习近平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P1)“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P378)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发挥好关键作用,通过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思政课教师正是通过教学活动和以身作则来体现其关键作用的。许多学校的思政课教师还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合作,参与到学生的专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中,既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又促进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际体验,使他们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从而达到巩固、深化和拓展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其他各类课程教学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绝不是在业务课教学中“贴标签”,简单重复思政课的某些内容,而是应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自然而然地有机渗透德育元素,使学生不仅学到一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而且学到贯穿科技发展历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学到科学家们的为民情怀、崇高理想和奉献精神。我校教务处还专门举办“课程育人”经验交流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大促进了其他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习近平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1](P2)学校抓好“立德树人”这一关键,才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P12)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师共同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大家结合各自职责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合力育人,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