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7 19:36 | 来源:新华网 2021 02/07 11:44:22 | 查看:1840次
中美关系大局毁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一
今年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50周年。在《论中国》一书中,基辛格这样写道:“当美中两国第一次恢复关系时,当时领导人的最大贡献是愿意超越眼前的问题而放眼未来。”
回望上世纪70年代,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中美关系破冰,其关键是“放眼未来”。如今,如何继续“放眼未来”,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越过湍流、平稳前行,同样需要非凡的视野和胆识。
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期待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成为国际上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原因很简单,过去几年里,中美关系遭遇了两国建交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美方一些政客固守冷战思维,把中国视作威胁,采取了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的错误言行,阻挠破坏中美正常交往和互利合作,试图推动中美“脱钩”甚至搞所谓“新冷战”。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中美关系大局遭遇阴霾,让中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受到损害,令人扼腕。
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点击详细
人心相通之桥拆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二
今年是“乒乓外交”50周年。1971年,“乒乓外交”用体育运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柔性对话,打破了中美两国相互隔绝的坚冰。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后,中国赠送的第一对熊猫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特殊使者。
“乒乓外交”何以能“小球推动大球”,成为外交史上的佳话?其秘诀在于通过小小乒乓球,中美搭建起跨越太平洋的沟通之桥。从此后,中美人文交流之树开枝散叶,茁壮成长。
人文交流的“软身段”,起到了难以替代的“润滑剂”作用,两国人民的交往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强大基础。几十年来,人文交流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已成为中美关系三大支柱之一。去年中美新增友好城市4对,两国友好省州、友城已分别达50对和231对。2017年,两国人员往来超过530万人次,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40万人,美在华留学生也增加到2万人。
人文交流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美方数据显示,中国在美留学人员占在美全部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给美国贡献的价值超过150亿美元。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马可·波罗”智库去年发布报告显示,美国科研机构近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有中国教育背景,美国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与来自中国的人才关系密切。>>>点击详细
经贸往来之势挡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三
“美中之间投资流不受地缘政治紧张影响。”这是英国《金融时报》日前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用两个“虽然”勾勒出不可逆转的中美经贸合作大势——虽然美国上届政府推动缩减在华投资,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证券的持有率近年一直高企;虽然美国上届政府政策给美中之间金融流通带来更大风险,但并没有影响市场对两国之间更大规模金融融合的期待。
《金融时报》的洞见是有数据与事实支撑的。2020年中美关系经历了建交40多年来最严峻局面,但中美经贸合作逆势增长,全年货物贸易额增幅超过8%。穿过美方部分政客鼓噪的“脱钩”“对抗”杂音,事实再次有力地证明,中美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美利益高度关联融合。
回看历史,中美经贸合作凝聚着几代人的政治智慧和不懈努力。从50年前“乒乓外交”为中美关系破冰,到21世纪初美方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再到建立多个机制性对话增信释疑,中美之间有分歧,更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需求。正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所说:“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点击详细
科技交流之路断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四
近50年前,中美“上海公报”为中美科技合作定调:对中美两国互相有利,对进一步发展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这短短一句成为此后两国科技交流的基础性注脚。1979年,两国政府间第一个正式合作协定——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签署。自此,中美科技交流正式开启。
40多年来,从零星沟通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入合作,中美两国已互为不可或缺的科研合作伙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中美互为第一大国际合著论文合作对象,相互依赖远超其他任一国家。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正负电子对撞机、核聚变等众多合作项目让两国互惠共赢,基因组研究、量子计算、空间科学等领域中美共同参与的科研成果更让全球共享福祉……事实证明,中美科技交流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以及国际社会共同期待,合民意、得民心、顺潮流。>>>点击详细
监制:吴黎明 闫珺岩 夏小鹏 徐倩
记者:高文成 韩梁 刘阳 许缘 邓仙来 曹筱凡 乔继红 郭爽
编辑:吴黎明 郑汉根 叶书宏 李蓉 刘小军 余申芳
视觉:徐晓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