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05 08:52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年02月23日 08:46 | 查看:4590次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前的迎春花已含苞待放。
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与病魔顽强抗争了一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方永刚的命运带来了根本性的转机,使他从一名农村青年、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军队院校理论教员。方永刚常说自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亲历者,因此,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方永刚的自觉行动。
结婚后,妻子回天燕发现家里的碗筷经常不够用――碗筷不够用是因为家里来的客人多,而这些客人几乎都是方永刚老家的穷亲戚、穷老乡。
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尽快地富起来。方永刚深切地关注着家乡那块贫瘠的土地,时时在思考着该如何帮助父老乡亲们摆脱贫困。
家乡出产一种叫“三道眉”的葵花子,尝过的都说好,可就是销不出去。探亲时,方永刚问乡亲们:“为什么不拉到大城市卖?”乡亲们说:“大城市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我们哪敢去做买卖?”风尘仆仆,方永刚扛回一大口袋“三道眉”回家,他对妻子说:“这次回去,我接受了乡亲们交给的一项任务,帮他们推销葵花子。”回天燕一听笑了:“你从来没做过生意,哪干得了这种事?”方永刚说:“我们先做社会调查,这几天把这些葵花子,分送给亲朋好友们,让大家品尝品尝,听听反映。”几天后,反馈回来了。大家一致反映,“三道眉”皮薄、仁饱、味香,又好嗑。方永刚心里有数了,一个电话打回去,几位乡亲拉来了一大卡车的“三道眉”。方永刚忙前忙后,又是安排住宿,又是联系代销点。一个星期后,一大卡车的“三道眉”一销而光。几位乡亲那个乐啊,都说这是他们这一辈子挣到最多的一笔钱。
消息传开后,水泉村、萝卜沟乡都知道大连有个叫方永刚的海军老乡,热心肠,又有能耐。打工的、做生意的、上学的,都来找他。休息日,方永刚常去学校附近的建设工地、餐馆,打听是不是需要用人。还爱去农贸市场转悠,看看有什么商机。
老乡来了,方永刚不仅要管吃管住,还要负责找活干。
有天夜里,10点多了,老家来了4个姑娘,连声招呼都没打,说是奔方叔叔找工作来的。那时候,方家只住着一间小屋子,无奈,只好是4个小姑娘和回天燕母子挤在一张床上,方永刚自己睡在三屉桌上。
家里整天像个“小旅馆”,回天燕心里自然有想法。
上班的路上,方永刚说:“客人来得多了,的确影响了咱们的生活和休息。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这些农民能出得来吗?你就是用轿子抬都抬不到咱们家。农民工进城,这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农村,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回天燕也挺通情达理的,她说:“我倒无所谓,我就怕影响你工作。你要备课,又要讲课,自己都忙不过来。”方永刚答道:“我没关系,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能为乡亲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乐意。”
方永刚喜欢往连队跑、农村跑、工厂跑,他把这些地方看作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他常说:党的创新理论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践。有一次,一位地方朋友请方永刚吃饭,席间,他说:“老百姓的觉悟低,对理论没多少兴趣,再说,理论都是忽悠老百姓的,你做这项工作有啥意义?”方永刚接过话茬:“你说错了。实际上,老百姓是非常需要理论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在传播中把理论与老百姓的生存实际和思想实际结合起来,讲老百姓想听的话,想知道的事。”
大连市旅顺口区台山西村,前些年发展的步子不够快,村干部很着急,请方永刚去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方永刚没用讲稿,也不讲大话空话套话,而是细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好政策。他举了邻近的“全国巾帼文明示范村”――王家村的例子。王家村与台山西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差不多,这些年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安排村民就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村。他说,人家王家村人懂得利用各种好政策,这些好政策,都是无形的“财富”,关键看你会不会用。
现场一位老农民听了很受启发,他拉着方永刚的手,说:“孩子啊,你咋会讲农民的话,咋这么了解农村的情况?”方永刚回答说:“大爷,我就是农民的儿子啊!”
一次,省监狱警察训练基地邀请方永刚去讲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方永刚深入浅出,从和谐这个词讲起。他说,什么是“和谐”?“和”就是一个“禾”加一个“口”,就是要有饭吃,这是物质基础;“谐”是一个“言”加一个“皆”,人人能表达意见和思想,这是精神追求。没有这两样,社会不能算和谐。作为人民警察,就是要保护老百姓有饭可吃,有话可说,就是要保护改革开放的成果,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朝着和谐社会前进了一大步。
群众想知道什么,方永刚就讲什么;什么问题敏感,方永刚就拿什么问题“开刀”;别人提问题越尖锐,方永刚讲得越有激情。
改革开放,使得方永刚在理论研究和思想传播中拥有丰富的实践材料。让理论之树常青,方永刚永远充满着信心和激情!(本文作者:黄传会)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