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5 14:25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7年04月02日 12:57 | 查看:1001次
“传播和践行党的理论,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和最大价值,是我的生命之约。”“激情从哪来?激情从热爱中来,从对使命责任的感悟中来。有了这种热爱、这种感悟,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激情。”
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的间隙,方永刚拖着病体,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学员3队的学员们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
政治系的教学楼建在高高的南山山坡上。从办公室到教学楼,必须爬过整整110级台阶。虽然学校准备了车将老师们送上去,但方永刚每次都自己走上去,这次也不例外。“即便是一个健康的人想爬上这些台阶,也是非常吃力的,何况是一个身患重症的病人。导师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踩在每一级台阶上,他不像病人,更像一位精神抖擞的教师迈上讲台……”陪方永刚回学校的学生心疼地说。
没有过多的话语,开场白只有一句话:我一直惦记大家这门课,心里总是放不下,只要我还能站着,就要为大家讲一课,这是我的使命。教室里掌声雷动。这一课讲的正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我分明看到了全体在场的官兵们眼睛里都含着泪花。其实我们知道,此时此刻,教授恐怕连站都成为了一种抗争,一种与生命的抗争。”他的学生曹宗国回忆说。
神态依旧、声音依旧、微笑依旧、手势依旧,然而,同学们仍然发现,他们的老师瘦了,军装外加了件外套、不得不放弃的板书、无法支撑而坐下来讲课时那几乎看得见的颤抖……特别是那条白毛巾,被他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上面浸满了汗水。“这一天也许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日子。一位身患绝症的年轻博士,想的却是我们的理论课。此时此刻,我不知用何词语来形容这份感动……他的精神,他的勇气,他的那颗闪闪发光的心,感动着我们每个人。我们没有豪言壮志,有的只是在迷失的那一瞬间,想想我们敬爱的方教授,用他的精神来指引自己前进。”国防生张晓明感慨万千。
这两堂课是方永刚“磨”来的。刚做完癌症手术,徐明善主任来看他,他坚持着要去上自己没上完的课。当听说徐主任已安排别人替自己上课时,方永刚急了:“我肚子有问题,但脑子没问题,嘴没问题,我还可以上!”在他一再强烈的要求下,终于才获得了这次讲课的机会。
方永刚爱他的课堂、爱他的学生,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不舍得离开。“一站到讲台上,一见到学生,听到他们,看到他们,我就兴奋。”方永刚说,他一直致力于把他的每堂课都上成“精品”。“每堂课我都是主角,我都把自己放在自己导演的那部戏中去,每次都精心准备好演每一个角色,即使相同的课也都像演员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投入,完全地融入进去。”方永刚讲课有几个条件,第一是要准备一条毛巾来擦汗,第二是准备白开水随时要喝,第三要了解一下听众的年龄层次。然而,每当听到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他所有的疲劳和不适都会在眨眼间不翼而飞。
1月22日,方永刚又瞒着学院和210医院,来到大连市地税局稽查三分局宣讲科学发展观。课前,三分局没有人知道他得了重病。三分局的税务干部们听方永刚讲课始于2002年,此后,大家只要听方永刚讲课都自觉记笔记。
“他讲课的时候大汗淋漓,不停地用毛巾擦汗,等他走的时候,毛巾都能拧出水来……那是不是最后一课我不知道,但那一课够我记一辈子的。”稽查四科科长杨相民说,方永刚那天像往常一样自信地走进教室,然后激情飞扬的讲课。但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猛擦汗。往常在这里讲课,他基本上都是半天或一天,这次只讲了一个半小时。很多人都感觉没听够,方永刚非常抱歉地告诉他们,他现在有病,讲完课后要去化疗。
那天,在他面带微笑走下讲台的时候,全体同志自发地起立,掌声如雷鸣般响起。这在稽查三分局政治教育的课堂上是绝无仅有的。方永刚的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和知行统一的践行精神感动了他们,他们目送着消瘦了许多的方永刚离开……“从实践来看,真理并非完全理性的,而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体现在与民生的结合上。为人民谋利益,广大群众就欢迎它、拥护它、接受它。”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方永刚从来不“玩虚”的,他说:“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
有一次有人对方永刚说:“我最不爱学政治理论了,一到政治课我就打瞌睡,溜号,你专门搞理论,那么枯燥,你怎么能搞得下去呢?”方永刚知道,有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然而,他从来没有认为理论枯燥。他激动地说:“理论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工作很生动,我从事理论研究的过程,就是快乐奔跑的过程!”他用行动证明了理论课一样可以“生动”。他上课好多时候是两节课连在一起,一讲就是90分钟。不是他不想下课,而是学生们不同意,常常都做成报告了,每次课后,常常会听到学生们发自肺腑的掌声。
方永刚通过长期的实践,感觉到政治课要吸引人,既要有导向性,又要形式多样。所以他讲课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听众想要听什么,想要了解什么,想要他给解答什么疑问,让听众出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讲。一种是听众边出题边讲,事先不知道要讲什么,像答记者问似的。第三种就是他讲完以后,听众提问题,不管什么问题,他都会耐心地解答,这样就满足了听众和学生的好奇心,效果非常好。这两年,方永刚在辽宁师范大学、大连轻工学院等高校给学生讲课,主要讲中国的当前形势、中国的外交政策等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他常常会留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给大学生们提问,有些人提的问题都特别尖锐,他都能一一解答,学生们都特别愿意听。
他还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大连市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也有方永刚的贡献。2004年,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委宣传部开展了“邓小平生平与理论”论文征集活动,他和徐明善、陆惠烨撰写的《论邓小平政治交代的军事价值》一文被评为特等奖。2005年3月,他应市委宣传部邀请,参与起草了发表在辽宁日报一版的研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特点与规律的重大理论文章;6月,又应市委宣传部邀请,参与了全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报送的500多篇论文的评选工作。8月,他在大连日报上发表了《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文。2006年秋,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开展了“人才与创新”主题征文,他递交的征文《刍议人才与创新》获得一等奖。方永刚经常应邀参与地方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大连市委宣传部“六个一批”人才工程中理论人才的首批入选者。他还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大连市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大连等应用性课题的研究,参与市委宣传部重要理论文章的撰写工作等。2005年,为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科学理论进万家”活动,方永刚按照分工,撰写了《科学理论ABC》这一群众性理论读物的第一编《邓小平理论》。这本书印了10万册,赠送到全市近10万个家庭,深受群众欢迎。
“搞理论研究的也要有群众基础,我们这些基层政治理论教员研究党的理论,以群众的眼光看待理论,更有说服力。”方永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最喜欢走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的感受,听取群众的呼声,然后,根据群众的需要研究理论。2001年,他来到旅顺口区铁山镇,做了一场关于入世对我国农民的影响以及我国周边形势的报告,会场上有上千人。他一口气讲了三个小时,农民们听得非常认真,全场鸦雀无声,听完后还纷纷找他询问。一个80多岁的老党员坐在担架上听了一上午,结束后也来找他说:“孩子啊,你怎么会说农村话呢?”他说:“我本来就是农村出身的,我也是农民的孩子。”那位老人特别高兴,跟他讲了很多自己作为一个老党员对家乡变化的关心,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对农民待遇的看法……
方永刚特别关注热点。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他都做跟踪研究。因为这些热点都是学员、官兵、群众迫切想知道的。他们越需要,方永刚就越要研究追踪。“我就怕他们知道的问题,我不知道。”方永刚说,“我要站在最前沿”。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个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而燃烧!”
“小张啊,你能不能少给我弄点儿麻醉药?”210医院医生张峰听到方永刚这个要求时吃了一惊。
“那是手术前,按要求我们要探访病人,我在病房看到他时,他正在看书。”张峰说,得知他是自己的麻醉医生后,方永刚和别的让多用点麻醉的病人截然相反,提出少用麻醉药。“我是从事政治理论研究的教员,要有一个清醒的大脑。”方永刚说。
“他在手术前还在想着他的学生和理论研究,令人敬佩。”张峰说,手术第四天,他又去病房回访,发现方永刚已经在看书和写提纲。张峰开玩笑地说:“方教授,没有变傻吧?”方永刚憨厚地微笑着说:“挺好挺好。”
“永刚身上有种奋不顾身的劲儿,他对自己的一些事情看得非常轻。”他的同事崔常发教授说,只要他想要学的东西,他一定要学好,这是他的特点,他做事情也是这样,《论长征精神的时代特征》这篇文章就是他病非常重时写的。
“他不仅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朋友,我的老师。”已经上了高中的儿子方舟一直以父亲方永刚为骄傲。爸爸在家中从不像长辈那样严肃地和儿子对话,而是常像一名知心朋友似的和儿子探讨一些话题。“比如三个代表最后一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就跟我说,共产党是靠人民立起来的,没有人民就没有共产党,那么共产党反过来就要反哺于人民,使人民过上富足的日子……”爸爸和儿子说的话,儿子就这样铭记于心了。
“他在家时是充满朝气的,他在阳台做饭时吹着口哨,敲门的时候吹着口哨,下班回家也是吹着口哨的,他是快乐的一个人……”他的妻子回天燕如是说。
早在去年3月,方永刚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由于工作太忙,他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正赶上学院要对海军基层政工班4期1500名学员进行培训,他主动请缨,承担了第一课《新世纪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材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海军老兵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事调查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十多次。正式讲课时,虽不停地冒汗,他仍是满怀激情。四节课下来,他的衣服都湿透了。实在坚持不住时,他在课间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躺一会儿。
这一课受到了很好的评价。《中国军事科学》杂志2006年第四期上专门发表了他这一课的讲课内容。
“主刀大夫在给他做完手术后说,这个人真是个铁人,病到这种程度竟还能上班。”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医疗所所长王蕴强是第一个知道他患了绝症的人,“他身体平时很好,从来不到门诊看病,但当他找到我时已经拖了太长的时间。”王蕴强掩不住地惋惜。
今年元旦刚过,教研室主任徐明善又来到210医院探望方永刚。经过两次化疗,方永刚感觉身体还不错,向徐明善请求说:“医院决定1月25日进行第三次化疗,有人说很难顶过第三次、第四次化疗的,在第三次化疗前,安排我给学员们上一次课,就把最后一个专题留给我吧。”徐明善不同意:“我不能让一个癌症病人去讲课,人家会说我们在作秀啊!”方永刚说:“我都癌症晚期了,还作什么秀?作秀还有什么价值呢!我就是不甘心,我这么热爱理论教学,可病魔却与我开起了玩笑……”说着说着,方永刚哭了。与方永刚共事20多年,徐明善还是头一次看到他落泪,两个战友紧紧地抱在一起……
面对绝症,方永刚一直是乐观的。“在我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无论生活多么坎坷,无论我付出了多少劳动,但是我值得。”他说,“因为我是为我的理想为我的事业而奋斗,所以我无怨无悔。”而这样的豪情壮志,这样不服输的精神,注定将伴随他的一生。“不管癌症是中期还是晚期,我研究和传播党的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我要把这次生病当作行军途中的一次‘稍息’,一次精力和体力的集中‘充电’……这是我的生命之约,这是我的信念支撑!”
方永刚,大连人民在关注你,大连人民在祝福你…… (本报记者雪婴)
来源:【大连日报】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