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07 15:43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6日 02版 | 查看:522次
【光明论坛】
近期,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各地有许多创新举措推出。例如,“广州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意图破解传统思政教育里大中小学育人环节脱节、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天津市第二十中学签订思政课一体化共建协议;等等。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在育人导向上没有年龄、学段的本质区别,各学段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同向性,都是为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而服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体格局尚未形成,思政课目标缺乏协同性、整体设计缺乏系统性、学段管理规划缺乏统筹性的问题客观存在。首先是教学目标体系层次性不突出。当前,中小学思政课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对分数的关注,容易忽视道德情感启蒙和政治素养养成;大学思政课重在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容易忽视使命担当强化和自我价值实现。不仅如此,课程结构设置的整体性不明显,各学段思政课建设管理条块化、组织分离化,各学段各门课程分头设计,缺少统筹规划。教育教学内容的递进性不强,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存在倒挂、脱节、重复问题,不能适应所授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教师常态交流互动的机制不完善,交流平台也很缺乏。
有鉴于此,我们应加紧按照要求,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分层次、分阶段地安排教育内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有效衔接,形成育人合力,帮助“拔节孕穗期”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体系。
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管理机制。如果不能在顶层设计上加强领导,就很难改变思政课管理条块化现状,还需要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层面做好制度设计和内容建设,在综合考虑各学段思政课育人一致性与学生身心发展差异性基础上,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既体现阶段性特征,又适应连续性要求,建设好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
要在课程目标规划上做好学段设计与系统规划,明确各学段思政课建设目标。譬如,小学阶段道德情感启蒙、初中阶段思想基础打牢、高中阶段政治素养提升、大学阶段使命担当增强就是一组可参考的目标。在课程体系上,整合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中加强课程群建设,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建设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体现递进性,涵盖研究生阶段的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的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的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的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的启蒙性学习。
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搭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考虑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纵向备课,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师互动交流平台,发挥即时通信技术等优势,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思政教育协同意识。
(作者:仰义方,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