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2名工科教授同台主讲《加油中国》思政公选课(4图)

发布时间:2019-11-23 21:25 | 来源:武汉工程大学 2019-11-21 10:40 | 查看:1374次

  本网讯(通讯员 洪晨磊)也许你听过“人造太阳”、核裂变、核聚变,但你是否知道他们其中的联系?是否了解这些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技术会给人类的能源问题带来多大的帮助?黑色金子煤炭为我国提供了60%以上的电力,可是我们该如何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如何管控煤化工下游产品演变成生化武器?11月20日晚武汉工程大学王琰教授与郭嘉教授做客《加油中国》第四讲课堂,以《能源助推绿色发展的工大智慧》为题同台授课,共同为同学们解答了这些问题。

  本期课程特邀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舒先林教授主持。本期的主讲是两位重量级人物,他们是分别王琰教授(欧盟PED认证专家、武汉工程大学特聘教授、楚天学子)以及郭嘉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教授、博导、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王琰教授以原子论为引,通过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把大家带入了神秘的核能世界,向大家展示了核能的强大。课堂上,王琰教授结合自己在德国学习、工作十四年的经历,向同学们详细讲授了当前核裂变电厂的商用、核聚变是能源的未来以及武汉工程大学如何深度参与世界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ITER计划等内容。据王琰教授介绍,ITER计划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计划的实施结果将决定人类能否迅速地、大规模地使用聚变能,从而可能影响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王琰教授的思政课“干货满满”,激发了学生们对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同学们热情高涨,全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郭嘉教授通过简要介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区别,引出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黑色金子”—煤炭。从煤炭的在世界各国的分布情况到煤炭的分类,针对燃煤污染问题,郭嘉教授运用一系列数据让同学们意识到减少碳排放的迫在眉睫,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为同学们介绍如何高效及清洁利用煤炭的方式,从而引出CMD—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应用领域如制化肥及活性炭吸附剂等。紧跟当下的军事发展热潮,郭嘉教授详细讲解了煤化工可下游产物可以制成生化武器,以及利用化学品如活性炭应如何抵御生化武器。郭嘉老师的课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热情,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引起同学们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与了解。

  化药学院18级学生林焱河说:“听了两位老师的讲解,我对于世界的能源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王博士的讲解,让我对于核能的产生,以及它的价值与运用产生了兴趣,所提到的ITER计划,更是让我震撼。郭教授的讲解,则让我增进了对于本专业——化工方面的认知,所举例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电气学院18级刘宇同学说:“身为大学生,要有使命感,选这个课程,是想开拓视野,了解一些真实客观的东西。今天很喜欢郭嘉教授的讲解,他把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讲给我们,让我们了解工业生产与环保关系如何调和。《加油中国》课把名师多年的知识和经验荟萃,融合独特视角,让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了解国家各个领域的情况。听课提升了我的民族自豪感,给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

  王琰教授简介

  王琰,工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特聘教授、楚天学子。2000-2006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 München)机械工程专业本硕连读,获工学硕士学位(Dipl.-Ing.)。2006-2009年在德国核设备及反应堆安全评估中心(GRS)攻读博士,获工学博士学位(Dr.-Ing.),授极优等(Magna Cum Lauda)荣誉。欧盟特种设备授权认证专家(Expert Witness),拥有欧盟承压设备指令(PED)审核资质。长期从事核设备和常规特种设备的安全评估、设计与认证工作。

  2014年10月加盟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在核能装备设计制造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力和明显社会效益。团队在我国承担的ITER送气系统和辉光放电系统采购包中,承担多个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工程分析项目,为我国重大装备出口走向世界做出贡献。在国际合作领域,先后担任国际ITER计划PBS 18 GIS Manifold FDR,ITER PBS 18 GDS Manifold MRR,ITER NFM#07 Support Frame MRR,ITER PBS 18 GIS GVB and I&C PDR等多个国际评审会评审主席,保证了ITER项目在相关领域的顺利推进。2019年2月受到科技部通讯表彰。

  郭嘉教授简介

  郭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华中理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博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博士后。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专家委员会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议专家、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无机化工行业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吸附分离理论与技术、撞击流技术及应用、生物质综合利用等领域研发。承担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产业发展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2008年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2年获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的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2017年获批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创业人才。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我校2名工科教授同台主讲《加油中国》思政公选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