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4图)

发布时间:2019-11-02 22:29 | 来源:商丘日报 2019-03-04 06版 | 查看:1190次

我市通过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宣讲——

“商丘好人”主题公园常态化播放“商丘好人”典型事迹。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我市各部门组织人员走进乡村为群众讲解党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政策。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我市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把弘扬孝善文化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柘城县自推行新时代广场舞以来,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促进了文明和谐乡风。本报记者 蒋友胜 摄

  核心阅读

  ■针对广阔乡村,我市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头大喇叭(“村村响”)工程的建设,在中心村广泛建设了乡村文化广场,绘制了文化墙。截至目前,我市共建设文化墙150万平方米。文化墙上绘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脱贫攻坚和公民道德建设等内容。

  ■为培育扶持“商丘好人”品牌做大做强,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商丘好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商丘好人”引导、选树、宣传、帮扶、回访、动态管理等六项工作机制,建立了动态的“商丘好人”库,开通了“商丘好人网”,成立了“商丘好人”帮扶协会,在全社会营造了“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在网络传播中,我市的宣讲活动大量使用网言网语,合理借用简短精炼、形象生动、传播快捷的网络流行语,提升网上理论宣传的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

  ■改编传唱的新时代广场舞歌词、创作的戏剧曲目,在我市城乡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在商丘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中,我市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人群,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宣讲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起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引领人们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

  建平台,让宣讲触角到边到沿

  搭好台子好唱戏。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人群,我市搭建了全覆盖、多层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各种宣讲传播平台。

  主流媒体是宣传工作的主阵地、舆论引导的主力军、凝魄聚力的主心骨。市委宣传部拥有@微博商丘、商丘发布等新媒体平台。商丘日报社开通了《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网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推出了移动客户端“手机商丘”,构建了报纸加网络、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矩阵、移动客户端“1+N”的现代传播体系,已形成互动互通互联互融的融合传播新格局。商丘广播电视台整合全媒体资源,形成了“三台”“一报”(商丘手机报)“两网”“三个公司”“六个新媒体”的融媒体新格局。永城市、柘城县、睢县三家县级融媒中心已挂牌运营,其他县区也在积极筹备中。在日前发布的河南十大党政新闻发布微博排名中,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微博商丘排名第二,宁陵宣传部官方微博@梨乡宁陵排名第五。

  大众传媒也是宣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触及更广大人群不可忽视的平台。我市对街头LED屏、电子屏、墙体、宣传栏、电梯分众传媒等各类广告平台严格落实公益时段,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氛围。针对机关干部,我市积极推动微型党课建设,基本实现了微型党课机关事业单位的全覆盖。

  针对广阔乡村,我市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头大喇叭(“村村响”)工程的建设,在中心村广泛建设了乡村文化广场,绘制了文化墙。柘城县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27所,组建了一支来自各单位、各行业、各领域的宣讲队伍,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216场次,实现了场所建设和宣讲活动全覆盖。2018年,柘城县、永城市、夏邑县等县(市)均建设了“村村响”工程。农民在田间劳作、家中做农活的时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声音就会飘入耳中。截至目前,我市共建设文化墙150万平方米。文化墙上绘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脱贫攻坚和公民道德建设等内容。

  搭载体,让宣讲活动高潮迭起

  有了载体好推动。我市在移风易俗中推出“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推出“扶贫人物”评选活动;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等12部委的要求,我市开展了“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针对文明城市建设,开展了“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活动;为在农村弘扬孝善文化,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评选;宣传文化部门还在节日期间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

  这些活动一桩接一桩,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比如“快乐星期天”活动,市文广新局组织文艺院团、文化志愿者等在乡镇开展戏曲、曲艺、歌曲、坠子、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活动5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惠及群众8万余人。市科协出动科普大篷车,设立科普咨询台、反邪教宣传台,设置各类科普展板,悬挂科普、反邪教宣传条幅,发放各类科普、反邪教宣传图书1000余册及反邪教科普宣传品2000余份,并向群众赠送印有“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传口号的围裙500余件,惠及群众5000余人。民权县自启动“快乐星期天”活动以来,共开展主题活动264场次,发放栽培技术、科技书籍1530余册,技术明白纸2920余份,义诊2190余人,为农民解答技术难题600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800余人次,为65周岁以上的老人送去唱戏机2300个,为老人送去慰问品2100余份,获益群众1万多人。截至目前,我市共组织开展“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2560场次,直接受教育群众达到100余万人次。

  树品牌,让宣讲内容特色鲜明

  在宣讲活动中,我市着重打造“商丘好人”道德品牌,让“商丘好人”这个主旋律更加响亮,让崇德向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更加强劲。

  商丘日报社、商丘广播电视台及各县融媒体的记者们,围绕打造“商丘好人”道德品牌,采写了一大批好人典型事迹,形成了全社会见贤思齐的道德磁场,提升了商丘“好人之城”的美誉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9月,我市各行业涌现出典型性、代表性“商丘好人”12600多名,3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1人荣登“河南好人榜”,10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或被授予道德模范提名奖。市委宣传部还组织了“商丘好人”宣讲团,在各县(市、区)巡回宣讲。好人讲自己的事,记者讲采访的事,凡人讲身边的事,这种形式更有传播力和感染力。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黄伟讲述水上义务救援的事情,每一件都让人听着犹如身临其境,非常感人。10年来,救援队发展到86名队员,配合省市海事局、110指挥中心接受群众求助、参与义务救援465次,挽救63人的生命,打捞出溺水者遗体332具,打捞群众财产价值840多万元,其中,50多次远赴山东、安徽跨省救援,被当地群众热情地称为“河南好人”。

  每天清晨6点,“商丘好人”爱心早餐店准时开始发放早餐,环卫工人排队打饭的场景成为商丘这座大爱之城一道特别的风景。“商丘好人”爱心早餐项目是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社科联、市民政局、团市委等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成立的公益项目,2016年10月开始运行。两年多来,在商丘义工联全体义工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商丘好人”爱心早餐项目已为环卫工人和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早餐11万多人次,市民参与义工志愿服务13000多人次,成为商丘这座城市奉献爱、传播爱的公益平台。

  睢阳区在“商丘好人”宣讲中,着重宣讲睢阳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于2014年年初创建并一路扶持发展起来的“跟我来”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跟我来”拥有志愿者8000多人,成立分队640多个,组织大小志愿服务活动数千场。

  为培育扶持“商丘好人”品牌做大做强,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商丘好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商丘好人”引导、选树、宣传、帮扶、回访、动态管理等六项工作机制,建立了动态的“商丘好人”库,开通了“商丘好人网”,成立了“商丘好人”帮扶协会,在全社会营造了“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在持续的推动、宣传、弘扬下,如今,传递爱心、争当好人已成社会共识,“商丘人好”口碑日益响亮。

  讲故事,让宣讲语言贴近百姓

  我市着力创新话语方式,善于用普通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更有感染力的表述来传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市委宣传部指导商丘日报社、商丘广播电视台在头版和主要时段,先后开展了记者驻进贫困村、新春走基层、好人在身边等专题采访活动。记者们深入基层,挖掘一大批身边好人典型事迹,撰写了一篇篇“粘泥土带露珠”的文章。这些报道,就发生在读者身边,读着没有距离感,更加亲切温暖,也更有感染力和传播力。

  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实践中,我市着重培养实践所的讲师们注重汲取群众的语言,用足百姓故事,培育了一批“百姓名嘴”。在宣讲中,讲师们通过讲百姓身边的故事,把“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让理论宣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在网络传播中,我市的宣讲活动大量使用网言网语,合理借用简短精炼、形象生动、传播快捷的网络流行语,提升网上理论宣传的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

  在“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中,我市也明确要求要用群众的语言讲好听的故事,传达党的创新理论。永城市成立了“草根宣讲团”,以身边的凡人故事作载体讲解党的创新理论,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截至目前,永城市开展理论宣讲90多场,受众有6万多人。 

  歌时代,让宣讲声音响彻城乡

  近两年,伴随着广大农村文化广场的建成使用,农村的广场舞也红火了起来。

  傍晚,在柘城县各个农村文化广场,很多大妈们聚在一起跳广场舞。但细听广场舞的歌词,就会听出不一样来。“怀着昂扬的斗志,开启时代的伟大远航,读十九大报告激情澎湃……”这是由《天下最美的草原》改编的《同心开创新时代》广场舞曲;“花儿舞起来,心儿舞起来,我们和快乐一起舞起来,欢歌颂扬十九大,尽情舞起来……”这是改编后的《放声歌唱十九大》,尽管与其他广场舞拥有同样的节奏和曲调,歌词却已“移花接木”成了歌唱新时代的语句。

  村民们在欢快地跳广场舞的同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入脑入心。

  实践证明,柘城县自推行新时代广场舞以来,燃起了群众的热情,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促进了文明和谐乡风,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我市宣传文化部门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深入乡村、工矿、企业,创作了一批体现时代价值、引领社会风尚、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追求。以“商丘好人”群体为原型创作了豫东大鼓《商丘好人赞》、群口快板《美丽商丘好人多》,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背景创作了山东快书《文明餐桌》、情景剧《文明乘车》,针对移风易俗创作了系列文艺作品《新女婿上门》、坠琴剧小品《请闺女》、话剧小品《懒汉脱贫》、豫东琴书《封箱记》等50余部。

  改编传唱的新时代广场舞歌词、创作的戏剧曲目,在我市城乡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在商丘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合力,让宣讲成效暖人达心

  2018年,柘城县新时代广场舞火了,但另一面是教堂冷清了。2018年,柘城县21个乡镇的教堂全部呈现人员减少、活动冷清的情景。

  柘城县张桥镇张桥村原先有个教堂,因为去的人越来越少,2018年8月关了门。9月底,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需要把农村散居的贫困老人进行集中供养,这个萧条关门的教堂经过重新改建、装修,现在成了敬老院。至于原因,正是乡村红火起来的新时代广场舞,传播了新思想和科学健康的理念,把去教堂的人“吸”走了。柘城县张桥镇张木堂村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张秀兰,以前每逢周末她都去镇上的教堂。现在,每天傍晚张秀兰老人都准时出现在村文化广场,她跳新时代广场舞上了瘾。

  夏邑县王集乡集东村村民赵学民是个种粮大户,他流转土地250余亩,建蔬菜大棚58座,占地130亩,种植良种玉米120亩,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当他听了宣讲报告后,积极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主动参与精准扶贫,把自己掌握的家庭农场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传授给周边贫困户。在他的带动下,周边8个村900余户村民通过种植高效农业走上了致富路。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他当选为村委会委员,成为一名村干部。

  2018年,永城市共进行集中宣讲活动340场,听众10万多人,引起了强烈反响。宣讲活动不但进一步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还激发了全市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永城市李寨镇党委书记梁素华说:“听了宣讲报告之后,我对中央的精神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作为基层党委,要找准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咬紧目标使劲干。”

  我市通过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宣讲,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广阔乡村,都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奋斗目标、贡献更多商丘力量的新征程中,汇聚起了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合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