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1 19:04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6日 08版 | 查看:840次
前不久,一堂由嘉兴学院打造的精品在线课程《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首次面向全国直播。“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库布其奇迹”等时代热点都成为线上线下师生交流互动的话题。首播当日就有5000余名学生通过网页和手机App收看直播,参与互动。
生动翔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释,让大学生们对红船精神所体现出来的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目前这门课程已被全国56所高校的学生选修。任课教师、嘉兴学院党委副书记吕延勤说:“坐落在南湖畔、红船旁的嘉兴学院,有责任和义务将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传递给青年学子,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真切为当代大学生所感佩!”
挖掘理论深度,让哲学原理演化为思维习惯
嘉兴学院大二学生徐缘园刚与课题组成员们一同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课题汇报。在一个多月里,大家围绕“绿色发展”主题,一起查找资料、讨论分析,最终确定从含义、背景、路径和当代大学生如何参与四个方面切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哲学理论抽象深刻。为了让学生们知晓概念含义,确实做到学理透彻、学思清晰,教研室以任务驱动法向学生们抛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疑”、启发学生“思”、激发学生“学”。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冰冰说:“我们鼓励学生们通过课内课题的方式,自主发掘这背后所蕴藏的哲学原理和哲学思维,学生们在弄清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思考实现的路径以及自己能做些什么,这就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学识的落地和内化。”
完成课内课题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缺席。从选题、分组、查找分析到课题撰写,任课教师都必须给予引导和帮助,最终对学生完成课题的情况给出过程评价。“采用课内课题的方式并不是为了给教师‘减负’,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缺失,只是变得更为隐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得到了加强。”学院教研室主任马赛说。
延长教育时效,将关注“国是”培养成生活习惯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上,基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多年的授课经验,任课教师胡平每年都会将“就业”设定为其中一个思政课实践选题。财务171班的江梦和她的团队通过发放问卷、查找佐证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在校生就业意愿情况进行了摸底。结合国家就业政策和相关理论知识,与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份翔实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报告。
调研结束后,大家都觉得收获颇丰。“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对未来就业和职业规划存在困惑、茫然的现象。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国家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把握好在校时间,充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价值和竞争力才是实现高质量就业、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困惑和茫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江梦说。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马院教研室始终坚持课题相关性与选题自主性相结合、宏观政策与微观体验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教育实效的同时也关注如何延长教育时效,让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正如胡平所说,“让学生们对身处的国家和社会有一个理性且又富有情怀的认知,让关注国家大事、自觉与国同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思想态度。”
排演红色话剧,把红色文化孕育为信仰力量
早在三年前,情景模拟就已经是嘉兴学院思政课改革中的一个重头戏。情景模拟式教学的发起人、任课教师罗获发认为,嘉兴学院地处红船起航地,这样充沛的地缘优势和精神资源应当融入思政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丰富养料。“学生们创作排演情景剧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罗获发说。
2017年12月,一部由嘉兴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反映建党恢宏一刻的红色话剧《初心》正式上演,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剧本创作期间,在早期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感召下,主创人员中有两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近期,又有一部由学院师生主创,以全面回顾嘉兴桐乡籍红军女将领、共和国女部长张琴秋一生为题材的红色话剧已全面启动。
鉴于红色话剧所带来了入脑入心的教育成效,学校将红色话剧排演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范畴,参演学生经认定后均可获得相应学分。在嘉兴学院党委书记黄文秀看来,“从一个想法逐渐完善成一台鼓舞人心的红色话剧,每一步都是红船旁的嘉院师生对红船精神的理解与实践。传承红色文化,学院责无旁贷,并要将其化作立德树人的沃土,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王苏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