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09 16:11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9日 13版 | 查看:758次
【论教】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发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用,就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切实提高师德素养,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策略,务实开展课程评价,努力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立足“大”时代,讲究“小”目标
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的要求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努力方向,根本目标需要细化为具体目标分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立足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中,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细化落实到将每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目标中去,确定好每一门思政理论课和每一堂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小目标,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履行好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
遵循“大”体系,找准“小”切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志向高远,关心重大现实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容易受到现实环境因素的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想赢得青少年、凝聚青少年、武装青少年,成为青少年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首先要理解青少年、懂得青少年、尊重青少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系密切、各有侧重的有机整体。内容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只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火热实践才能显示强大魅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大体系,从总体上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从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切入教学内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引导广大青少年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悟透“大”原理,用好“小”故事
在世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内外思想暗流涌动,各种意识形态交锋交融,杂音噪音不绝于耳,对青少年主流价值观认同造成巨大干扰,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巨大挑战。
育人者必先育己,教育者先受教育。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摒弃方法落后、策略单一、话语僵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此,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读原文、看原著、悟原理,通过进行扎实的学理研究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二要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示范教学等多种方式,通过故事讲道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做到落地生根。
锻造“大”担当,注重“小”细节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素质养成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既有一般课程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强调知行合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不光要看青少年学到了什么知识,知道了什么道理,还要看青少年具备什么能力,提高了什么素养;不光看青少年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看青少年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身实践的能力及思想政治素质变化的情况。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逻辑起点,青少年的日常语言、行为细节是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综合运用知识评价和价值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及时评价和长远评价、目的评价和生成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方法,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外在要求向内在价值转变,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
教育者要有成就他人的情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善为,才能成就时代新人。
作者:郭亮、王永贵(郭亮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大基地副研究员;王永贵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大基地负责人、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15ZDA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