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孝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观——孝感孝文化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19-03-03 20:01 | 来源:孝感市门户网站 2016-01-13 | 查看:3413次

中共孝感市委宣传部

(2015年10月)

  孝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位于湖北东北部,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现辖7个县市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孝感国家高新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区,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总人口531万,其中孝感城区人口48万。属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孝感充分发挥丰厚的孝文化资源优势,以孝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魅力节庆城市、中国孝文化之乡。

  一、大力弘扬孝文化,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   

  孝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2006年12月,孝感市第四次党代会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作为孝感城市发展定位,高位推进。2013年,孝感市委市政府又编制了《大力推进文化跨越,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纲要》,更加明晰地提出了到2020年孝文化名城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近些年来,我们在传承弘扬孝文化上的主要措施与成效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建设孝景。加强对城乡孝文化设施的建设,修复修建标志性建筑和公益性设施。先后投资兴建槐荫公园、黄香公园、孟宗公园、中华敬老园和全国爱心护理院,改建董永公园等孝文化基础设施。修缮了董永故里碑、董公墓、黄香墓、孟宗哭竹巷等近20处遗址、遗迹。

  (二)研究孝义。以在孝两所高校为依托,成立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和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中心两大学术团队,开展孝文化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当代价值研究。先后出版了《孝文化概论》、《中华孝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二十四孝图解》、《中外学者论中华孝文化名城》等学术著作。其中《孝文化概论》是全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和阐释孝文化的专著,填补了国内孝文化学术研究的空白,在全国孝文化学术研究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些年来,先后举办以中华孝文化与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孝感孝文化与现代文明、孝文化与科学发展、孝文化与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孝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重阳与亚洲孝道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国内知名高校、有关省市学会团队、港澳台及东南亚国家的专家学者来孝纵论孝文化,产生了一大批代表国内较高水平的孝文化前沿学术成果。

  (三)举办孝节。自2002年以来,孝感以每年金秋十月重阳节为契机,以“弘扬中华孝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市百万青少年孝文化书信感恩及孝行实践体验、“情暖重阳”关爱老人孝行周、四届以“弘扬孝文化、书写规范汉字”为主题的中国汉字书写节暨万人现场书孝文化主题笔会等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孝感中华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孝文化节的连续成功举办,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评为湖北省有重要影响的宣传文化活动品牌。

  (四)评选孝子。1996年,孝感开全国之先河,评选十大孝子,迄今已开展了八届十大孝子和五届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活动。一大批新时期孝子,成为全市传承弘扬孝文化的楷模。

  (五)繁荣孝艺。加强对孝文化主题文艺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力度。近些年,全市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先后创作了《槐荫谣》、《冬日荷花》、《人在福中》、《可怜天下父母心》、《云梦黄香》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孝文化主题舞台文艺作品。2013年,孝感征集创作了孝感市歌、市徽,并确定了“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城市精神,孝文化已成为孝感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促进孝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六)拓展孝商。孝感本土企业十分注重对孝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化。截止目前,全市以孝命名的企业205家,孝文化产品涉及17大类,注册与孝文化有关的商标284件。同时,大力发展以服务老年人为重点的孝文化产业,积极探索把孝感打造成中部地区中老年用品物流集散地和生产基地。

  (七)弘扬孝德。为大力传承和弘扬孝文化,在政策层面上,市政府出台了发放高龄老人特殊津贴等一系列关爱老人的政策文件,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环境。在社会层面上,我们组织开展孝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四进活动,使孝文化传承和弘扬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以孝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四孝”品牌

  近些年来,孝感市充分发挥孝文化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区分不同群体,分类施策,着力打造孝廉机关、孝德校园、孝亲社区、孝诚企业等“四孝”品牌,探索出了一条传承弘扬孝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一)在机关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孝廉活动。联合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举办全国孝廉文化论坛,依托两所高校举办五届国际孝文化主题论坛,产生了一批应用性理论成果。组织编纂《孝廉文化系列丛书》。每年举办孝廉文化大讲堂,将孝廉文化列为全市党校主体班必学内容和各机关单位年度理论学习计划,作为全市干部政治理论知识考试内容。实施“一县一品”孝廉文化载体工程,创作生产了孝南剪纸、汉川善书、应城膏雕、安陆漫画、云梦皮影、孝昌书法、大悟楚剧等一大批孝廉文化作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给父母过一次生日、替父母添置一次衣服、陪父母进行一次旅游、听一次廉政课、看一本廉政书、参观一次廉政教育基地、撰写一句廉政格言”等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孝廉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孝促廉、以廉践孝,争做孝廉文化的践行者、示范者、传播者。在近几年全市政风行风评议和企业评科室活动中,群众满意率都达到90%以上,涌现出了全国最美水官蒋志刚等一批孝廉典型。

  (二)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孝德活动。组织各大中小学校将孝德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宣传橱窗、文化墙、教室走廊等显要位置,设置孝德故事、名篇名句、宣传画等。组织编写《中华孝文化读本》一套四本地方教材在全市中小学免费发放。组织开展了十一届青少年孝文化书信感恩活动和十五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联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举办四届以“弘扬孝德文化、书写规范汉字”为主题的中国汉字书写节,组织开展了三届以“孝德、孝行”为主题的孝行月暑期实践活动和五届全市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活动。这些活动成为学生欢迎、家长认可、社会支持的孝德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日行一孝、知恩图报”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推进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为父母捶一次背洗一次脚、在父母生日时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向父母写一封感恩书信、唱一首道德歌曲、读一本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书籍、为班集体或同学做一件好事”等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孝德实践活动。通过培育和践行孝德活动,孝感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城市”,涌现了弃考捐髓的全国最美大学生田强等一批孝德青少年典型。

  (三)在城乡社区群众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孝亲活动。每年组建市县两级百姓宣讲团到城乡社区巡回宣讲近200场。在市级以上文明村、文明社区中组织开展以“唱孝亲歌曲、看孝亲短片、讲孝亲故事、诵孝亲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孝亲大讲堂活动,汇聚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把每年的10月确定为孝文化活动月,坚持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以系列群众性孝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孝文化节,被广大群众誉为市民的文化盛会、群众的节日大餐。组织开展孝感楷模月度评选以及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从1996年以来,开展了八届孝感市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孝昌县农民刘青枝“一女孝八老”的事迹感动中国。涌现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1名、提名奖2名,中华十大孝亲敬老楷模2人,4人荣获提名奖。以“邻里守望,情暖夕阳”为主题,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了“给父母做一次体检、带父母看一场电影(戏曲)、给父母添置一套新衣、给父母做一次饭、每月给父母一次零花钱、关爱一个留守儿童、结一个空巢老人帮扶对子”等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孝亲实践活动。由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湖北职院教师谭之平发起的武汉城市圈志愿者联盟等10多支队伍近3万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城乡开展孝老助老志愿服务,形成了孝道昌隆、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的良好环境。

  (四)在企业职工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孝诚活动。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院落、车间、橱窗、走廊、电子显示屏设置公益广告和“善行义举榜”,打造了一批弘扬孝诚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阵地,提升了企业职工认知认同感。湖北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在企业中评选十大孝子和道德模范,弘扬正能量。抓住质量诚信、价格诚信、履约诚信、服务诚信等关键环节,把孝诚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工作流程之中。组织开展年度全市经济风云人物、最美行业职工、文明诚信企业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信用企业名录和企业产品质量红黑榜。倡导企业设立职工“孝养”基金,增强职工赡养意识,孝亲观念。在全市企业职工中开展“每周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每月给父母寄一次零花钱、节假日回家看望一次父母、陪父母进行一次旅游、企业负责人看望慰问一次先进员工父母、企业向社会作一次诚信经营承诺、组织一次讲诚信比奉献主题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孝诚实践活动。目前,我市以孝命名的企业205家,注册与孝文化相关的商标284件。许多企业以孝立企,以孝践诺,自觉践行“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城市精神,树立了一批“孝商”品牌。孝感所辖七个县市区连续五次均被省政府授予金融信用县市区。孝感供电公司在深入总结孝感供电孝心志愿服务队32年志愿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系统开展了“十善十孝”为主要内容的善孝道德实践活动,把“小善微孝”落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之中。

  孝感动苍穹——孝感孝文化概观 

  一部人类文明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代代感恩行孝的历史。对于人类最深的情感——反哺报恩的孝意识,千百年来,亿万斯众口诵手写,毕生躬行,并教诲后人。一个“孝”字推衍生发就成了“教”字;一部《孝经》,几成为培养民德伦常的经典读物。同时也要指出的是,在封建社会,由于统治阶级对孝敬的渗入私货,改造利用,孝敬的封建性、落后性日益突出,其愚忠愚孝等糟粕对青少年的戕害也非常严重。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孝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至于人们“言孝”成为禁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社会急剧转型,传统道德体系趋于瓦解,新的道德体系尚在确立之中。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部分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步入歧途。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背景下,如何使我们龙的传人,精神有家,成长循道,人们对影响国人包括青少年至深至广的孝敬,又开始重新关注。

  一、中华孝文化发展史略

  中国孝文化植根于中华文明,与母体文明一道铺叙展衍,演绎出蔚为大观的宏阔历史。孝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在夏商时期“由礼入法”,成为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到了周朝,孝文化由“齐家”发展出了“治国”的双重职能。东周时,孔子及其弟子对孝作了精辟而系统的论述,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曾子更是作《孝经》,进一步阐明孝道规范,提高了孝在儒家人格体系中的地位。汉朝独尊儒学,孝道昌炽,“以孝治天下”成为治国方针,自此奠定了孝道在人际伦理中的权威地位,历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长盛不衰,成为近两千年间中国主流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到了近现代,面对列强入侵的残酷现实,学界展开了多轮中西古今的文化反思与论争,孝文化受到了严厉批判,对辩证地扬弃孝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孝文化的现代转型也不无启迪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一轮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孝再次成为国人热切吁求的传统美德。

  (一)先秦时期

  经过学者的考证,在遥远的古代,“孝”的本源含义是生殖崇拜。[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3-284页。]“‘孝’的原始字形传达的信息是男女交合、生育子女。”[ 宋金兰:《“孝”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孝”字的文化阐释》,载《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这一时期的“孝”字本义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残留着图腾崇拜的痕迹。到了商周时期,产生了记录孝文化的文字,出土文物证明,这一时期“享孝”连文并称,“德孝”同列并举,说明尊祖敬宗成为此期“孝”的主要含义,“保族宜家(“家”指宗族共同体),凡君宗惠于族人和下辈的行为,皆可赅之以孝。”[ 查昌国:《西周“孝”义初探》,载《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古人把祖先的生殖行为神秘化、神圣化,以为不仅人的生命由祖先而来,人的命运也由祖先主宰,就把生殖崇拜观念与对祖先灵魂的迷信观念相结合,由此而产生了祭祖、孝祖的观念 。钱穆先生就认为,“孝”的原始意义是由“生殖崇拜”演绎出“祖先崇拜”,而且两者同时存在。[ 钱穆:《中国文化导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第51页。]周人代殷以后,发展出“敬天”、“孝祖”、“敬德”、“保民”等一整套以宗法制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完成了孝意识到孝德观的转变,初步形成和确立了孝伦理观念。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奴隶制宗法思想代表的儒学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孝伦理观念,把周人“事死”之孝观念,发展改造成一种“事生”的孝观念,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一整套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个人道德修养思想体系。

  (二)汉唐时期

  汉代皇帝大多数都重视孝,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统治者采纳了董仲舒的“三本”政治主张,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抓住“孝悌、衣食、教化”三个根本,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孝悌是精神文明,衣食是物质文明,教化是实现手段。不仅如此,孝还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都有着的密切的关系。孝文化本来是等级社会制度和宗法制度一体化的产物,而它们却在汉代成为政治法律思想的总纲和经纬。汉代为了实践“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理想,采取了诸多措施,例如,设置三老、孝、悌、力田等官员进行专职监督,同时实行奖优罚劣,引孝入法。“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孝经·五刑》。],忽视孝道,不履行孝义务,被列为“墨、鼼、刖、宫、杀”五刑处罚之首。除法律强制以外,道德上的强制特征也十分明显。舆论压力,习俗行为都带有强制的性质,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对于任何“不孝”或“忤逆”的想法和行为都痛恶不赦,反映了在伦理场域和政治场域重叠的中国传统社会,孝义务具有绝对性,它不仅是家族伦理要求,也是一种政治道德规定。汉代把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上的孝伦理观念与国家管理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孝的理论内容,拓展了孝的实用空间,使孝文化得以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从而奠定了此后近两千年君主集权社会“孝治”的基本格局,孝成为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具有始基意义的原点,占据封建伦理道德的“首善”地位达千年之久。

  (三)宋元明清时期

  到了宋明时期,经过理学家们的发挥,孝这种代际规范的单向性特征愈加强化,演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极端片面之说。正是这种观念上的极端化、专制化,使得民众在实践中表现出一系列过激的“愚孝”行为。孝可移于忠、忠可移于君,既然有了“愚孝”,就免不了“愚忠”的出现,因此孝被封建强权所扭曲,为统治者提供了培养顺民,奴役百姓的驯化工具。所以,本期孝文化的发展走入了歧途,突破了人伦底线,导致大量自伤、自残、自杀的“愚孝”事件的出现,而这种历史状况是由官方、士绅阶层和民间三方合力造成的。

  (四)近代以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艰难转型,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发生了激烈碰撞。政府层面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动,如晚清政府基本沿袭了前代的孝道政策,民国政府确立了一些关于人生、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新理念,对“孝”的内涵作了新的解释,为传统道德注入了新鲜血液。而思想界由于“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观念的引入,本期孝文化在思想文化层面受到了激烈批判。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孝道文化展开了尖锐的批判和否定,主要集中在:批判家族本位主义;批判吃人的礼教;批判忠孝合一,移孝作忠;批判有悖人道的愚孝行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的正统意识形态,传统孝道经历了意识形态层面的批判和改造,在“文革”更是成为彻底否弃的对象,学术研究也一度中止。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孝文化才重又回到公众视野,开始了复兴和转型之旅。 

  二、孝感孝文化历史源蔽

  孝感因孝得名,更以孝传名,是中华孝文化重要传承地之一,古代董永、黄香、孟宗三大著名孝子就出自这里,是一片孝文化的沃土,自古以来就有“孝廉之乡”的美誉。孝文化是孝感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孝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孝感人民。

  (一)命名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的东北部,桐柏山、大别山的南麓。北边与河南接壤,南边与武汉相邻,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孝感地区在远古时期,属于古云梦泽的东北部分,在夏商之际,按《禹贡》记载,属于“荆州州域”。在周朝时,曾经是楚、郧、贰、轸等诸候国的割据地,并且贰国、轸国、郧国都先后在此地建立过都城;秦时属南郡;汉朝归属荆州江夏郡;南北朝隶属安陆郡;唐朝时属安州;宋朝属德安府;清朝时先后分属于德安府和汉阳府管辖;到了中华民国时期,分别归于湖北省第三、四、五行政督察区管辖之下;1949年5月新中国设立孝感专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为孝感地区。1993年4月,成立地级孝感市。

  孝感最初的县名为“孝昌”。据史料记载,南朝宋元嘉三年(公元453年),文帝刘义隆的长子刘助篡夺帝位杀死文帝,将年号改为太初。文帝的第三子武陵王刘骏,率部讨伐篡逆的刘助获得成功,登基称帝,即宋世祖。为了巩固皇权,刘骏积极地倡导孝行,并将年号改为孝建。为表明其以孝治国的决心,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刘骏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安陆东境、郧县南境内新增置一“孝昌”县。至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过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把孝昌改称为“孝感”,一直沿用到现在。

  (二)名孝子

  孝文化对孝感这个地方情有独钟,一千多年来,这块土地上出了许许多多的孝子。据孝感明清两代的县志记载,有名有姓的孝子就有493人,至于民间的无名孝子更是举不胜数,特别是在元朝时期郭居敬编撰的《二十四孝》中,孝感就有“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三位著名的古代大孝子,为孝感这片土地留下了宝贵的孝文化历史资源。他们因孝行而感动天地的传奇故事,至今还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三)孝址

  在孝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孝文化的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孝感孝子辈出,留下了大量的孝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现存的孝文化遗址有:1.故里碑;2.董公墓;3.理丝桥、金梭洞;4.孝子祠;5.黄香墓;6.哭竹港;7.泣笋台等等,本网在相关栏目有相关介绍。 

  (四)孝俗

  孝文化在孝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孝文化遗址,涌现出大量的孝子孝行,也和孝感本地的民俗相融合、互相影响、互相发展,形成了属于孝感自身特色的“孝俗文化”。也正是因为孝文化在孝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至今,孝感的民俗、民艺仍然深受孝文化的浸润。具体内容本网有详尽的介绍。

  三、孝感孝文化的当代发展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传统文化的回归,孝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新时期,孝感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抓手,将孝的内涵和价值贯穿其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确立了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城市定位,大力开发和利用孝文化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倡导以新时期孝道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将传统孝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积极倡导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当代孝德孝义,大力宣传弘扬孝道孝行,举办孝文化艺术节,进行孝文化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修缮和重新修建孝文化遗址,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孝感十大孝子”评选活动,融洽了家庭内部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孝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走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路径。

  (一)注重孝德宣传,倡导弘扬孝文化的社会风尚

  近年来,孝感市依托湖北工程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成立了孝文化研究基地、孝文化研究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孝文化与现代文明”等不同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弘扬孝文化,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0届大型研讨会。自2002年到现在,孝感市已成功举办了11届“孝文化艺术节”,每一届孝文化节都以重阳节为契机,前后历时一个月左右,突出孝文化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孝文化活动,动员全市人民积极参与。2007年,“孝感孝文化节”被评为“湖北重大宣传文化活动品牌”,现已成为孝感市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从1996年开始,由孝感市组织开展评选十大孝子评选活动,截止现在,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树立了60位孝子典范,在孝感形成了引人关注的孝子“群星现象”,得到了全市群众的普遍认同,更是涌现出了像“全国敬老好儿女”况孝蓉、周玉兰、“全国敬老模范”余汉江、“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这样的全国典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以孝文化为主题,先后与国家邮政局、中央电视台合作,成功举办了《董永与七仙女》邮票的首发式、“孝感动苍穹·激情广场”演唱会、“星光大道·走进孝感”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协助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拍摄完成的《走遍中国——孝感》系列专题节目,在CCTV-4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和展示了孝感孝文化的无穷魅力。这些活动地开展使全市孝亲敬老、尊老爱幼的风气进一步浓厚,促进了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精神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注重历史遗址保护,显现孝感的孝文化特色

  孝感市委市政府的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孝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投入大量资金对孝感原有的孝文化遗址进行修复和重建,重新展现了孝感独特的孝文化历史底蕴。

  在相传董永卖身的付员外家址上,修建占地48000平方米的董永公园。公园内主要以仿古建筑为主,并根据民间传说新建了瑶池仙境、槐荫古树、饭山、理丝桥、百步梯、升仙台等部分景观,还重新修建董永墓、孝子祠等建筑,展示了董永孝敬老人、勤劳朴实的孝文化精神,让众游客慕名而来。孝感市先后引资8000万元在双峰山旅游风景区新建“孝文化主题公园”,引资6000万元在东山头兴建湖北天仙园。云梦县政府在黄香墓遗址竖起“黄香墓遗址碑",修建黄香孝文化公园,新建“黄香纪念馆”,并重修黄香墓。孝昌县在修复重建“孟宗书屋”、“孟宗哭竹港”、“泣笋台”等遗址、遗迹的基础上,于2012年2月召开孟宗公园建设评审会,将孟宗公园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这种整合不但使孝感的孝文化资源得以集中,古老的历史遗迹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彰显了孝文化教育功能,而且也凸显孝感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为孝感市旅游和文化产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孝感也将道路的命名赋予孝文化内涵,比如:天仙路、董永路、黄香路、孟宗路、仙女路、槐荫大道等,都与孝子故事传说有关。在孝感火车站、城市入口处、街心公园、人民广场都有反映董永与七仙女劳作、相爱的雕塑与浮雕。在师专路旁有图文并茂的古代二十四孝、新编二十四孝和新时期二十四孝文化长廊。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孝文化的熏陶。

  (三)注重青少年教育,培育孝文化的传承人

  近几年来,孝感市特别注重青少年孝德品行的培育,宣传和教育部门将董永、黄香、孟宗三位古孝子和况孝蓉、董练武等当代孝子的尊老敬老事迹,编入全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和《思想品德》课程,利用身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迹,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使青少年从小就能接受传统家庭美德教育,全面了解孝的时代内涵,自觉地在生活中践行孝道。

  在学校,组织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孝感的各所小学利用早读时间组织学生们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孝感市实验小学运用主题班会、评选校园小孝星和“五个一”活动(即:讲一个孝德故事,看一部孝德电影,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算一笔亲情账,写一封感恩信)等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知孝、行孝、扬孝”活动,培养青少年尊老爱老的行为意识,教育青少年学生从小就养成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孝文化氛围。

  湖北工程学院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文化感知,让大学生走进孝址、学习孝子、了解孝风、增加孝养;组织大学生到福利院、干休所进行志愿者活动,获取实际感悟、感受,增加生活体验。湖北工程学院在学报和学院网页上专门开辟的《中华孝文化研究》专栏,成为专家学者进行孝文化研讨交流的平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组织新生算一下亲情帐,让每人算一算自己成长到今天自己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心血和花费,使新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恩洗礼。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还把中华孝文化纳入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感恩、责任、忠诚、奉献”品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评为湖北省高职高专唯一的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通过这些孝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宣传教育,培养了青少年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德,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成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深受全市人民的欢迎。

  (四)注重典型示范,运用榜样力量弘扬孝文化

  孝感市自下而上积极开展“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倡导引领孝德风气建设,全市尊老敬老爱老蔚然成风,涌现出了“全国敬老好儿女”周玉兰、“全国敬老模范”余汉江、“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等(他们的先进事迹本网有详细的介绍)尊老敬老先进典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这三位典型人物事迹的广泛宣传,对弘扬和传播孝道文化起到很好的榜样和引领作用,带动了孝感市孝亲敬老的风气形成,出现了孝子群星涌现的井喷现象。

  (五)鼓励文艺创作,提高群众的孝文化品位

  孝感不但是楚剧、雕花剪纸的发源地,而且还是皮影艺术和漫画艺术之乡,民间文艺十分丰富。传统楚剧中深受百姓喜爱、久演不衰的剧目,就是以董永七仙女神话故事为题材的《百日缘》、《槐荫记》、《天仙配》等剧目。近年来,在孝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汉川善书、孝感雕花剪纸、董永传说、云梦皮影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孝感民间文艺,向来都以宣传孝德思想为其主题,并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以赞颂爱家庭、爱家乡、爱国家的新楚剧《真假孝廉》、《人在福中》、《可怜天下父母心》、《云梦黄香》都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在孝感的安陆市,漫画创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民间爱好者创作的漫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这些民间文艺作品将传统孝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提高群众孝德意识、弘扬孝文化、宣传孝感孝文化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孝感市文联主办的《槐荫文学》是孝感民间文学的主阵地,近年来先后组织创作推出了《董永七仙女的故事》、《双峰山的传说》、《孝感米酒传说》、《千古孝子黄香》、《孟宗的故事》、《槐荫后传》、《古今诗人咏孝感》等文艺作品,体现出孝文化的新观念、新思想,展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面貌、新气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和工作者精心创作了一批体现新时期孝文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比如:余行玉以现代农村婆媳关系为切入点,创作的长篇小说《舍身崖》,对当代孝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难平的报告文学《补碗》散发着孝文化浓郁的泥土芳香、关注当前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状况,透视出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