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恐美不把中国当最大敌人 欧洲这个组织太下作

发布时间:2019-02-17 20:54 | 来源:环球网 2019-02-15 10:51 | 查看:1848次

金锋:欧洲该改改“寻敌”思维了

  有一个历史故事,说的是有一位罗马帝国的将军在战胜敌人后深感哀伤,因为没了敌人他就失去了率军前进的方向。这正合欧洲的一句谚语“要有高尚的品德,就要有强大的敌人”。

  如今,将军哀叹声似乎又萦绕在了欧洲上空,正在发生的两个事件清晰地展现出了那里的精英们寻找敌人的纠结和焦虑:

  在精神领域,不久前30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发表宣言要为欧洲价值观和理念而战,使其免受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侵袭,该运动的“旗手”—法国哲学家列维还将在欧洲各地巡回宣传,掀起一场他称之为捍卫欧洲价值观的“十字军征战”;在政治领域,即将开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聚集了各方政要,传统大西洋联盟的政治精英们力图确定和对付共同的“安全威胁”,这其实是寻找敌人的现代术语。

  欧洲的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仍在苦苦寻找敌人,这对欧洲并不是福音,对人类的和平与福祉也不是好兆头。欧洲历史上一再遭受战争的摧残,和平曾被定义为“战争尚未到来的时刻”。“和平总是依据战争来定义”的思维成为传统定式,难道二战后长达70年的和平太久,欧洲已失去承受和平的能力?

  列维率领文化精英进行的“十字军征战”,意在摧毁欧洲内部的反欧洲力量,要使民主、自由、人权和“世界好公民精神”在欧洲、在全世界发扬光大。而列维坐拥亿万资产,曾于2011年的春天派遣其私人飞机把利比亚反政府人士从北非接到巴黎,为其提供所有资费,安排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欧美政要会见。后来法国率先轰炸利比亚,卡扎菲政权随后倒台,列维认为那是自己对民主和人权的大贡献。可是,利比亚至今没有有效的国家政权管控,成为北非难民从地中海逃往欧洲的主要出发点,他们中许多人丧命途中。

  难民问题不仅拷问着欧洲的良心,也困扰着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最新的民调表明,欧盟公民最关注的问题是移民(50%),其次是经济(47%)、青年失业(47%)和恐怖问题(44%)。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形容难民是“一切问题的问题”,他说出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但因政治不正确被媒体指责为讨好“民粹主义”。显然,民众关注的与那些文化精英“不惜为之一战”的人权理念已经相去甚远,百姓的欧洲和精英的欧洲不再是同一个空间。

  对民众而言逻辑并不复杂:我们要我们的欧洲,不要你们的欧洲。同一份民调表明,62%的欧盟民众对自己的国家加入欧盟给出积极评价,他们需要欧洲,但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欧盟目前的发展方向错了。而这些不是文化精英们关心的,因为他们仍想坚守“自己是民众启蒙者”的使命,全然看不清他们已经是问题本身,不是解决方案。

  政治精英们则把目光聚焦到欧洲以外,寻找来自域外的“安全挑战”。每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就像是雷达,让政要们不断聚焦演绎各种可能的“安全威胁”,而有关朋友的消息绝无人问津。“慕安会”自2015年起推出年度报告,其中,中国的分量越来越多,意味着中国越来越成为他们眼中的对象。今年的报告更是134处提及中国,提醒美国,俄罗斯只对美国构成紧迫的安全问题,中国才是美国长期的挑战者,唯恐中美冲突不够激烈,唯恐美国不把中国当作最大敌人。

  只要粗略地浏览“慕安会”近几年的报告,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印象:这个会议名为安全,实则是寻找敌对,制造敌对。欧洲深陷历史形成的竞争和敌对的思维定式,很难不以己度人,很难理解中国“和为贵”的价值传统。中国人讲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寻找敌人和对手,并在其中确定自己的价值。执意寻找敌人的结果,就是在培育潜在的对手,这也是欧洲近现代冲突历史不断确证的逻辑关系。

  在地球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欧洲应该“重估价值”,有勇气尝试新的思维,给和平以机会,和而不同,德不孤必有邻。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言:“最坏的敌人是缺乏自信。”欧洲一些精英不要再四处寻找和制造敌人了。(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