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美国遏制中国手段与遏制俄罗斯相似

发布时间:2019-02-12 17:36 |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9-02-02 00:28:01 | 查看:1587次

  参考消息网2月2日报道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报网站1日发表军事专家亚历山大·希托夫的文章《华盛顿为在两大洋战胜北京做准备》认为,美国希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战场”压制中国,遏制中国与遏制俄罗斯的战略相似。参考消息网编译全文如下: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017年11月的亚洲之行期间积极宣传建立“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构想,随后人们开始谈论恢复美国、日本、印度和澳洲的四方安全对话形式——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外交和军事政治表现形式。

  四国相互协作的明显战略性质,以及挑选这四个国家,表明这一对话形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构建遏制中国的体系。

  随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概念牢牢地确定在美国外交词典里,这也反映在美国的官方文件——“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以及多数言论中。2018年5月30日,时任美国防长詹姆斯·马蒂斯宣布,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美国打造“小北约”以遏华

  2009年,时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总统在东京演讲时宣布,美国将“重返亚太”。此外,奥巴马向亚太地区国家保证,地区“力量再平衡”的战略是美国根本利益的反映。2016年9月奥巴马在东盟老挝峰会上强调,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关注由来已久,也不是暂时性的,它反映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同时,美国的政治力量一致认为,21世纪亚太地区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意义将愈发重要。

  对于美国将亚太地区变为其军事政治战略的核心方向,中国理解得很到位,并认为美国将60%的海军和空军调配到亚太地区的决定可证明这一趋势。

  特朗普上台后,虽然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政治战略的实质未变——仍是旨在维持并加强美国的军事存在,但实现战略的方法有了重要变化。在2017年11月的亚洲之行期间,特朗普多次谈到美国的“印太战略”,美国地缘政治利益区域覆盖的不仅是亚太地区,还有印度洋地区。

  奥巴马的亚太地区“力量再平衡”战略押注在建立模糊不清的“反华带”上,这由军事能力水平以及对美国政策忠诚度参差不齐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现任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前)、越南、老挝、文莱、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构成。如今成为特朗普“印太战略构架”的军事政治四角为:美国、最亲近的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亚,以及印度这个美国的战略伙伴。中国的军事专家们给这样的军事政治布局取了个名字:“小北约”。

  这一战略“菱形”的尖端——日本——直指中国,以澳大利亚为支撑,强大的两翼——美国和印度——包围中国大陆。正在形成的“小北约”的构架轮廓愈发清晰。2017年11月12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框架内举行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领导人的首次四方会谈。

  “印太战略”本质未变

  美国“印太战略”不变的是,仍以美国的利益为重。

  先前的美国—日本—韩国战略三角之所以严重倾斜,是由于日韩间的军事相互协作似乎为零。美国力求证明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计划合理,韩国防长和日本驻韩国大使在美国的压力下才签署了关于全面保护军事信息的双边协议。

  根据协议,日韩两国可直接互换关于导弹攻击威胁的信息。不过,地区并无这样的潜在敌人,这令日韩协议形同虚设,只为美国的计划做掩饰,对实际加强日韩军事合作没有任何促进。

  按照美国战略家的理解,印度是印太地区唯一可平衡中国正在增强影响力的国家。而中国专家将印度在军事政治上谨慎移向美国及其盟友解释为:印度与日本一样,对邻国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极其关切。

  美国“遏华”与“遏俄”战略异曲同工

  也许只是巧合:在印太地区用军事政治手段遏制中国,令人想起美国在欧洲对俄罗斯施加的军事政治压力。两个模式都有关键要素:在印太地区是日本,在欧洲是德国,即部署美国主要地区军力和军事基地的国家。在印太地区扮演部署美国反导系统的主要战略基地的是韩国,在欧洲是波兰和罗马尼亚。

  在美国及其盟友的直接或间接施加军事政治压力的情况下,有效对抗这种压力的必要性在客观上令中俄两国团结在一起。

  虽然美国海军和空军的主力集中在亚太地区的中国方向上,但中国终究与美国第七舰队主要基地所在的日本岛屿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前哨阵地关岛隔着广阔的海洋。此外,中国与韩国不接壤,与印度的边界问题也发生在中国边陲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而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西部边境则愈发沦为“枪管对大炮”的对抗地点,从那里到俄罗斯的一些大城市甚至不用导弹飞几分钟,在过去的战争年代几辆坦克很快就能行军到达。

  两国各个专业的专家可以一起制定相关对策,来对抗印太地区在军事政治上的遏华模式,以及欧洲在军事政治上对俄的施压模式。(编译/黎然)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