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31 08:00 | 来源:甘肃日报网 2008-05-03 10:32 | 查看:2335次
脚步随目标奋进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城里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4月30日,在甘肃省纪念“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上,作为第八届“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代表,省建筑总公司七建集团劳务公司副经理多文山用朴实而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农民工的心声。18年来,多文山用坚实的脚步,朝着心中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行,最终成长为企业的生产骨干。2004年,多文山被建设部评为“劳动模范”。前不久,他被团中央等13家单位评选为“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
多文山出生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初三那年,他为了不给父母增添经济负担,来到甘肃七建二公司木工班当了一名合同制工人。
搞建筑会看图纸是一项基本功。作为工地上的一名小工,多文山没有机会接触图纸。热爱学习的多文山在师傅们中午休息时,偷偷取来图纸自己琢磨。看不懂的地方就暗暗记下来,干活间隙向施工员请教。“师傅叫你怎么干就怎么干呗,费这个心,何必呢。”有人对此很不理解。多文山却有自己的想法:“人不能安于现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多文山就能看懂一般的图纸了。
会看图纸加上干活踏实,1993年,多文山被工地30多名木工一致推选为班长,成为公司年龄最小的班长。他带领全班队员精心施工,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搞得有声有色。1997年,甘肃七建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开始试行班组劳务承包制度。公司将落实制度的“第一棒”交到了多文山的手里。如何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协调好十多个班组,成为多文山面临的新问题。面对难题,他没有退缩。一面向书本和老师傅请教,一面自己摸索、领悟,好几百人的工地不但没有出现别人担心的“窝工”现象,还以高质量、按进度要求出色地完成了工程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多文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充实了公司的劳务管理内容,为公司其他班组树立了样板。
很多农民工在多文山身上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纷纷努力学习,成为施工现场的生产骨干。2006年,多文山的队员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钢筋工全国决赛”,获得了优秀选手奖。
多文山善于在施工中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许多项目都是一张亮灿灿的“名片”。2006年6月,兰州卷烟厂异地改造工程建设开工。这项工程是当年省上确定的“重点工程”,受到各方关注。为了尽快完成建设任务,项目部决定10个区域同时开工。
要使10个区域同时开工,塔吊臂覆盖不到大部分工作面上,如何施工?将20万平方米模板、8000吨钢材运到近10米高的作业面上,成为多文山面临的一大难题。凭着“要为企业争口气”的干劲,他采用人力用滑轮吊运材料的办法,硬是赶年底完成了10个区域的土建任务,为这一工程提前交工奠定了基础。手上不知磨出了多少血泡,汗水不知流掉了多少,多文山和他的队友们却没有丝毫埋怨。甘肃七建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美名也不胫而走。
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合同工成长为劳务公司副经理,多文山在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同时,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农民兄弟。10多年来,他从大山深处带出了1000多名农民,帮助他们学习技术,提高收入。为了让远离家乡的农民工安心工作,多文山坚持“六必访制度”:职工思想有问题必访、病休住院必访、家庭纠纷必访、婚丧嫁娶必访、有困难必访、子女上大学必访,让农民工真切感受到心贴心的温暖。
18年来,多文山前进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他相信,青春会在一路前行中释放光彩,奋斗将在不断追求中得到升华!
(责任编辑:曾永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