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辈子,我还会选择当记者。”

发布时间:2008-11-12 08:00 | 来源:2007-04-25 13:19:51 丽水日报 | 查看:2019次

  

  说这话的是丽水广播电视总台广播新闻部的吴峰平。

  20年前,吴峰平还是位高考落榜的待业青年,20年后,他已经成为做新闻的行家里手。这一转变,源于其不断自学、探索新闻的努力,源于他对新闻一往情深的挚爱。

  山里娃爱上写文章

  打上初中起,吴峰平就喜欢写写画画,经常往校报投稿。1986年高考落榜后,吴峰平在家闲着没事,就去帮在乡邮电所工作的母亲接电话。每天邮递员送来的大叠报纸,他都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埋头品读。

  渐渐地,吴峰平萌生了一种发表文章的渴望。起初,他将家乡的新人新事写成文章寄给庆元县广播站,结果采用率很高,并于当年被县广播站评为优秀通讯员。这给了吴峰平很大的鼓励,随后他逐渐将投稿范围向外扩展。

  第一次给报纸投稿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有次,他无意间听到庆元县左溪镇黄岗村有一对近亲聋哑人结婚后,连生三胎都是残疾儿。吴峰平认为不能再让农村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继续存在下去,于是采写了一篇《这对聋哑真可怜,连生三胎均残疾》的文章,寄到《丽水日报》。后来,编辑回信提出修改意见,吴峰平又翻山越岭到黄岗村补充采访,将文章进一步完善。后来,文章在《丽水日报》发表,编辑还专门配发了编后语。

  入伍后走上新闻路

  1989年是吴峰平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年他入伍了。在武警江西总队上饶支队服役期间,吴峰平报考了自修大学。白天刻苦训练站岗执勤,晚上就在台灯下自学新闻理论和写作技巧。入伍三载,吴峰平先后有上百篇稿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发表。由于宣传业绩突出,吴峰平被武警江西总队上饶支队党委荣记三等功一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2年退伍后,吴峰平被分配到庆元县广播电视局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这时的他,依然保持了在部队形成的勤于思考、多跑多写的作风。7年间,在国内报刊、杂志、电台发表文章近600篇,其中20多篇稿件在省、市级获奖。

  1998年调入原丽水广播电台后,吴峰平在新闻工作上迈上了新的台阶。他在业务上不断钻研努力,工作考核一直名列部室前茅,同时积极做好外宣工作,曾创下了一年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稿2篇、省人民广播电台月用稿39.5篇的记录。

  好记者取决于三要素

  从事新闻工作后,吴峰平对记者这个职业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他看来,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要肯吃苦,乐于付出。吴峰平讲了他自己的一个故事:2005年7月19日,“海棠”台风袭击丽水。当晚,台风中心在丽水市区经过时,风雨大作,街道两旁的不少广告牌、行道树被吹落或折断。吴峰平一夜未眠,在抗台现场为省广播电台发了7条现场连线报道,直到次日风雨渐渐平息。

  其二,有正义感,敢为民请命。吴峰平十分认同普利策的那句名言:“记者是国家航船上的暸望哨,他应不计较自身的成败、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了信任他的人民服务。”而他也是这么做的。1993年9月,庆元发生一起毒打教师事件。吴峰平采访此事时,连续接到恐吓电话,但他顶住压力,在《浙江日报》发出稿件。事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打人者受到严惩。其三,要勤思考,善观察。吴峰平认为,记者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只有虚心求教,才能对所采访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进而作出客观、准确、生动、翔实的报道。在电台工作期间,他有关青田稻田养鱼、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628”等报道荣获省优秀广播新闻作品三等奖。他将这些成绩都归于“多跑、多问、多思、多写”。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