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宛柳——抵近前沿,一个军事记者的最佳姿态

发布时间:2008-11-07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 查看:3271次

  江宛柳,女,高级记者。1970年入伍,1975年入党,先后任解放军报驻海军记者站记者、驻总后勤部记者站站长,现为记者部机动组记者。曾任《解放军文艺》和《昆仑》杂志编辑、《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被中宣部和中国记协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被中国记协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20多年来,从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场,到抗击非典斗争的一线;从雪域高原的边防哨卡,到远航赤道的航天测量船;从国庆50周年大阅兵方队,到军事斗争准备的战舰、机场、导弹阵地,都留下了她艰辛跋涉、勇于探索的坚实足迹,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其中,消息《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通讯《再写神州万里春》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好新闻奖;通讯《零感染是这样创造的》、通讯《特殊战场见英雄》、特写《小汤山医院记者守望札记》获得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蓝色太平洋》、《没有掌声的征途》、《我在寻找那颗星》分别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总政治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奖项。

  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在抗击非典特殊战场奉献"第一"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突发。时任解放军报驻总后记者站站长的江宛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新闻敏感,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冲向抗击非典的最前沿。她第一个进入302医院身患非典刚刚康复的姜素椿教授家里采访,写出了《特殊战场见英雄》的通讯;第一个进入收治重症非典患者的309医院非典病区,写出了《"零感染"是这样创造的》、《攀登,未必都在山峰》、《特殊战场上的高素质队伍》等一批鲜活而感人的"战地报道";她在第一时间抓到了中央军委决定《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的重大独家新闻,4月28日率先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当天全国各大媒体网站及国外众多媒体网站都迅速转载,极大地稳定了首都的民心并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非典的决心。在北京决战非典的两个多月中,江宛柳始终战斗在非典定点医院第一线,亲历了小汤山医院从筹建到回撤全过程,发回了大量消息、通讯和特写,忠实履行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心系人民安危、使命重于泰山的崇高职责。

  深入军营聚焦热点,讴歌与思索军事变革

  江宛柳坚持把新闻目光聚焦在军事变革前沿,重视研究分析变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写了一批有新意有深度的系列报道。例如"网上政工"系列、"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系列、"后勤改革"系列等,为我军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2005中俄联合军演,江宛柳身为军报前方报道组组长,积极探索国际性、开放性重大军事行动新闻报道的特点规律,在有限的报道空间里,以多侧面、新视角的现场新闻,展示了全新的军演面貌,总参作战部专门致函报社给予表扬。2006年,江宛柳专门就军队政治工作改革进行深入调研,相继写出了长篇述评《政工网触动了我们什么?》和《数万官兵书写队史的文化效应》,军报以两个整版篇幅分别刊出,总政主要领导当日做出重要批示,认为"抓住了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现实情况,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思考,读后感到很受启发。"2007年,江宛柳在持续数年追踪军队干部生长模式变革后,写了长篇调查报告《艰难而自信的成长--首届清华大学国防生毕业3年的追踪与思考》,这篇文章当年被总政列入国防生工具书。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前社长曾评价道:"江宛柳除了她那份对事业满腔热血的真诚和执著,便是她永不止息的思想上的求索。正是那些记录下我军在走向现代化、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使命光荣而艰苦历程的新闻,显示出一个记者目光的敏锐,更饱含着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捕捉新人成长轨迹,为打造高素质新型军人鼓与呼

  1997年,她在海军舰艇部队采访中,首先发现了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新型指挥员柏耀平,采写了新闻特写《飞行员舰长》,呼吁转变观念、打破常规、造就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受到总政治部和海军党委的关注并报请中宣部将柏耀平作为全国重大典型推出。1999年,13名海军工程大学应届毕业学员在所乘列车发生脱轨倾覆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奋勇抢险,江宛柳在深入采访中,透过英雄群体的壮举,敏锐地发现新一代军校大学生成长的轨迹,相继写出长篇通讯《南岳,又一曲欧阳海之歌》、海工大育人启示录《把握高素质的真谛》,在军队和地方院校引起强列反响。2003年,江宛柳到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采访,在高原反应严重的情况下她坚持采访,捕捉到了扎根高原28年、为西部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工程师姚志祥,写了长篇通讯《一个在西部找到快乐的老大学生》。2008年初,江宛柳深入西沙海岛采写的长篇通讯《一个博士政委的创新实践--海军西沙水警区政委陈俨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和启示》在军报推出,受到广泛好评,总政主要领导批示:"这是军队政治工作者乃至所有基层干部难得的学习材料。"

  心系国家和军队忧患,为高层决策积极建言献策

  2004年上半年,江宛柳在东南前沿采访,发现军事设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的现象令人堪忧,在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写了《重要军事设施安全受到威胁问题亟待解决》的军报内参,军委领导和总参主要领导很快作出重要批示,总部随后对全军部队作出部署进行专项调查,并召开了首次全国军事设施保护会议。同年,江宛柳了解到由于工资待遇问题,影响了官兵的思想稳定,部队吸引高素质人才缺乏竞争力。她运用大量充足的事实和数据,写出了《军地工资收入差距加大对部队产生影响》的军报内参,引起了军委领导和总后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相继作出重要批示,促进军队工资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骤。自2000年以来,江宛柳多次随军、警人员到东南沿海了解打击假冒军车的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2006年她专门就这方面问题写了军报内参,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主要领导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很快在全国开展了严厉打击假冒军车行动斗争,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作为有着38年军龄、33年党龄的老兵,江宛柳热爱新闻事业,有较深厚的人文素养,严守职业道德,采访深入扎实,坚持用第一手素材写稿。她始终保持记者的良知与尊严,下部队采访,生活上简朴,不提非分要求,不谋一己私利,受到部队官兵的爱戴。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