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富山村

发布时间:2008-11-07 08:00 | 来源:中国吉林网——吉林日报 2008年01月28日 | 查看:1869次

——记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张雨军

图为张雨军(右)在生猪养殖场了解情况。 本报记者 宋锴 摄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在商海里靠自己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闯出了一条致富路;一个简简单单的念头,倡导合作经营,组建合作社,把致富的希望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上。张雨军,用自己的一片丹心,帮助更多的乡亲富起来,成为农村经济合作社领头人,树立了当代农民的新形象。

   出生在梨树县金山乡平安堡村的张雨军,是一个地道的农民。1992年中学毕业后,便在家乡务农。单靠种点地,农民想致富谈何容易。一向不苟言谈的张雨军,内心却满怀理想与希望。1995年春节过后,在家干了两年农活的张雨军,怀着梦想只身来到梨树县城打工。先后开过小吃部、食杂店,创办过小型编织厂,修建过乡村公路,承包过沙场、养猪场等,10年间,张雨军几乎尝试了农村可以经营的条条道路,有过挫折,有过失败,但如果说跌倒了不能再爬起来,那不是张雨军。倔强的性格,永不服输的精神,使他在商海里要一直走下去,哪怕有惊涛骇浪,他都毫不退缩。

   2002年,又回到梨树县创业的张雨军开始了“养猪生涯”。他经常和一些“猪友”在一块切磋,“猪得病了咋治?怎么抓猪更好?到谁家买饲料合适?”“慢慢地,我发现,一个人抓猪、养猪、买猪赚的少,要是一起干,就可以再讲讲价,那肯定挣得多。”张雨军摸索出一些经验,便和“猪友”们合计着一起干。2002年4月,在张雨军的组织下,富邦合作社成立了。

   合作社实行了统一采购、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险、统一兽药、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的“七统一”服务体系,“我们就是要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好服务,让大家一起受益,一起富起来。在实行‘七统一’的同时,我们还有‘一协调’和‘一分散’,就是为养殖户协调资金和分散经营的管理。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社员越来越多,合作社也发展成了富邦农牧发展合作联社,在乡镇设立分社。现在,已经有了25个分社,有1500多户社员,分布在全县26个乡镇的112个自然村。”淳朴的张雨军,自信地介绍着发展中的合作社。

   合作社把分散的、抵御市场风险较弱的养殖户有序地组织起来,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养猪“买难、养难、卖难”的“三难”问题,采用大户带小户,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发展。合作中,资金问题是困扰许多社员的难题,张雨军就和农村信用社联系,为社员协调贷款,“刚开始,信用社根本不认可我们,我就厚着脸皮天天去,向他们介绍我们合作社,让他们了解我们,最后,终于以5户联保的形式,拿到了贷款。”几年来,合作社累计帮助养殖户协调农村信用社专项养殖贷款1000多万元,扶持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大房身乡的养殖户姚辉在2005年初贷了3万元钱,盖了猪圈,买了仔猪,1年多就还上了贷款,“我现在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挣10万块,这在以前哪儿敢想啊,多亏合作社了,生活那可真是富裕起来了。”2007年3月,合作社成立了富邦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社员有200余户,现已募集资金180多万元,为社员提供资金更方便了,也更快捷了。

   李剑是最早和张雨军一起研究养猪的“猪友”之一,“起初,我就看一起买猪、养猪便宜,觉着挺好。以前我养猪,一头也就挣三四十块,有了合作社能挣七八百呢。”2006年,合作社成立了2个牧业小区,专门饲养“绿色猪”,李剑就负责其中泉眼岭乡的牧业小区,“我们现在养的猪可好了,品种好不说,不催肥、不增药,使用的都是无公害饲料,是真真正正的健康猪呀!张总说了,我们养猪,也要创出品牌”。

   “2004年下半年,养殖市场陷入低谷,市场价特别低,养殖户都合不上成本了,我们合作社站出来,给大家保底价,做到风险共担。”想起曾经的困难,张雨军说,“我们不能让养殖户失去信心,我们得一起渡过难关。”经历风雨见彩虹。养殖户石大伟抢着说:“我们都相信合作社,合作社也确实为我们着想,从我加入到现在,一共贷了10多万了,盖了大猪圈,现在存栏有300多头猪呢,最多的时候有500多头,估计今年我还能挣上30万呢!”石大伟有点腼腆,可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几年下来,沉沉浮浮的张雨军有了收获,合作社社员的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面对成绩,张雨军并没有沾沾自喜,他要超越自己,带领乡亲们继续大步前行。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张雨军开始了在其他领域的创业,2006年11月初,他又投资建立了九天纸业制品有限公司和两个粮食收贮公司,解决200余人就业。张雨军的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企业平均每年拿出50多万元支持地方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张雨军也连续两年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007年5月,被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青年联合会授予“吉林青年五四奖章”,并当选第12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本报记者 粘青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