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22:11 | 来源:新华网 2024 11/14 10:40:46 | 查看:241次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72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约15万件(套),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红色旅游资源(点)738处……荆楚大地,红色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
近年来,湖北以革命遗址遗迹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托,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文化观光和精神体验相结合的红色旅游景区、线路和节事活动,丰富红色旅游业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同时将红色旅游塑造为响亮的品牌,引导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这是二〇二四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湖北(红安)红色文化旅游季活动中,“红安永远红”红色文创展现场。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红色沃土守护红色记忆
时值深秋,漫山尽染,位于湖北东北部、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里,松柏苍翠,红旗飘扬,纪念碑巍然矗立,众人深情凝视,庄严而肃穆……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民谣声中,2024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湖北(红安)红色文化旅游季活动在这里开幕。
红安,原名黄安,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革命年代,红安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领导人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这里踏上了长征征程。其中,红四方面军队列里,每3个人中就有1个红安人,每4位英烈中就有1个红安籍。
如今,革命年代留下的纪念场馆、革命遗址密集分布,遍布县域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散发着革命荣光的“红色名片”。红安依然守护着这段红色历史。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建立文保员管理体系,完善文物安全“一处一策”工作机制,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据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编写的《红色印记——红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建筑物》记录,列入红安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就有200多个。
“我们在以前文物工作者的工作基础上,走村入户,对分布在全县各处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走访调研,收集整理,登记造册,分类归档,拍摄了2000余张照片,摄制了1500多分钟的视频,撰写了近100万字的文字材料。”该中心副主任刘晓军说。
“红安永远红”红色文创展现场。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从红安县城往北开车半小时,便到了七里坪镇长胜街。沿着老街的石板路,灰瓦砖墙,檐角飞翘,游人如织。从街口到街尾只有400米长,却有多个“国宝”单位: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七里坪工会旧址、鄂豫皖苏维埃银行、苏维埃合作饭堂、鄂豫皖中西药局等重要革命遗址……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41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23个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8处,伟人、将军故居64处,革命旧址如同星火,持续照耀着红安。人们站在这片热土上,通过留下来的遗迹、老照片、老物件深刻缅怀那段峥嵘岁月,汲取前行力量。
不止大别山,湖北省的红色资源亦如星光璀璨。据湖北省文旅厅初步统计,全省现有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72处,占全国总量的二十分之一;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约15万件(套),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全省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红色旅游资源(点)738处,以革命旧址及战争遗址居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
“湖北红色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有效利用潜力巨大。要在做好遗迹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使红色旅游成为全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湖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鄂西北山区的郧西县,全县共有红色遗址4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8处。郧西县因地制宜将陕南周报社旧址、红二十五军223团政治处旧址、中共鄂陕特委等一批红色旧址建成红色教育的“实景课堂”,通过实物观看、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襄阳市文旅部门今年也围绕宜城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丹渠博物馆、卫东机械厂等资源发布了七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红色资源滋养文旅之花
“红安永远红”红色文创展现场。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从红安出发,全长460余公里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横贯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7个县市。沿途走来,深秋的红叶似火,各个红色名镇亮点纷呈。
罗田县胜利镇采用传统技术和乡土建筑材料修缮街巷,传承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将老街与烈士陵园等结合起来,打造“胜利古镇”;浠水县孟家冲村发展“花经济”,桃花烂漫时节,上演以革命伉俪张体学、林少南在浠抗日事迹为原型改编的歌伴舞《桃花谣》;黄梅县大河镇的吴祥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成立纪念碑矗立其间……
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的红色丝带,连通了沿线20多个乡镇、38个景区(点),惠及230万群众,探索农文旅结合,促进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脱贫和发展。
“这几年村里环境变好,旅游路修到家门口,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经常有七八十人的团队来就餐,甚至还有150人左右的大团队。”红安县七里坪镇盐店河村红军饭堂老板秦菊波说,之后想对饭堂改造升级,也做做民宿,争取把游客留在村里多待几天,让村里更热闹、更红火。
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餐,看一场红色情景剧……围绕红色资源,研学培训、民宿康养、红色演艺等一系列旅游新业态推出,辐射带动周边餐饮、采摘等经营服务,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今年前三季度,红安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4亿元,同比增长8.2%和5.7%,接待的950万人次中红色旅游游客663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红色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规模持续扩大。为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湖北以革命遗址遗迹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托,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文化观光和精神体验相结合的红色旅游景区、线路和节事活动,丰富红色旅游业态,将红色旅游塑造为响亮的品牌,催生了红色旅游需求,引导了红色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湖北,“红色+绿色”“红色+传统”“红色+城乡”等产品组合模式下,山水田园风光、传统民俗风情、城市景观、乡村休闲等文旅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相融合,荆楚风韵与红色文化相映成趣,红色印迹之旅、绿色生态之旅、和美乡村之旅等一批精品线路受到游客欢迎。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大别山往西南方向,便是风光秀美的鱼米之乡——洪湖。这里同样是一片红色热土,是湘鄂西苏区首府、洪湖赤卫队的故乡、红二方面军的摇篮。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渥的自然条件,洪湖旅游业蓬勃发展。每逢盛夏,洪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近10万亩野生荷花尽情绽放,伴着悠扬的歌声,游客们可以漫步赏荷、参观红军街、观看水上实景剧,感受“红色古镇、生态水乡”的魅力。
“过去游客参观完红军街,当天就走了,现在能留住人了。”在洪湖市瞿家湾镇经营民宿的瞿运新说,现在全年满房率达到六成,周末和节假日基本满员。各个景区的红军服装、水壶等红色旅游纪念品,以及藕粉、莲子、干鱼等洪湖特产,也渐渐成了俏销品。
2024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湖北(红安)红色文化旅游季活动开幕式。
青春力量续写红色故事
13日的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湖北(红安)红色文化旅游季活动开幕式在童声合唱《如愿》中结束,清亮的声音在纪念园里久久回荡。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便是对那段红色记忆最好的纪念。
当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5年,红安就组建了“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孩子们头戴小红帽、身着红衣衫,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长胜街等红色景点,为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讲解红色革命历史。
来到活动现场的还有一位特殊的小嘉宾,他是武汉革命博物馆的“红巷苗苗”志愿者王兴泉,今年14岁。过去6年来,只要有空,他都会穿上红马甲、戴上耳麦,为参观者提供义务讲解服务。
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红巷13号,下辖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陈潭秋烈士纪念馆等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自2016年以来,已培养了2000余名像王兴泉这样的“红巷苗苗”。每逢节假日和周末,场馆里随处可见身着红马甲的“红巷苗苗”,热情地为观众讲解。
“能将我从小听到的革命英雄故事,分享给成千上万的人,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自豪!”王兴泉说。
志愿者全年龄段覆盖,红色旅游客群趋于“年轻化”,红色研学持续升温……跨越时空,接续传承,革命旧址既有老党员讲述老故事,也有青少年新生力量的加入,红色往事世代相传,红色传统得以赓续。
不仅如此,科技赋能、文创产品、非遗展示等,也赋予湖北红色旅游更多新玩法、新场景、新业态,红色旅游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红色演绎、光影秀、剧本杀、数字文创、沉浸式体验等受到热捧:红色文化实景剧《我和我的红安》以声光电效果,营造出沉浸式的观演体验,让游客仿佛穿越回革命年代;位于湖北大悟的中原突围纪念馆运用5G、AR/VR等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生动还原战斗场景,增强体验感、互动性;《我要找到你》红色主题MV中,以AI制作的女大学生引导观众走进湖北十大红色场馆,一路打卡红色经典。
新生力量接续,新兴技术赋能,湖北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一城一山一湖重点突破、一园十线百景全域联动”的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除了“首义之城、英雄武汉”“红军摇篮、将军故里”“红色水乡、绿色洪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以长征湖北段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构建红色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鄂豫陕等十大系列旅游线路,串珠成链,实现全省红色旅游的全域发展。
“到2025年,力争全省主要红色旅游区(点)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6000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6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湖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省内32家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年平均接待游客量约2500万人次,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15000人,间接就业人数达45000人。(记者侯文坤 熊翔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