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他,终于摸到了烈士父亲的样子(4图)

发布时间:2024-08-02 10:18 | 来源:新华网 2024 08/01 20:28:03 | 查看:7090次

  视频制作:周牧、李前磊(部分素材来源:大江资讯)

  新华社合肥8月1日电(记者陈诺、周畅)八一建军节前夕,77岁的朱代元在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的家中,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双眼失明的他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烈士父亲。

  7月31日上午,烈士孟祥斌的遗孀、“为烈士画像”公益活动发起人叶庆华,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志愿者的陪伴下,顶着烈日,将一个半米高的黄铜色半身塑像送到朱代元的面前。

  这是朱代元父亲的塑像,头戴军帽、身着军服,鼻梁高挺、眼神坚毅。

  “这是爸爸的眼睛、鼻子、嘴巴。”朱代元的手在塑像的面庞上游走、摩挲,一边喃喃低语:“谢谢你们,让我‘见到’爸爸。”

  7月31日,朱代元在家中抚摸父亲朱世仓烈士的塑像。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这份礼物,源自一个遗憾。

  朱代元的父亲叫朱世仓,1915年出生,1942年参军,在解放战争中不幸牺牲,年仅32岁。牺牲一个月后,他的儿子朱代元才出生。

  “他们都说我的眼睛和嘴巴很像父亲,唯独他比我壮实一些。”朱代元回忆,父亲生前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影像,他只能从母亲和同村长辈口中,想象父亲的样子。

  3年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始参与“为烈士画像”公益活动,一群“00后”美术生接力为生前缺少影像的烈士画素描像。朱世仓烈士,成为其中之一。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志愿者团队与叶庆华(左二)一起前往朱代元家中送塑像。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资料只有一段文字介绍以及他儿子的两张照片。”大学生志愿者唐齐认领了这个有些困难的任务,先从其儿子的照片还原年轻时的骨相,再根据亲朋的描述,调整朱世仓的样貌。花了3个多月时间,才画好这幅素描。

  今年清明节前夕,“为烈士画像”团队联合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了一次集体捐赠画像的活动。在活动现场,唐齐将画送到朱代元手中,大伙儿才发现,患有眼疾的朱代元两年前已彻底失明。

  “我虽然看不见父亲了,但是我的子孙后代还能记住他的样子。”朱代元一边抚摸着画,一边宽慰大家。然而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

  朱世仓烈士的画像与塑像。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如何能让朱代元“看见”父亲?“塑个像吧!看不到父亲,让他也能触摸到父亲。”叶庆华有了主意。

  为了做出朱世仓的雕像,她跑了不少地方,寻找合适的材料、靠谱的制作团队。黄铜塑像容易生锈,便改用玻璃钢;尺寸和重量,要考虑是否适宜家中摆放;照着画像进行3D建模,光是一双眼睛,便修改数次,“烈士敢于牺牲,是因为心中有光,眼神也一定是坚定的。”叶庆华说。

  用了近80天,塑像最终完成。叶庆华连夜乘坐火车从外地赶来,与志愿者们共同见证朱代元父子跨越时空的“团圆”。

  叶庆华(右)在与朱代元交谈。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我们在和时间赛跑,让英烈不再停留于文字介绍,而是能够立起来,给家人一个久违的样子,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叶庆华说,这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