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杨燕燕:女网警技艺高超网上擒魔(4图)

发布时间:2024-07-15 21:21 | 来源:首都文明网 2024-06-17 | 查看:475次

杨燕燕

一、人物介绍

杨燕燕,女,汉族,198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就职于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作为网安系统的技术骨干,杨燕燕技术能力突出,多次在全国公安系统技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优异成绩。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严峻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发展,她刻苦钻研技术,潜心研究涉网案件,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在打击涉网犯罪领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利用自己专长,创新性地解决了大量网安工作的技术难题及实战问题,形成了一批贴合实战,实用性强的技战法,在所侦办的众多网络犯罪案件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并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将成果应用到公安实战中,提高了网络安全相关案件侦办能力和效率。她多次在安保工作及重大专项工作中,起到了攻坚克难的突破性作用,得到中央、公安部、市局的肯定和表扬。

二、事迹介绍

2015年,第一届全国公安系统技术竞赛。“夺旗赛开始!”一声令下,手指翻飞,赛场上每一个人都屏气凝神盯着大屏幕,现场只能听见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的声音。在有限的时间里,每一位选手在虚拟空间夺旗的数量和每夺下一面旗子的用时将被赋分,分值越高排位越高。赛场大屏上,北京、江苏、重庆遥遥领先,相互之间始终没有停止过互换位置。当大屏幕上的倒计时定格在00:00时,北京队赫然排在第一名的位置,热烈的掌声在赛场上响起。

杨燕燕获得“北京青年榜样”称号

此时,北京队的席位上站起了一位面庞略显孩子气的女警,大家不由得将目光投向她,这是整场比赛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只见她眼睛睁得大大的,透过褐色的瞳仁,仿佛能看清她内心的坚定,她是这个赛场上当之无愧的冠军!

这是202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首都网警杨燕燕的第一次亮相,也是此后一路“闪耀”的开端!

在计算机世界的杨燕燕,像一把利刃,理性而迅捷。而现实生活中的杨燕燕,看起来更像一只小鹿,纯粹而率真。

她出生在军人世家,爱看科幻小说,喜欢听爷爷讲抗美援朝的故事,打小就被人喊做“假小子”,干什么都风风火火,一有了点子,说干就干。

她最讨厌别人说:女孩子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高中选文理的时候,文科成绩排到了年级第二的杨燕燕,就因为别人一句“女生不适合学理”,便选了理科。

因为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她获得了保研资格。多所名校都向她投来了“橄榄枝”。

但是,想当警察却没当成的父亲,却建议她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深造。

杨燕燕(右)为公安科研工作提供建议

杨燕燕一听这个“动议”就动心了,因为成为一名伸张正义的人民警察,也是她从小到大的夙愿,就这样,杨燕燕毫无悬念地穿上了警服。

2013年,杨燕燕硕士毕业,加入了首都网警队伍。是金子包都包不住。杨燕燕的能力和技术水准,很快在电子数据取证工作中初露锋芒。当年秋天,在一起刑事案件中,侦查员发现几名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是具有极强隐蔽性的网络通信渠道,取证技术难度非常大。网安总队派出了技术能力最强的杨燕燕参与“攻坚”。两周的时间,没白天没黑夜,杨燕燕沉浸在数字和代码中,在浩渺的数据世界中寻找破解之法。最终,杨燕燕通过自己研究的技战法,将犯罪的关键证据固定下来,为破获案件、提前研判同类案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她也因此,一战成名!

2016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手段升级,一起涉及全国数千万人的房产、车辆、住宿、购物等公民个人隐私信息非法交易的犯罪团伙进入了网警的视线,但非法获取信息的源头始终无法找到。“很多公民个人信息,是通过非常隐蔽的网络途径获得的,想要查找到罪魁祸首,以当时的技术手段,很难,必须创新方法。”办案民警再一次想到了杨燕燕。

“我接到任务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想:我们是警察,正义决不能输给罪恶!”她拿出“死磕”的劲头,尝试了50多种方法。“那时压力很大,因为相当于是人力和计算机算力赛跑,我用最快速度一个方法一个方法不间断地试,最终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杨燕燕的技术赋能下,侦办民警一举铲除了与该案相关的多个团伙,斩断了黑产链条,提前研判并粉碎了该案下游的网络赌博和网络水军犯罪,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该案成为北京首次成功破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经典案例,杨燕燕侦破此类案件的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至今。

杨燕燕攻读公安大学博士

“从事网安工作,不进步就等于退步。”这是杨燕燕笃定于心的一句话。一次,在侦办一起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一封电子邮件成为了破案的关键。“我们穷尽技术手段,都没有办法很快破解这封信是谁写的。”

案件侦办团队很快请来了一位刑侦文检专家,这位老专家根据办案经验,对写信人进行了“画像”,侦查人员根据“画像”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这件事杨燕燕全程参与,叹为观止。“我们能不能将这些经验,喂给计算机去学习,从而服务我们的工作呢?”

技术和原理不过关,就去学习!杨燕燕决定:考博!如今,已经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执法技术专业博士的杨燕燕,每每回忆起考博、读博的那几年,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那时,燕燕的业务工作很忙,加班的情况非常常见,在单位根本就没有时间读书学习。”杨燕燕的同事回忆道。“我们都不知道她是怎么复习、怎么读下来的。”“只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比如上下班2个小时的通勤路上......”无论是筹备考博期间、还是读博的那几年,杨燕燕几乎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完成的学习,很多次,她都因为过于专注书籍而坐过了站,甚至坐反了车。“我们都管她叫‘地铁博士’。”同事们开玩笑地说。

杨燕燕不仅仅是一名“网安战士”,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常常是把孩子哄睡了,然后悄悄躲到客厅的角落里,开着微弱的灯光写论文,每天熬到凌晨,睡眠时间很少。”“有一段时间,我真的熬不下去了,博士毕业太难了,也太熬人了,有好几次就想干脆不读了。”

但是,案件在那里摆着,领导和同事们也期待着杨燕燕学成,杨燕燕自己心底,也有一股子不服输不认输的劲儿:“要读下来,必须读下来,要让孩子们为母亲骄傲,不能辜负同事们的期望,不能辜负家人长期以来的全力支持,更不能辜负大家对清朗网络空间的期待!”

面对高峰,杨燕燕心无旁骛,锚定目标、专注足下,一米一米地往上爬,一点一点地把知识和论文啃下来,最终完成了题为《多平台用户身份对齐方法研究》的论文,不仅得到了各级专家评审的高度认可,也为此后使用计算机鉴定文字物证技术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公安大学的博士很难毕业,盲审的时候必须要5位专家全都评过,才算过,难度非常大。我考下来了,读下来了,也最终毕业了,我很欣慰,也很为自己骄傲!”

谈及自己的这一篇“历尽磨难”的论文,杨燕燕还有另一层欣喜:“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发现外国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来自领域顶尖国家撰写的相同内容论文。我可比他们发布的早了很多!”

德国工程师和经济学家克劳斯·施瓦布,在其出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次工业革命不同于以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开始崭露锋芒。”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创造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找到了非法谋取利益和实施违法行为的新手段,因人工智能应用而产生的新型网络犯罪也由此产生,不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名誉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更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杨燕燕和几名同事开始了人工智能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无经验可鉴、无先例可循”,杨燕燕和同事们再一次站到了与新技术赛跑的跑道上。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技术突破”,杨燕燕和战友们从改进和升级硬件开始。

“我们将硬件更新升级,走访百余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取经,不断地跑数据、反复论证科研路线......”无数次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杨燕燕和她的团队最终成功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其中,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个、市科委项目1个、部级项目2个。“说出来,几个字的事情,但是过程非常艰辛,没有人知道能不能成功,只能在摸索中一步一步突破。”每每谈及这一段经历,杨燕燕只是笑着说:“我们做到了。”就在近期,一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引起了杨燕燕和她的团队的注意,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对抗人工智能,实现了电子物证的提取,更将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的线索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消除了发生同类案件的安全隐患。“最开始,我们是追着新型犯罪的脚步走,现在我们的技术和能力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杨燕燕骄傲地说。

曾几何时,杨燕燕的拼搏是带有一种“突破标签”属性的,她不想被定义,不愿被定义,她要证明自己:我杨燕燕,可以!我们女生,可以!我的技术,可以!而如今的杨燕燕,把自己的拼搏奋斗与事业理想完美融合在一起:她考博、学博,是为了提升自己思维的空间和维度,让自己在面对新的网络犯罪技术手段时,能够系统性的思考,快速寻找到破解之法;她带领团队分秒必争,是为了和机器、和算法赛跑,从技术上避免和减少新型网络犯罪为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她要“拨开迷雾,让人们看到最真实的世界”!她和她的战友们其实更像猎豹,正在不停地飞奔。因为那条关乎于无数人安全的赛道上,只有赢,必须赢!

未来,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型网络犯罪,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出现一种突破一种,出现一个打一个,用智慧和热血维护网络清朗空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