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谢亮:交通大道的指路大王(图)

发布时间:2008-10-20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0-01 | 查看:3337次

  在东直门交通枢纽每天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您总能看到一位头戴一顶绣有“志愿北京”字样的红色棒球帽的老者,他每天都热情地为身边的问路人指路。老人名叫谢亮,今年77岁,家住十字坡社区。说起为什么这样几年如一日站在东直门长途汽车站附近义务指路,老人说:“给别人指路,帮了别人,自己心里就高兴!” 说这话时,老人却不在他“工作”的地方,而是在病床上。由于天冷风大,十几年不得病的老人病倒了,一场肺炎已经让他住了20多天院。可老谢连住院都没闲着,他带着自己花了很长时间编写的《指路手册》进了病房,时时翻看。……

  难忘三次经历,决心义务指路

  说起上街给行人指路这个念头的发生,还要从几年前三件令老谢难忘的事情说起:第一件是前几年他在积水潭找44路车站,向路边开小铺的一位男子求助,问了三次,对方还是一声不响。他就想,指路就那么难吗?第二件是在2000年6、7月份的一天,天很热,在新中街南口,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肩上扛着大行李,问他106路车站在哪儿。当他得知老太太是从东直门地铁出来的,心情很复杂,心想要是有人指一下路,她就不用走冤枉路了;第三件是他常进出东直门东南地铁口,看到很多行人向地铁口外的人问路。

  2001年9月初,亚洲第一大交通枢纽站在东直门开始动工,许多公交车站牌移了位置,不但外地人找不到车站和行走路线,就连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有很多“摸不着北”。老谢出来遛弯就常能碰到问路的,看到很多问路者的焦急和那些指路人的生硬和冷漠,老谢便热情地上前指路,有时刚为一位行人指明了路,马上就会遇到另一个问路的。在老谢心里蕴含了多年的想法终于有了实现的推动力,老谢暗下决心:上街为群众指路。

  2001年9月22日,经过简单的准备,老谢举着自制的“义务指路点”的牌子出现在东直门,开始为行人义务指路。老谢指路的地方固定在东直门立交桥东北角的一面墙边,墙上挂有一张很大的“北京交通地图”,一把遮阳伞下摆着一张木质长桌,桌上放着指路的工具:一本“北京地图册”和一本很旧的笔记本。

  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老谢天天来此为行人指路,从不间断。就连下雨,老谢也照样来,撑着伞为大家指路。他通常都是每天7点到,11点半回家,下午2点多又出来,傍晚6点回家。有人统计,平均每天约为1500人义务指路,重大节假日竟达三四千人。这种坚持和毅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这种力量正是来源于老谢那种乐于助人的高尚美德。

  自编《指路手册》,提高助人质量

  老谢一直要求自己为行人指路也要讲求质量,不能被别人问倒!老谢说,做好义务指路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更要练好“指路功”。

  指路伊始,地图册就是老谢随身携带的练好“指路功”的宝贝,一有时间他就研究、默记。而在他的旧笔记本上,更是记满了车次和车站名称,老谢每天片刻不离这个旧笔记本。白天忙着指路,晚上也不闲着,他把东直门范围内的23个车次、485个车站名称全部抄写在笔记本上,并按次序排列、汇总,这样在指路时就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为了能够指出车站的准确位置和距离,老谢每个车站都走了三四个来回,用步子测量了东直门所有的车站,因此老谢回答问路人时能准确到米,并且能够为行人提供最近、最省钱的线路。老谢还挤时间骑车把东直门转了好几遍,把人们常打听的一些单位和建筑物都牢记心中。

  “非典”时期,谢亮也没闲着,在家完成了一本以村、庄、口、桥、公园等分门别类的指路手册。这本手册主要是依据北京市公交车站牌的站名进行分类,个别的是指路过程中问路人经常问到的,主要分为医院、大学、名人故居游览场所、公园、各省市驻京办事处、村、庄、路、桥、庙、站、城、小区、胡同、政府、水(江河湖海)等共31类,每一类最多的点有196个、最少的有7个,总有2428个点。在指路手册中,谢亮以东直门为基点,每一个地名后都注有详细地址和搭乘那路公交车可以到达,比如甘家口医院,甘家口增光路甲57号,106到东四换101到甘家口商场下。为了方便查找,这些地名谢亮还按照笔画数进行了排列。

  为了给外国朋友指路,老谢还练起了英语。“I am volunteer. I’ll serve Chinese people and foreign friends(我是志愿者,我愿为中国人和外国朋友服务)。” 王启睿从林业科学院退休后赋闲在家,为了消遣参加了朝阳区图书馆举办的老人英语沙龙活动。在看到谢亮老人义务为行人指路五载,分文不取,还想进一步学习英语为外国朋友服务的报道后,深受感动,想为老谢做点贡献。于是联系到谢亮,自愿担任起了他的私人英语老师。从2004年7月起,坚持每周上2—3次课,从音标开始,进行系统的教授,而且还是上门服务,同样分文不取。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老谢就能够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了,用英语指路更是不在话下。师徒俩教学相长,用王启睿老人的话说“我们老哥俩,我教他英语,他教我如何为人民服务,这一课,更是博大精深啊!”2005年9月,老谢更是用上了双语指路牌,作为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这是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努力换来的啊!

  无私送关爱,坦然对讥讽

  在练好“指路功”的同时,老谢将关爱无私地给予了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为路人提供了最诚挚的帮助。2002年1月上旬,有位40多岁的妇女满头大汗地扛着三个沉甸甸的行李向指路点走来。问她去何处,反倒哭了起来:“我在酒仙桥租房住,给人打工,老板辞了我,我没钱交房租。房东让我退房,我现在要找老乡,要是找不着老乡就没法活了。”老谢安慰她一阵后,就帮她扛个最重的行李走了400多米。到车站后,老谢看她带着这么多行李,又是个外地人,不熟悉路,便一直把她送到目的地,还帮她付了2元车费。到目的地后,她感谢地说:“大爷,您真是个好人,你们北京人真好!”

  2001年国庆节期间,郑州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八九岁的孩子来北京旅游,向老谢问过路后又问要多少钱,当得知是义务指路不收费时,她问:“是真的吗?”老谢说:“是真的。”年轻的父亲听后激动地说:“北京是首都,首都就是首都,首都了不起!”说完拉着孩子说:“快,向爷爷鞠躬。”孩子马上向老谢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爷爷。”老谢感动得热泪盈眶,他高兴啊,这是对他多么高的奖赏啊!

  2001年11月2日,老谢应北京电视台“大宝真情互动”栏目之约,到电视台演播厅做节目。节目做完后, 他将l.2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刘志。刘志接到钱时,感动地表示争取早日治好病,帮着谢爷爷一起指路。

  “您这真不收费?”一个操着东北口音的中年人怀疑地问,“真不收,您要去哪儿?”老谢笑着问道。每天都会有好多人问是不是真的不收费,老谢都会给他们指着这牌子说,我是志愿者。有人曾经统计过,一分钟内至少有5个人来到老谢跟前问路,每个人都是皱着眉头走来,拿着老谢写下的指路条满面笑容地道谢着走开。

  除了这些半信半疑的人外,还有一些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的人。有四五个人是在东直门长途汽车站附近“扒活”的,可是这些人扒的并不是什么正经活。他们仗着自己能说几句英语,在遇到找不到路的外国人就主动上前,为他们引路,然后收钱。可能是外国人给的小费比较丰厚,这几个人就以此为职业,长期盯在东直门长途汽车站附近。

  自从老谢学了英语,能为外国朋友指路了,而且有时候还能够亲自带他们到达目的地。这无形中就断了那伙人的“财路”,于是他们便找到老谢,让他不要给外国人指路,外国人问路就说不知道。可是老谢坚决不同意,他说,谁来问路我都要指!这就激怒了那伙人,于是他们隔三岔五地来扰乱义务指路点,还指手划脚侮辱老谢神经病,应该送到精神病院,还说老谢是“汉奸”……面对这些,老谢总是泰然处之,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走下去。他说,不理解是少数人,是暂时的,为群众做好事是不会错的。我相信自己的行动能带动更多的人助人为乐,为扭转社会风气做贡献。

  义举感动市民,指路后继有人

  老谢义务指路的义举感动了许多人,他被公认为当代“活雷锋”,在社区的党员、中小学生以及社区居民中间掀起了一场向他学习的热潮,义务指路的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

  自从他开始指路后,先后有10余位老人参加到他的队伍中来,像老谢一样义务指路。他们轮流换“班”,也使老谢省了不少心。老谢常说:这几位老伙伴各有各的风格,指路非常用心,他们都是好人。艺美中学高一(三)班的学生们也在周末来到义务指路点,帮着老谢指路,老谢看着这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感慨,祖国新的一代有希望!一名大学生将自己编写的一本包括了北京所有的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并按照车次递增顺序排列的“新路线册”赠送给了老谢他们,还经常坚持到义务指路点帮忙,让老谢非常感激。东城区文明乘车监督员在空闲的时候,也分期分批地来到指路点,帮助老谢指路。

  现在,又有三四位小伙子来到了指路点,这些年轻人是地道的“公交发烧友”。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却都打小儿就对北京地理感兴趣,喜欢做大公共出门兜风,觉得特方便,而且视野好、通风好,后来发展到下学、下班后就爱钻研这方面的东西,也特关注公交方面的新闻,哪儿开条新线都要去坐坐,甚至连大兴、延庆新开的小线都得去尝试尝试。做居委会工作的宋朴对公交线路了如指掌,而做发行工作的陈晓雷和快递公司的谢昕、在超市工作的苏超则对大公共的车型、发动机及其配置门儿清。他们中有人知道106路很可能是全世界最后一路铰接式双人售票电车,也有人知道新近上路的快速公交1号线的车上配有两款不同的空调器,而且能叫上品牌名字来。不管问到多犄角旮旯的地方,小伙子们差不多都能迅速给出一个换乘方案,不清楚时几个人一商量或查一下自编的速查手册,也能马上给出答案,而且胸有成竹:“我们都标榜原地换乘,尽量给人提供最便捷的、最好找的路线。”

  由于时间的问题,小伙子们决定每周六、日到东直门给老谢帮忙。“将来队伍壮大,天天有人来的话,就能接大爷的班了,我们准备把这事一直做下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想再设几个点儿,比如西直门、西客站等大型交通枢纽都很需要这方面的热心人。”他们说。

  如今,谢亮老人的声音很沙哑,但指路之前却不是这样。老谢说:“指路说来简单,但也需要积累,需要时间、体力,更需要热心。”他只要一站到指路台上就下不来,东直门交通枢纽有50多条线路,每天有10万人流量,“这么大的北京,真是需要指路人啊!”谢老最大的心愿就是再有30到40个指路点,再有更多的志愿者。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